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设计统领着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效果,不断对高中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若干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设计;优化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不仅是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和优化者。课堂教学设计统领着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制订和优化自己的数学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寻求数学真理。结合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尤其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设计、导入设计、情境设计、例题与习题设计。
一、高中数学课堂课时目标设计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特别注重课时目标的制订,全面地统筹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时目标是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是对每一堂课的任务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地设定行为目标。例如,在制订“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课时目标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①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
②能够在简单的空间图形中寻找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掌握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教师在制订课时目标的时候,应把握好目标难度的适中,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确保目标的可达成性,在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
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在3分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效果将难以保证;相反,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便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必将令人满意。这也验证了我国的一句古语——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例如,在教学对数的计算时,笔者课前问学生:“这是一张0.01毫米的纸,如果将其对折32次,将会有多高?”有学生猜想有座椅这么高,有的则说估计有二楼那么高。“告诉大家,其实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学生大惊,不敢相信,于是,我让学生专注于接下来的学习,一起来验证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最后,一起探讨出0.01毫米×230=10737.41824米,确实高于珠峰!学生莫不惊叹于数学之神奇!通过导入语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来,这也就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高中数学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难以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因而,笔者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十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笔者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动情境:“在30天内,某人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给对方1分钱,但是之后的每天是第一天的2倍,连续给30天,你是否愿意呢?”绝大多数学生都落入了“陷阱”,想都不想就说愿意,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探讨,一起认识“指数爆炸”的现象,对新课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高中数学课堂例题与习题设计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习题是做不完的,但是题型却是有限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某一典型性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对某一类题目的正确解答。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忽略了对课本教材例题的深入讲解,转而以做代讲,通过题海战术,意图让学生“实践出真知”,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是低效的,也是盲目的。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目多、创新少、计算多、应用表达少等不足,教师必须加强习题选择的针对性,切实提高例题的创新性,使学生“做一题,会一类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效益。教学设计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先行环节,也是重要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设计环节上多花功夫,多下力气,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设计;优化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不仅是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和优化者。课堂教学设计统领着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制订和优化自己的数学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寻求数学真理。结合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尤其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设计、导入设计、情境设计、例题与习题设计。
一、高中数学课堂课时目标设计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特别注重课时目标的制订,全面地统筹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时目标是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是对每一堂课的任务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地设定行为目标。例如,在制订“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课时目标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①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
②能够在简单的空间图形中寻找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掌握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教师在制订课时目标的时候,应把握好目标难度的适中,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确保目标的可达成性,在保护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
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在3分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效果将难以保证;相反,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便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必将令人满意。这也验证了我国的一句古语——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例如,在教学对数的计算时,笔者课前问学生:“这是一张0.01毫米的纸,如果将其对折32次,将会有多高?”有学生猜想有座椅这么高,有的则说估计有二楼那么高。“告诉大家,其实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学生大惊,不敢相信,于是,我让学生专注于接下来的学习,一起来验证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最后,一起探讨出0.01毫米×230=10737.41824米,确实高于珠峰!学生莫不惊叹于数学之神奇!通过导入语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来,这也就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高中数学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难以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因而,笔者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十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笔者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动情境:“在30天内,某人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给对方1分钱,但是之后的每天是第一天的2倍,连续给30天,你是否愿意呢?”绝大多数学生都落入了“陷阱”,想都不想就说愿意,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探讨,一起认识“指数爆炸”的现象,对新课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高中数学课堂例题与习题设计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习题是做不完的,但是题型却是有限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某一典型性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对某一类题目的正确解答。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忽略了对课本教材例题的深入讲解,转而以做代讲,通过题海战术,意图让学生“实践出真知”,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是低效的,也是盲目的。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目多、创新少、计算多、应用表达少等不足,教师必须加强习题选择的针对性,切实提高例题的创新性,使学生“做一题,会一类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效益。教学设计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先行环节,也是重要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设计环节上多花功夫,多下力气,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