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省龙川县城中小学生初学蛙泳教学的实验研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观察龙川县城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蛙泳过程中,发现其掌握技术动作慢,连续游进距离短,学习效果差等问题。针对龙川县城中小学生性格的特点,设计出了教学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了教学实验。实验班的蛙泳达标成绩和蛙泳技术评定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班。
  关键词:中小学生;蛙泳;教学方法;熟悉水性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1
  1 引言
  当前蛙泳教学越来越重视基本技术。蛙泳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对游泳过程中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力量要求较高,如何更快地让学生掌握蛙泳基本技术 ,有效地促进年龄较小的初学者较快地掌握蛙泳技术的教学方法较少。现代蛙泳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游泳课是在学生的哭声中开始,从培养兴趣着手,所以一开始不能用生硬、冷酷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不适宜年龄小的学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龙川县城的113名初学蛙泳的中小学生,年龄在7至15岁之间。其中水坑地区51人,广场地区62人;男生65人,女生48人;初中有47人,小学66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论文著作等十几篇(部),为教学实验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2.2.2 观察法
  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练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等观察近一个月,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2.2.3 实验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实验方案。并进行一个月的两期蛙泳教学实验研究。每期共14次课,每次课2小时,之后进行了达标测试和技术评定。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班和实验班,两班学生都是游泳初学者,水平都比较接近;对照班是按常规的蛙泳教学方法进行,而实验班是按下述实验设计进行教学的。
  主要教学过程与步骤如下:
  1) 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学习游泳的基础,只要先消除怕水心理,后面的蛙泳教学就容易开展。
  2)水中行走
  在学生下水前,先了解学生对水的感知程度,让好的与差的结对,“按顺序下水手拉手行走或者手拉手原地双腿轻轻跳跃,体会水的阻力,提高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力”[3] 。
  3)手扶池壁或同伴练习呼吸
  呼吸是游泳教学的难点,教学一开始就应当加强这一练习。练习者手扶池壁或者同伴练习呼吸,躯干前倾,脸或头沉入水中;先练习闭气,抬起头后用嘴和鼻一起呼气,呼完气张嘴吸气后再次入水闭气;闭气时间看学生实际能力而定。
  4)浮体与站立
  单脚轻蹬池壁或者两腿前后开立轻蹬池底,展体俯卧于水中漂浮,身体适度放松;体会水的浮力和身体的平衡,并练习站立。做此练习要注意腿蹬池壁或池底前两臂伸直,浮体后身体展平放松。
  5)浮体与滑行
  在浮体站立的基础上,加大蹬池壁或池底力量,也可以双腿同时蹬池壁或池底,使人体充分滑行。滑行时两臂和两腿并拢,体会如何减小人体滑行时的阻力,滑行与站立练习同步进行。
  6)游戏法
  ①水中赛跑:游戏者成一排站立浅水中,听口令向前跑,看谁先到达岸边。
  ②水底寻物:在浅水中,把硬币或者钥匙等物扔进水中;学生听到口令后潜入水中,睁开眼睛把物捡起来,看谁捡的多捡的快。
  ③打水仗:把学生分成两组,水中相对站立,相距一米左右。听到口令后,用手朝对方泼水,要求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不准用手捂脸或者转身背向对方,体会在满脸淌水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短促的换气法。
  ④扶板漂浮打水法:分成几组,每组6—8人,游戏者成一排站立浅水中;听口令向前扶板漂浮打水,看谁先到岸边。
  7)学习蛙泳技术
  “蛙泳基本技术动作对整个蛙泳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蛙泳的腿部动作,是否规范将影响蛙泳的进一步学习”[3] 。
  ①学习陆地和水中蛙泳腿技术的练习
  由于游泳池的辅助练习器械少,就先让学生俯卧在池边集体进行两条腿的收翻蹬练习;然后轮流在练习凳上、椅子上进行收翻蹬腿练习。然后按顺序二路纵队手扶浮板绕游泳池进行练习。
  ②学习陆地和水中蛙泳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的练习
  集体练习蛙泳臂动作,“两臂伸直并拢,躯干前倾,两臂直臂与手掌一起向侧下方压抓水至两手宽度比肩宽;之后再屈臂与手掌向内后滑水,接着收手伸臂”[4]。在此基础上练习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然后就在水中体会蛙泳臂动作一会儿,再转入手臂与呼吸配合练习。
  ③学习蛙泳腿和臂与呼吸完整配合技术的练习
  当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蛙泳腿和臂与呼吸配合技术时,就及时将学生转入完整配合技术学习。“完整技术配合强调收手的同时又收腿,伸臂之后再蹬并腿,蹬并腿后臂腿伸直滑行漂一会儿再进行下一次完整配合”[3] 。随着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再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完整技术配合。
  8)巩固蛙泳技术动作的练习,增加练习的次数、距离和练习时间
  “反复巩固练习蛙泳是在学生掌握好水性和蛙泳基本技术后所采用的方法,”[6]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组织学生再巩固熟悉水性和巩固蛙泳技术以及两者结合练习;除此之外,还应增加练习的次数、距离和练习时间。要强调在水中练习的时间和练习技术动作的次数,从而使动作定型。
  3 教学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3.1蛙泳教学实验达标结果分析
  我们把考核达标分三个等级:分别为50m以上,25-50m,25m以下;其中50m以上和25-50m之间为达标,25m以下为不达标。对照班共有水坑和广场游泳场的55名学生,实验班共有水坑和广场游泳场学生58人,
  通过达标测验得知,蛙泳达标测验通过50m以上者对照班有5个,实验班有9个;25—50m的对照班有39人,实验班有44人,游进25m以下的对照班有11人,实验班只有5人,两个班达标的各段距离人数存在较大的差别。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达标情况来看,两班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蛙泳技术,并能连续游进较长距离。从实验结果看, 对照班水坑和广场两个游泳场的学生总体达标率只有80%,而实验班水坑和广场两个游泳场的学生总体达标率为91%。因此;总体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   3.2蛙泳教学技术评定的结果分析
  在游泳教学结束时,进行了蛙泳技术评定。技术评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具体情况如下表:
  实验班技评优秀和良好之和为55%,对照班为37%,实验班及格为37%,对照班为43%,不及格实验班为8%,对照班为20%。从总体情况来分析,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蛙泳技术,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连续游进较长距离;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蛙泳技术不够理想,但是对照班技术评定的四个等级成绩中明显不如实验班成绩。对照班不及格人数高达11人,占总人数的20%;实验班只有5人,百分比只有8%;达到优秀等级的对照班学生人数只有3人,而实验班高达7人。实验班中的技术评定的优秀等级成绩高于对照班一倍多,可以看出,实验班技术掌握情况总体水平好于对照班。
  3.3蛙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3.1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物来帮助促进技术学习
  实践已经表明要充分利用同伴或者辅助物来学习技术,因为这样可以加快初学者学习的效果和进度,还可以增加安全系数等。
  3.3.2要注意手脚配合时的协调性
  初学者通常在完整练习时出现蹬腿同时又划臂,极不协调。这是因为手臂前伸后没有滑行,急于划臂;还有一个原因是收腿慢,蹬腿滞后。因此在教学中先强调腿蹬后手臂保持伸直成并拢姿势滑行一段距离,然后从做蹬三次腿划一次臂;逐步过渡到蹬两次腿划一次臂,到最后回到正常的一次蹬腿一次划臂一次呼吸。
  3.3.3 应反复加强巩固蛙泳各个动作的练习
  在初学者的蛙泳教学中,所学习的蛙泳动作不稳定,容易忘记,应当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把蛙泳各个动作巩固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大部分初学蛙泳者,胆子小,怕困难。站在齐于胸部深的水中会感到紧张, 并会产生恐惧感。因此,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传授蛙泳技术 ;应选择在相对较浅的水域进行水性和趣味游戏练习,水位最好在胸部以下。这样有助于加快消除学生怕水心理,对接下来的熟悉水性和技术练习都有较大帮助。
  4.1.2对于蛙泳初学者,应当先注重腿部动作,并反复练习使其动作巩固定型;为配合臂及臂和呼吸的练习打基础,通过单一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练习;从而循序渐进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手段等。这有利于其更快地掌握蛙泳的基本动作。
  4.1.3从达标测试和技术评定的数据中可知,虽然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学会蛙泳,但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成绩还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班学生的达标和技术评定的总体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
  4.2 建议
  4.2.1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时,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及心理特点等特征来设计适合当地学生喜爱和容易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掌握效果。
  4.2.2由于龙川县城和毗邻的另外几个县城从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地理气候环境等条件都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在河源其它几个城区采用此种蛙泳教学方法也是可行的。
  4.2.3在学生学习游泳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并创造良好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梁赋.谈游泳中的恐惧心理[J].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2] 张殿亮.游泳平行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4(1):96—99
  [3] 张殿亮 . 初学蛙泳四步教学法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3):19—21
  [4] 季浏等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梅雪雄主编.游泳(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 李剑.蛙泳教学的实验研究[J].游泳季刊 ,2006(1):12—14
  [7] 李文静著.游泳学练问答[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其他文献
讨论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这个话题,大部分人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之上,很少有人充分考虑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其实,要想把体育课真正上好,达到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场地、器材的布置既经济又不累赘,还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笔者就题谈亲身经历、交流体会和自我感悟。  1 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危险性系数较高的课程,应将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教学之前,首当其冲考虑场地、器材
体育课说课由来已久,它是在其它学科说课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就是在备课基础上面对同事、评委、专家等评说者,对即将进行的实际操作的课堂讲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一种口头表述,以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教学。根据笔者经验就说课的利与忌谈几点体会,以与同行切磋。  一、说课利于督促完善课堂教学  说课能厘清本人上这节课的意图,更好地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熟悉与理解程度以及对
摘 要:以让体育课回归自然为着眼点,在对“裸课”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磨课在上课对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不复杂,还原自然;不急功,以生为本;不形式,追求个性;不奢侈,真水无香四个方面对“裸课”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裸课”;磨课;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
摘 要:课余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需利用课余体育广泛的活动内容与空间,有效地开展高校课余体育。文章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分析高校课余体育有效性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课余体育开展的有效性对策,從整体上协调高校课余体育各要素,加强高校课余体育各环节的联系,支持不同层级的体育竞赛,加强体质测试的有效影响,实现高校与社会体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音 55%的无声(人体)语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之重要。肢体语言具有真实性、伴随性、隐喻性、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等特点,它可以说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达情意的沟通目的。而手势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际沟通中的主要的肢体语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类别,工作形式和工作环境等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预防“职业疾病”教学内容构建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26  进入21世纪以
摘 要:于实践中探讨体育课堂应该注重过程性的评价的问题。旨在寻找评价介入体育课堂的各种方法,初步得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通过学生自我评定,学生组内相互评定,教师评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的“说一说”“做一做” ,从而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体育课堂;倾听;观察;评价;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
请以 “______的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世间万物,在时间不断的打磨下,都将显露出衰老的迹象,但其精神内核却是亘古不变的。这正如母亲的目光,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许会渐渐变得黯淡无神,但在目光深处,却始终闪烁着一种晶莹澄澈的光。  在我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儿时,母亲总是将我揽在怀里讲故事。故事告一段落,我
摘 要:通过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研究得出体育教师通过提高相应的法律意识、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发生问题后要找到真正的原因以及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消除或者暂时抑制等方式可以有效消除负面情绪,增加正能量。  关键词:法律意识;爱生如子;正确归因;备情绪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26
摘要: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方式方法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运动教育模式具有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教学比赛贯穿始终等特点,将其引入大学体育为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人沟通能力和责任心提供可操作性。以健美操选项课为例,分析介绍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教育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运动教育模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