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比观察了硝普钠(SNP)、硝酸甘油(NG)、三磷酸腺苷(ATP)和异搏定(V)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的影响。SNP、NG和V降压中TPR均降低,SI、CI、EF、HR和Heather指数(HI)增加,但心电图ST段压低NG组明显少于SNP和ATP组。SNP和ATP适用于年轻、体壮、心功能好的病人;NG适用于老年、体弱和高血压患者;V对心脏抑制严重,不宜用于控制降压。

其他文献
期刊
本实验观察了内毒素对兔总体液(TBW)和功能性细胞外液(FECV)的影响。发现静注内毒素后氚水测定的TBW减少了15%,Na235SO4测定的FECV减少了13%;且与称重及取血造成的减少不符。因而,TBW的减少可能属分布性减少(脱水)。甲基泼尼松龙(MP)可防止FECV减少,但对TBW的减少无效。
作者采用Swan—Ganz导管和多导生理监测仪观察单次静注咪唑安定(0.15mg · kg-1)和阿芬太尼(40µg · kg-1)时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注药后MAP立即下降42.7%(P<0.01),HR也相应减慢33%(P<0.01),15分钟后逐渐恢复至对照值水平。随着MAP的变化CVP、PCWP、CO、Cl、LVSW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而SVI、PAMP、PVR
用结扎大鼠左侧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缺血和结扎5分钟后放松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性损伤的方法,观察普鲁卡因对这两种情况下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结果按1mg · kg-1/min的速度静滴普鲁卡因对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影响,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得分、VT与VF发生率、1g〔pvcs〕和死亡危险系数(P<0.05)。提示在冠心病手术中应用有一定益处。
期刊
实验犬15只,采用交叉设计,以比较持续正压通气(CPPV)和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每一通气过程分5个时期观察。结果表明:在Ⅱ、Ⅲ、Ⅳ期,HFJV组的Cl、RVSWI明显高于CPPV组;Ⅲ、Ⅳ期,HFJV组的SI明显高于CPPV;Ⅱ、Ⅲ期,MAP在HFJV组也明显更高。
本文对248例344例次肾移植手术进行了回顾总结。发现患者多为中青年(81.65%),慢性肾炎(95.56%)是肾损害的主要原因,继发损害以心血管系统为最严重,其次为血液系统。连续硬膜外阻滞适用于大多数病人,但多次手术效果受到影响。术中管理以维护循环功能为主,并根据术前全身情况及化验结果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本文以阻断牛心脏前降支动脉45分钟作为缺血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辅酶Q10、高压氧及控制性再灌注时间对缺血心肌再灌后功能、代谢、超微结构及心肌水、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证明:晶体液的控制性再灌注中同时应用辅酶Q10与高压氧(3ATA)疗效最佳;控制性再灌时间在防治再灌注损害中不起重要作用。
期刊
肝癌手术采用气管内麻醉164例,硬膜外阻滞76例,后者较前者对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影响较少。另有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麻醉9例。术前常规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保证静脉输入通路,并监测中心静脉压,术中输血与输液交替输入效果较好。采用肝内褥式缝合阻断肝切面血流和采用肝钳阻断肝切面血流切肝的方法,后者较前者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