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论坛的议程全部结束后,与会代表纷纷在会议背景板前合影留念。从那一张张略显疲惫但充满笑意的面庞中,能够感受到他们收获的喜悦。无论是参会的高校图书馆代表,还是参展企业,以及会议的组织策划者,谈起对这次会议的感受,都充满了一种情感,其中有学习交流的收获,也有辛勤付出的快乐,更有对行业发展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馆长李雪飞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他说:“这次在短时间内学到了大量知识,收获很大,会议的内容很充实,很多报告都非常有价值,像关联数据、开放获取、移动终端的应用等。当然,每个学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回去需要好好消化和吸收。”
美国Serials Solutions亚太区销售总监Matt Hall说:“这是我所参加的最好的行业会议,专业性非常强。通过报告的内容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这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支持这个会议。”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高校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琼说:“每次会议为了选题的设置、报告人的邀请以及各种事情的协调,我们都煞费苦心,就是想为业界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只要大家感到有所收获,我们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张甲教授说:“每次会议结束时都会感到有些遗憾,比如会想在这个地方当初如果那样做就更好了。可是到了下次,还是会有遗憾。每次带着遗憾结束,会让我们在下一次更加用心准备。”
三天的采访也带给记者许多感触,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服务理念的变化和热点技术的选择。
在这组系列报道中,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分别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智慧型图书馆”“实用型图书馆”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等理念,虽然他们的做法和手段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读者服务的理念,都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作为最高服务宗旨和努力方向,这是图书馆在变革之中面临的比技术发展还重要的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数字时代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内涵,以体现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除了服务理念,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新技术,这一点从报告的内容和会议征集、发表的论文中就可以看出。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面对如此密集的大量信息,如此飞速更新变化的技术,大家一方面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有着选择的困惑。比如前些年的光盘资料如今就面临着如何保存和利用的问题,而现在所选择的存储技术是不是很快又会被替代呢?再比如做数据库和发现服务的厂商有很多家,它们的产品并不兼容,到底如何选择和使用才较为合理呢?未来可能谁也无法完全预知,这些疑虑,甚至是纠结,让我们感觉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热浪,大家在密切关注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尤其是做决策的人不能“拍脑袋”,要立足长远,结合实际,慎重抉择。
当然,对于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觉得“云服务”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有人却觉得目前过于“炒”概念;有人觉得“关联数据”做起来问题很多,有人却觉得并不难操作;等等。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也非常好。只有不同的声音多了,才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让真理越辩越明。
此外,很多人都提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平衡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还有不少欠发达和落后地区,那里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所以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资源,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永远是我们头脑中不能放松的一根弦。
当这组报道完成,我们也感觉还有些遗憾,论坛的内容如此精彩,而我们的能力有限,总是担心没能给读者呈现更多、更好的内容。但这也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对行业的发展总是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再一次开始新的征程,我们愿意以此和业界共勉。同时,也非常感谢所有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的老师,他们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与大家分享,这样的老师越多,我们的力量就会越强大!
(本系列报道结束)
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馆长李雪飞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他说:“这次在短时间内学到了大量知识,收获很大,会议的内容很充实,很多报告都非常有价值,像关联数据、开放获取、移动终端的应用等。当然,每个学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回去需要好好消化和吸收。”
美国Serials Solutions亚太区销售总监Matt Hall说:“这是我所参加的最好的行业会议,专业性非常强。通过报告的内容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这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支持这个会议。”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高校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琼说:“每次会议为了选题的设置、报告人的邀请以及各种事情的协调,我们都煞费苦心,就是想为业界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只要大家感到有所收获,我们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张甲教授说:“每次会议结束时都会感到有些遗憾,比如会想在这个地方当初如果那样做就更好了。可是到了下次,还是会有遗憾。每次带着遗憾结束,会让我们在下一次更加用心准备。”
三天的采访也带给记者许多感触,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服务理念的变化和热点技术的选择。
在这组系列报道中,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分别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智慧型图书馆”“实用型图书馆”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等理念,虽然他们的做法和手段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读者服务的理念,都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作为最高服务宗旨和努力方向,这是图书馆在变革之中面临的比技术发展还重要的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数字时代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内涵,以体现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除了服务理念,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新技术,这一点从报告的内容和会议征集、发表的论文中就可以看出。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面对如此密集的大量信息,如此飞速更新变化的技术,大家一方面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有着选择的困惑。比如前些年的光盘资料如今就面临着如何保存和利用的问题,而现在所选择的存储技术是不是很快又会被替代呢?再比如做数据库和发现服务的厂商有很多家,它们的产品并不兼容,到底如何选择和使用才较为合理呢?未来可能谁也无法完全预知,这些疑虑,甚至是纠结,让我们感觉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热浪,大家在密切关注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尤其是做决策的人不能“拍脑袋”,要立足长远,结合实际,慎重抉择。
当然,对于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觉得“云服务”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有人却觉得目前过于“炒”概念;有人觉得“关联数据”做起来问题很多,有人却觉得并不难操作;等等。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也非常好。只有不同的声音多了,才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让真理越辩越明。
此外,很多人都提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平衡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还有不少欠发达和落后地区,那里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所以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资源,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永远是我们头脑中不能放松的一根弦。
当这组报道完成,我们也感觉还有些遗憾,论坛的内容如此精彩,而我们的能力有限,总是担心没能给读者呈现更多、更好的内容。但这也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对行业的发展总是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再一次开始新的征程,我们愿意以此和业界共勉。同时,也非常感谢所有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的老师,他们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与大家分享,这样的老师越多,我们的力量就会越强大!
(本系列报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