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助互动”教学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无拘无束地独立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下面我就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互助互动”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浮浅。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能同心协力讨论如何解决问题,那一定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我在上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第4课《杯子的设计》时,让他们从杯的形状、材质、作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畅所欲言,可以在他人设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得更出色。他们有的说制作一个带有蓝猫的杯子,看到喜欢的杯子,就想起喝水;有的说再制作一个能在太空中用的杯子,还能保温。国家与国家间的友谊杯,还有各式卡通杯、水果杯、学习杯。在学生讨论互动的情形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拾,也带动了一些思维并不活泼的同学,最后,学生的作品设计得都不错。还有同学得了小小设计师的美誉。
  二、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创作能力的互补
  在美术教学中,以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课上经过学生交流,学生脑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着手自己动手绘画或者制作了,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例如,我在上《蔬菜的联想》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组内成员多,带的东西也就积少成多了,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带的不够或是某一类多了,那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让大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结果用茄子做的企鹅,用油菜做的鱼,用菜花做的绵羊等还真栩栩如生。之后,有不少学生还在课后写了一篇日记,介绍了制作过程,还在学校刊物发表了。这就是合作的作用和乐趣。我在上《纸品乐陶陶》、《有人脸的器物》、《衣架的联想》、《便签盒的设计》等彩纸作品、泥塑作品、综合材料作品时,也采用合作的方式,学生情绪高涨,制作出了比较大的或者组合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不仅手工可以协作,绘画当然也行,根据课的需要,在一大张画纸上,几个同学通过分工,一起合作,也能绘出比平时更大、更美的作品。
  三、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而且要逐步地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的美的能力。
  同一题材的美术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画面无论从构图上,还是从色彩上,还是在想法上都完全不同。因此它的特殊性,也造成了评价的不一。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价,而无形中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评价较为客观、细致,充分地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其他知识的互补
  我们说绘画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伊始,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获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学所知道的知识,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剪纸的故事》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科普读物,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我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让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为他们表现本课剪纸故事打好了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的意图,察言观色地回答问题,而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从自觉参与中启迪智慧,体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比传统教育更能培养出社会即时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实用型人才,所以素质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的特别关注,普通百姓也格外关心。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更是贯穿其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a科之中,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几年来,人们都在翘首期盼素质教育结出的硕果。但实践中的素质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难道就不能并举?  一、发生在学生中的几种现象
我一直在追问自己:小学教育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是“学生化的校园环境、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课程化的课外活动、社会化的学校生活”的综合,只有这样的小学才像一所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小学生。  一、学生化的校园环境  学校文化元素谁做主?学生。学校建设应从哪个角度予以考虑?还是学生。只有在校园建设中融入了学生的主张,只有校园建设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样的校园才是学生自己的校
目的:观察火针合牵引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治疗前后疗效评分改善情况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情
教师的讲课能让学生侧耳倾听,这是每位教师都在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为了让学生课上认真听讲,我曾伤透脑筋。学生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讲?究竟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倾听呢?这些都引起过我的思索。我认为要让学生倾听老师讲课,教师要先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是双方面的,是要相互尊重的,是要有一种良好的氛围的。  那么如何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会让你得到学
“问题式教学”是在新课改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有以下的层次:有问题、原意听、能听懂、记得住、能管用。  1.问题的产生——有问题  1.1问题的来源。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产生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从课本的文字材料中挖掘问题。课本对于知识的描述往往是直接的
近几年来中考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概括来说,中考改革的方向是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更注重能力;在学科分离与综合的关系上,更注重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更注重应用和创新。这种要求无疑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回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调整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开放多元的教学新模式,是加强能力培养,适应中考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
摘 要: 课堂板书对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浓缩作用, 如果把它设计得新颖、美观、形象、实用,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精湛的板书不仅能提纲挈领地展示课本知识,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而且能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对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发展各种能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板书设计 想象 语文素养    人们常把教师的课堂板书称为微型教案,是因为它对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浓缩作用。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