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广大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催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改课堂五彩纷呈,一片繁荣景象。在众多的探索中,有不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创立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理念,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出现有效化、高效化。然而,有一些探索出于功利目的,高举新课改大旗,进行过于轻浮的改革。在这些探索者的文章中,处处显露出浮躁、哗众取宠。介绍的方法反映出所构建的课堂往往教学行为过度,片面夸大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功能。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师生互动频繁,现代化教学设备把课堂变得声图并茂。实际上,课堂教学有效性却得不到保证。我校也有部分教师对这类追求形式的浅层次探索模式进行简单模仿,并认为这就是新课改。
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目标,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全面掌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深刻领会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理念的精髓;二是学校必须形成求真务实的教风。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技能的一代新人。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形成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是通过每一项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具体到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每一堂课都有其三维教学目标,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更是具体、明确。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扎实落实课程标准。前面提到的某些课改课堂有追求形式、脱离课标、远离有效教学的现象。现在,优秀课评比、平常听课、评课也出现了一种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这种教风主导下的课堂是不能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的。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此,我们向全校教师提出,虎山中学要形成“严谨、生动、善导、耐心”的教风。
“严谨”的教风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制定教学计划要严谨。学年初,预先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制订出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中每一阶段、每一环节务必一环扣一环,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预料执行计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先设计好应对方案。如果没有严谨的计划,教学上会有很大的随意性。脑子一发热,想组织学生搞活动就仓促组织;一看别人有新的教法,还未思考立即照搬;意外情况影响教学进度,后段就不顾质量,只赶进度。未经精心筹划的教学活动,是很难达成课标要求的。
制定教学策略要严谨。每一阶段,每一节课都应该有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每一学段、每一节课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制定,要研究如何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圆满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严谨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保证。
课堂语言表达要严谨。必须遵循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教学中不应存在一点点有关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方面的错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体系;要准确描述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特征,不能随便使用如“一般来说”“基本上是”类似的模糊语言。属或然判断就用或然判断,不可用实然判断;实然判断的就必须实然判断,不可使用或然判断的语言。
严谨的教风还表现对其它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如布置作业适时适量、批改作业认真细致、对学生作业要求严谨、辅导耐心。
“生动”的教风,首先要求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引入的问题情景新鲜、有趣、吸引人。教师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消除或减轻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果。
生动的教风还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学生有序、高效学习。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产生多种刺激,激发学生用脑、用手、用口参加教学的全过程。
生动教风的前提是严谨,教学语言符合科学性原则,绝不允许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削弱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为代价。选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情,适合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不能为了浅层上的课堂活跃牺牲课堂效益。笔者听过不少探索新教法的汇报课,有一些课例就是出现了这些毛病。
“生动”课堂的特征是,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整个课堂教与学的进程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师生通过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合作中,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善导”的教风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质疑,进行批判性学习。一位良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有效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胆识,让学生形成质疑——批判——认同的认知过程,所学的知识都是在批判和认同的矛盾冲突中所获得的。“善导”的教师才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
“耐心”是很务实的教风。新课改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口号,提出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资质各各不同,对学习内容的消化速度和程度人人不一样。怎样才能保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就要求教师要本着人民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炽热的爱生之情,耐心引导。对学生思想上的反复、学习上的波动都要耐心仔细地做思想工作和辅导工作,决不轻易放弃。“耐心”这一务实教风欠缺,践行新课改理念往往会成为一句空活。
我校的校训为“正、静、信、进”。其中“静”,就是力戒浮躁,倡导务实。我们现在提出的“严谨、生动、善导、耐心”的教风,继承了先贤“宁静致远”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追求实效。这正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学风气。在我校,这一教风正愈来愈浓。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扎扎实实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潘孟良
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目标,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全面掌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深刻领会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理念的精髓;二是学校必须形成求真务实的教风。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技能的一代新人。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形成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是通过每一项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具体到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每一堂课都有其三维教学目标,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更是具体、明确。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扎实落实课程标准。前面提到的某些课改课堂有追求形式、脱离课标、远离有效教学的现象。现在,优秀课评比、平常听课、评课也出现了一种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这种教风主导下的课堂是不能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的。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此,我们向全校教师提出,虎山中学要形成“严谨、生动、善导、耐心”的教风。
“严谨”的教风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制定教学计划要严谨。学年初,预先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制订出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中每一阶段、每一环节务必一环扣一环,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预料执行计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先设计好应对方案。如果没有严谨的计划,教学上会有很大的随意性。脑子一发热,想组织学生搞活动就仓促组织;一看别人有新的教法,还未思考立即照搬;意外情况影响教学进度,后段就不顾质量,只赶进度。未经精心筹划的教学活动,是很难达成课标要求的。
制定教学策略要严谨。每一阶段,每一节课都应该有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每一学段、每一节课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制定,要研究如何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圆满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严谨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保证。
课堂语言表达要严谨。必须遵循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教学中不应存在一点点有关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方面的错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体系;要准确描述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特征,不能随便使用如“一般来说”“基本上是”类似的模糊语言。属或然判断就用或然判断,不可用实然判断;实然判断的就必须实然判断,不可使用或然判断的语言。
严谨的教风还表现对其它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如布置作业适时适量、批改作业认真细致、对学生作业要求严谨、辅导耐心。
“生动”的教风,首先要求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引入的问题情景新鲜、有趣、吸引人。教师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消除或减轻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果。
生动的教风还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学生有序、高效学习。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产生多种刺激,激发学生用脑、用手、用口参加教学的全过程。
生动教风的前提是严谨,教学语言符合科学性原则,绝不允许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削弱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为代价。选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情,适合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不能为了浅层上的课堂活跃牺牲课堂效益。笔者听过不少探索新教法的汇报课,有一些课例就是出现了这些毛病。
“生动”课堂的特征是,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整个课堂教与学的进程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师生通过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合作中,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善导”的教风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质疑,进行批判性学习。一位良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有效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胆识,让学生形成质疑——批判——认同的认知过程,所学的知识都是在批判和认同的矛盾冲突中所获得的。“善导”的教师才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
“耐心”是很务实的教风。新课改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口号,提出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资质各各不同,对学习内容的消化速度和程度人人不一样。怎样才能保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就要求教师要本着人民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炽热的爱生之情,耐心引导。对学生思想上的反复、学习上的波动都要耐心仔细地做思想工作和辅导工作,决不轻易放弃。“耐心”这一务实教风欠缺,践行新课改理念往往会成为一句空活。
我校的校训为“正、静、信、进”。其中“静”,就是力戒浮躁,倡导务实。我们现在提出的“严谨、生动、善导、耐心”的教风,继承了先贤“宁静致远”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追求实效。这正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学风气。在我校,这一教风正愈来愈浓。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扎扎实实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