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IAT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内隐测量——来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

来源 :心理学探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维吾尔族、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预实验选定概念词和属性词以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中华民族认同水平,采用问卷测量被试的外显中华民族认同水平,讨论内隐和外显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 表明,维吾尔族与藏族学生均具有积极的中华民族内隐认同,内隐效应不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且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是相互独立的结构.应通过群际接触等方式不断内化中华民族内隐认同,以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其他文献
本研究探讨被动与主动语码切换过程中的语码切换代价及抑制控制的作用.该实验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随机选取高校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完成数字命名任务.结果 表明,被动语码切换过程存在语码切换代价且代价对称,这一现象既可以用特定语言选择假说解释,也可以用抑制控制模型来解释,但未能直接支持抑制控制真正参与被动语码切换,有待进一步研究;主动语码切换过程中,目标语言为汉语时存在语码切换代价,而目标语言为英语时不存在语码切换代价,可能是抑制控制机制与词汇选择策略共同参与的结果.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重视研究原始人、战争英雄等的和平心理品质,早期的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类和平意识研究,机能心理学强调通过建设学校“微型共同体”,提高儿童的和平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为战争与和平心理提供了新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和平潜能、致力于世界和平冲突化解,推动了和平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末的和平心
了解研究生的婚姻态度,探讨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使用婚姻态度量表(MAS)、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SA)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Q)对470名研究生进行测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表明,MAS、SSA和IWB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7~0.997,均p<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58,95% CI(0.46,0.67)],以婚姻态度为
智能平衡评估系统是美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教育评估系统之一.该系统的三大部分——总结性评估系统、中期评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构成一个畅通的教学、反馈、助教与助学的教育循环系统.我国可借鉴智能平衡评估系统的思想和所采用的技术,将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教育研究、考试命题、学校等事业机构在功能上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育链,建构日常教学评估系统,从而提高国内教育的效益,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儒家围绕敬畏的心理机制、对象、涵育和效用构建了敬畏的理论体系.敬畏是主体在自觉体认崇高价值时所持守的旨在自我超越的既崇敬又谨畏的理性化道德情感;儒家以内在的道德本心作为敬畏的本根,并将其落实为道德实践中对人伦、自然、生命、职事和人文等的外在崇高价值的敬畏;儒家敬畏涵育围绕心理动力、内在涵养、外在范导和积习沉淀系统展开,可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敬畏作为进德修业之基不仅不会戕害自由、尊严与创造,反而是达至无入而不自得的洒落境界的必由之路.
考察短式知觉压力量表(PSS-10)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效度和信度.用PSS-10、一般健康问卷(GHQ-12)、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LOT-R)、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以及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1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PSS-10的条目质量良好;经探索与验证后,量表的潜在结构为稳定的两个因子,与实测数据拟良好;PSS-10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总量表、无助感和自我效能信念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测量学要求;两周后其重测信度大于0.6;它们的问卷辨识系数均大于0.9
地域歧视现象的存在是违背和谐社会理念的,人们对此现象是什么态度?研究以费施贝因和阿扎吉提出的理性行为模型理论为基础,选取网络上最活跃的大学生为样本,编制了大学生地域歧视现象态度量表,构建了对地域歧视现象态度、对地域歧视者态度和对被歧视者态度3个维度.通过整理访谈资料、参考相关量表、专家讨论等方法编制条目.选取358名被试进行预测试,617名被试正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地域歧视现象态度量表建构的3个维度结构合理,量表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是测量中国大学生地域歧视现象态度
贝叶斯统计方法是心理学数据分析的热门方法.研究全面论述贝叶斯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方向.现阶段贝叶斯方法以模拟研究为主,应用方向为心理学研究常用的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结构方程模型.同时,评述发现贝叶斯方法正逐步被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接受.最后,文章讨论了当下贝叶斯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局限性及可能的原因,建议统计学者开发界面友好的贝叶斯软件,并在心理学课程中加入贝叶斯知识.
为寻找移动支付影响冲动性消费的电生理证据,实验采用两难选择的虚拟购物任务,通过2(支付方式)×2(产品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结合ERP技术比较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下的冲动消费及相关电生理指标.实验数据显示:(1)移动支付下参与者的购买意愿高于现金条件;(2)对享乐品的购买,移动支付下的购买意愿、购买率高于现金支付,而对实用品两种支付下无差异;(3)决策阶段头皮左侧发现,移动支付下享乐品的LPP波幅正于实用品,而现金支付下二者LPP波幅无差异;(4)N2波幅上存在Buy/No Buy效应.结果 表明:移动支付
目的:在中国青少年中对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进行修订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762名青少年,对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测量等值性检验以及信效度分析.结果:中文版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包括认同调节、内部动机、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4个因素,并具有跨性别和跨年龄组的测量等值性以及良好的效标效度和信度.结论:修订后的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中国青少年数学家庭作业动机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