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 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 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其他文献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的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1/3死亡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0(Cx40)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 Pshot技术对342例ACI患者(病例组)和296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x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
<正>胼胝体血供丰富,临床梗死相对少见,其梗死表现复杂多样,不易早期发现,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结果进行确认。为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程度,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
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是一种死亡率高及幸存者中预后较差的一种脑卒中。随机实验显示动脉内溶栓术(intra-arterial Fibrinolysis,IAF)的安全性与有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较小学更为繁重,能力要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小学的基础铺垫,再矮的坡子也上不去。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上升缓慢,久而久之竞对语文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全社会都认识到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现在教育和教师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
由吉林省卒中学会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承办的第三届“长白山脑血管病高峰论坛”拟定于2016年11月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脑血管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常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正向”思维,也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善于从“两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