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分泌量及骨愈合的影响,以及保留骨膜的必要性. 方法 选用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4个月龄,雌雄各24只)随机分成2组(n=24),在麻醉下手术造成兔左桡骨中段0.5 cm骨缺损,同时保留或切除骨缺损周围的骨膜以制成保留骨膜组和切除骨膜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3、4周各处死6只动物并摄骨缺损部位的X线片,对缺损部位的大体标本进行观察,并取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半定量测定BMP-2的含量,采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骨愈合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术后1、3、4周保留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逐渐增多,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在术后1周达最高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BMP-2的含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BMP-2的含量较切除骨膜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的骨愈合Lane-Sandhu X线评分较切除骨膜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膜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BMP-2的分泌量并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在治疗骨缺损时保留骨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