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书籍”物象群和文人群体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中的"书籍"物象群在小说中颇有分量。首先,作者巧妙利用"书籍"物象群映射文人群体的读书活动,以此可以完整地描绘其生活处境;其次,作者借"书籍"物象群真实地展现各类儒生的价值取向,客观地揭露当世的社会矛盾,以达到"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最后,作者将"书籍"物象群与文人的生活空间相互联系,通过两相比对,以表达自己揭破社会的目的和警戒世人的决心。
其他文献
我国经税费制改革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项目式。中央政府为维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科层制体系下通过由上到下的运作和
依赖于身份政治的多元文化主义实践复刻了美国固有的社会等级与权力关系,族裔文学的经典化和学科制度化进程也因此产生了具有强烈排外意识的民族主义,严重影响了亚裔美国文学
伴随后脱贫时代的到来,农村贫困将呈现绝对贫困退出、相对贫困显现;现行标准下的收入贫困消除、能力贫困凸显;"贫困退出"与"返贫"交织并存等新的逻辑走向。针对农村贫困的逻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和“形”进行创新。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神”的
结构与功能是物质系统存在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模式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为一定的功能。高校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模式的内部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