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城区建设地下变电站的可行性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解决辉县市城区负荷不断增长、变电容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从经济效益上、技术上对在城区建设地下变电站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电网建设规划拓宽思路。
  关键词: 城区;地下;建设变电站
  1 常规变电站建设难度增大
  随着辉县市旧城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城区用电呈现负荷集中、高峰持续等特点,用电量持续攀升,承担电力供应的多个变电站主变都出现满负荷运行,增加变电容量刻不容缓。
  城区周边的变电站远离负荷中心,供电距离过大,给线路架设、电能输送带来一定难度,有必要在城区负荷中心地带建设变电站,但遇到以下问题:
  1)建设地面常规变电站不但土地征迁费用巨额,前期动迁、拆迁工作的进展是否顺利也会影响变电站建设工期;同时还会受建设面积、周围环境限制主变容量及附属设备的选择,建设难度很大。
  2)目前辉县城区负荷中心为繁华地域,寸土寸金,多个大型购物商场、高档写字楼已经开工建设。建一座设计容量为20MVA的35kV变电站,占地面积至少应在2000平方米以上,这么大面积的土地用来建变电站,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商业价值得不到体现;并且变电站与周围环境、景观很难达到和谐、融为一体。
  3)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防火、防爆、防噪声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追求低碳、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因此建设常规变电站须增加防火、防爆、防噪声等安全和环保的设施投入。
  以上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投资成本,提高了变电站的单位容量造价。
  2 建设地下变电站优势明显
  为了统筹解决变电站建设与土地的综合利用之间的矛盾,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拓展一种新型的建设变电站模式――地下变电站,既可以让变电站建设不再受地域限制,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又充分体现了土地的商用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中降低了投资费用。在我国上海、北京、烟台、大连等发达城市已开始发展地下变电站。
  1)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地面常规变电站由于考虑高压设备间、设备与地之间的安全距离、站内必要的通道、建筑,同时为协调周边环境需投入景观设计,建筑面积通常过大;而地下变电站高压设备绝缘程度高,安全距离相对较小,无需投入绿化等景观,占地面积大大减少。
  2)变电站建设与民用建筑合理搭配,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空间。在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地下资源利用仅限于开发地下商场、娱乐场所、停车场,如用来建设地下变电站,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建设空间,节省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大大缩短了供电半径,很好地改善了电能质量。从长远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3)地下变电站35kV、10kV进出线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城区实现强电入地,不仅节省了地面电力线路走廊用地,改善了城市景观;也避免了架空线路受外界环境影响事故发生率高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
  4)变压器、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设在地下,明显减少了噪声、辐射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消除了人们以往对生活在电力设施周边安全方面的担忧,优化了城市环境。
  5)地下变电站可选择建在离负荷中心近的地方,可以大大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质量,极大满足用户对供电电能质量的要求,消除低电压等现象;同时有效降低电能损耗,体现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
  3 技术设计要求高,突出高科技亮点
  变电站建设在繁华的负荷集中区,对消防、噪声的设计要求特别高,可从以下几点作为主要设计原则:
  1)受站内空间所限,选择接线方式应尽可能简单,但必须保证稳定的可靠性。通常设两台主变,35kV侧双回进线,单母线接线;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当1台主变或1条线路故障时,可保证不间断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2)站内主变可选择干式变压器,既减少占用空间、又增加运行可靠性。
  3)在选择断路器、互感器、分路开关等设备时,均采用无油化组合式设备,减少维护、提高运行安全性能,操作简单,避免运行人员出现误操作。既可以减少消防设施投入,又使突发性危险局限在地下,不致危及地面安全。
  4)尽可能设计为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可减少操作次数、维护工作。
  5)站内设备布置采用平面与立体布置有机结合,尽可能减少设备布置层数,充分利用空间。另外,尽可能简化消防、通风系统,为将来的运行维护创造良好的条件。
  6)如能与开发商联合开发建设,与民用建筑同时建设,不仅可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也可减少重复建设投资,可以一举数得。
  4 设计建设一座35kV终端变电站
  4.1 变电站站址建设方案
  总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为全户内型布置,站址设在某商厦的地下室东侧,商厦地面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
  变电站进出线、主变压器、高压室布置在东侧,主控制室和电容器室、站用变室等布置在西侧。站内设供运行维护人员巡视通道。除主变压器设置在地下8米层外,其余设备均设置在地下6米层,设备层以下设计电缆层,以利于电缆敷设。东、西两侧各设步梯通到地面,用于平时的设备巡视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之用,并加装门、锁以及警示标志。
  地面上建筑使用产权归开发商,开发25~30层的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大型高层大厦。
  4.2 变电站建设规模
  该变电站主要承担辉县市区的繁华商业区及周边住宅区负荷,约12~20MW,选择主变容量为两台10MVA。
  4.3 变电站主设备主要设备选型
  1)主变压器选用35kV干式电力变压器。
  2)35kV采用交流金属封闭开关开关柜,备布置更简明紧凑。
  3)10kV选用中置式手车柜。   4)无功补偿容量选择2×1200kVar,选用干式成套电容器装置。
  5)蓄电池选用阀控式全封闭酸性电池。
  6)变电站用变压器、接地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为一体,选用干式变压器,减少设备用房。
  7)全站实现无人值班,采用微机保护装置,装设综合无功自动调压装置。
  4.4 总体布置与建筑结构的考虑
  首先,应考虑一次主设备间的连接,为提高供电可靠性,35kV进线采用双回电缆敷设,分别从两个110kV变电站接入,接入同一段母线,实现备自投切换。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采用电缆敷设。
  其次,考虑大型设备的运输通道,既要满足地面上运输和消防通道的要求,同时满足垂直通道的要求。垂直通道可在人行道、绿化带预留吊物井,方便吊装运输,井口设可拆装盖板。将吊物井设在绿化带上还可作为通风系统的风口。
  最后,考虑地下变电站的结构与地面上民用建筑结构的协调关系。变电站应优先建设,如与民用建筑同时开发,可与地下停车场、地下室建设同时进行,可大大节省投资。
  5 整体效益分析
  综上所述,建设地下变电站,选用高性能、小型化、无油化、智能型设备,包括电缆的大量使用,增加了设备购置费,设备总投资约为常规地面站的2倍。但与民用建筑合作建设,或采用购买、或采用租赁形式获得地下土地的使用权,可大大减少土地征迁费用、建设成本。综合统计,总投资比常规站投资费用还要低。
  6 结束语
  辉县城区建地下变电站,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优化城市环境,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能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能质量,节约工程建设费用。从长远考虑,直接建设110kV变电站,可以扩大供电区域,提高供电能力,减少变电投资。
  总之,辉县城区建设地下变电站具有可行性,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2000).
  [2]《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设与发行技术导则》(Q/GDW125-2005).
  [3]《河南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导则》,河南省电力公司,2007,3.
  [4]《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5216-2005.
  [5]《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的许多油田生产井都在使用分层合采技术进行原油开采,但是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时常出现采油量不升反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油井在开采过程中上下油层相互干扰
电力调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调度是为能够更加方便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电需求。但是,在实际的电力调度过程中,由于缺乏自动化的系统操控,导致人力损耗过大,占有大部分的资
期刊
介绍一种通过低功耗单片机控制的无线通讯设备,内部设置有无线路由机制,可以稳定可靠的将数据通过ISM频段无线网络传输出去,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接收和分析。 A wireless c
线路检测是线路维护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尤其是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线路故障检测,通过某种手段来检测到故障的部位以及原因。人工检测的方式往往存在误差以及检
期刊
AMD
介绍PID控制原理以及模糊控制的思路,并阐述他们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of PID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ideas, and explain their application
云计算已被广泛接受并逐步走进应用,但云计算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现有的问题还没有被完全解决。从虚拟机迁移、服务器整合、能耗管理、流量管理、软件硬件框架等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 机器人避障最短路径及最短时间路径其实就是研究具有圆形限定区域的最短路径的问题,主要研究机器人在有若干个障碍物一个区域中,由出发点到达目标点以及由出发点经过途中的若干目标点到达最终目标点的两种情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最短路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在一个平面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即直线路径,另一部分是障碍物区域的部分边界,这两部分是相切连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最小转向曲率半径和障碍物区域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