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岁及以上居民碳酸饮料中添加糖摄入状况分析

来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我国3岁及以上居民碳酸饮料中添加糖的撮入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4年在我国14个省(市)抽取28个城市区和县内的27 485名3岁及以上常住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利用非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碳酸饮料的消费状况,结合2015年开展的饮料添加糖含量专项调查中132份碳酸饮料糖含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人群碳酸饮料中添加糖摄入量分布和饮料提供的能量,并与人群膳食撮入总能量相比计算碳酸饮料中添加糖的供能比.结果 我国14个省(市)3岁及以上居民碳酸饮料添加糖每日平均摄入量为0.5g,供能比为0.11%,其中碳酸饮料消费人群添加糖每日平均摄入量为13.4 g,中住数为12.3g,供能比为2.69%.不同消费人群添加糖每日撮入量的中位数比较,男性(15.3 g)高于女性(10.1 g),城市(13.8 g)高于农村(10.7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酸饮料中添加糖的供能比比较,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3.02%)高于农村(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7岁年龄组人群的碳酸饮料供能比最高为3.41%.结论 13~17岁青少年为碳酸饮料中添加糖的高消费群体,应重点开展科普宣教,引导合理消费.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在不同浓度(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条件下,沙门菌在传代时得到的筛选株中与耐药性相关部分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耐药性间的关联性.方法 使用含有一定
本文基于系统性文献检索对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进行危害识别.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急性毒性属于低毒,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主要表
非伤寒沙门菌是全球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通过污染的畜禽食品感染人类.本文综述了国外猪肉及其制品中非伤寒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研究现状,重点解析常用模型,并分析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