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锌肥对作物的生理作用,识别水稻缺锌症状,分析导致水稻缺锌症的发生规律,提出合理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稻缺锌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水稻、玉米等作物是对缺锌比较敏感的作物,施锌肥后能明显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和抗逆能力。黑龙江泰来县现有耕地17.67万公顷,常年水稻播种面积在8万公顷左右,占耕地面积近45%。近几年水稻价格上涨,播种面积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及盐碱地开发种稻造成土壤缺锌严重,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产量损失9.8%以上。导致全县每年水稻减产达0.7亿千克以上,减少收入上亿元。因此给水稻合理补施锌肥刻不容缓。
1 锌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1.1 参与作物生长素的代谢
锌在作物体内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即出现停滞,其典型表现是叶片变小,节问缩短等症状,称为“小叶病”或“簇叶病。
1.2 增强作物的根茎抗病能力
现已发现锌对很多植物的分生组织(根和茎)生长健壮有决定性的作用,施锌肥可以促进根部健壮。
1.3提高作物的产量
锌元素参与作物光合作用,缺锌会使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使作物减产乃至绝收。施锌肥同样会提高产量。
1.4改善作物的品质
锌与蛋白质代谢作用有密切关系,缺锌时蛋白质合成受阻。试验证明,施锌肥可以明显改善作物的品质。
1.5提高作物的籽实率
锌对生殖器官发育和受精作用都有影响。
1.6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锌可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它既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又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和抗冻性。
2 水稻缺锌症状
水稻缺锌引起的形态症状称“红苗病”、“火烧苗”。插秧15天~30天后,植株下部叶片上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萎缩不发棵,叶片上出现棕色锈状斑点,呈圆形或卵圆形,严重时,叶中脉变白色。新抽出的叶片基部失绿、褪色,继而全部失绿。稻株顶端生长受抑制,中部叶片出现棕色斑点,逐渐形成棕色条纹,叶尖向下变褐焦枯。幼叶发病基部褪绿,使叶片展开不完全,出现前端展开而中后部折合、出叶角度增大的特殊形态。严重时叶枕距平位或错位,老叶叶鞘甚至高于新叶叶鞘,称为“倒缩苗”或“缩苗”。如症状持续到成熟期,植株极端矮化,色深,叶小而短似竹叶,叶鞘比叶片长,拔节困难,分蘖松散呈草丛状,成熟延迟,穗虽能抽出但纤细,大多不实。整体观察,植株矮小,不分蘖或少分蘖,生长参差不齐,出叶周期延长,叶尖向内卷曲,老叶不垂,根系短小,发育迟缓,生长势不旺,叶片周围呈橘黄色。成熟期延迟,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3 水稻缺锌症发生规律
3.1 单一施用化肥
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单一施用化肥氮、磷、钾,而施用有机肥逐渐减少,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愈来愈缺乏,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
3.2 盐碱地
易发生缺锌的稻田主要集中在土壤PH值过高、通气不良、土壤中碳酸钙含量过高的盐碱地。
3.3 施用磷肥过多、早春土壤温度太低
磷肥過多、土壤温度太低可造成锌的利用效率降低,影响水稻根系吸收,导致缺锌症的发生。
3.4 其它原因
如全锌含量低的沙质土壤、中性或碱性土壤,尤其是石灰性土壤,细粘粒和粉粒含量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
4 防治技术
在缺锌稻田施用锌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的作用。但施用锌肥的科学性很强,不合理的施用,不但浪费肥料,还可能导致减产。因此,稻田施锌肥要掌握以下技术要求:
4.1 做底肥
插秧前耙田时做底肥施入锌肥。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25 千克,沙质土壤施15千克~18 千克,黏质土壤施12千克~15千克。底肥施一次,可使2、3茬作物不会缺锌。通过试验数据调查统计分析:每公顷施15千克硫酸锌做底肥,能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长9.8%,且能大大提高稻米品质。
4.2 磷、锌肥搭配施
磷、锌肥配合使用能促进水稻吸收能力,提高秧苗的抗逆性,预防因气温低等原因发生的僵苗现象。一般在水稻插秧后活蔸7天~8天,每公顷施锌、磷(1:10比例)混合肥15千克左右,能大大提高产量,改善米质。
4.3 苗床施锌肥
移栽前1天,每平方米苗床用大眼喷壶喷施40克硫酸锌,然后用清水洗苗。
4.4 移栽时蘸秧根
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硫酸锌0.5千克,加10倍~20倍过筛干猪粪粉,用水调成糊状,随蘸秧根随插秧。
4.5 做面肥撒施
水稻整地移栽时,可将硫酸锌撒施田间做面肥,每667平方米施1千克。
4.6 移栽后追施
插秧后秧苗成活时追施,每667平方米施肥量1千克~1.3 千克。
4.7 叶面喷施
可用0.2%~0.3%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667平方米稻田用药液50升~60升。一般可喷施两次,间隔4天~6天。喷肥宜在无风、晴天的上午8时~10时或下午4时后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贵善.几种作物的缺锌症状及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06(05)
[2]张莲花.水稻缺锌苗诊断及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06)
[3]邹顺利,戴厚升.水稻、玉米缺锌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09)
[4]周汉良,鲁雪林.水稻缺锌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垦殖与稻作,2006(06)
[5]代明武,李静,李栋.水稻苗期喷锌壮秧好[J].新农业,2007(09)
[6]龙烨.水稻施锌技巧[J].农村实用技术,2006(04)
【关键词】水稻缺锌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水稻、玉米等作物是对缺锌比较敏感的作物,施锌肥后能明显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和抗逆能力。黑龙江泰来县现有耕地17.67万公顷,常年水稻播种面积在8万公顷左右,占耕地面积近45%。近几年水稻价格上涨,播种面积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及盐碱地开发种稻造成土壤缺锌严重,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产量损失9.8%以上。导致全县每年水稻减产达0.7亿千克以上,减少收入上亿元。因此给水稻合理补施锌肥刻不容缓。
1 锌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1.1 参与作物生长素的代谢
锌在作物体内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即出现停滞,其典型表现是叶片变小,节问缩短等症状,称为“小叶病”或“簇叶病。
1.2 增强作物的根茎抗病能力
现已发现锌对很多植物的分生组织(根和茎)生长健壮有决定性的作用,施锌肥可以促进根部健壮。
1.3提高作物的产量
锌元素参与作物光合作用,缺锌会使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使作物减产乃至绝收。施锌肥同样会提高产量。
1.4改善作物的品质
锌与蛋白质代谢作用有密切关系,缺锌时蛋白质合成受阻。试验证明,施锌肥可以明显改善作物的品质。
1.5提高作物的籽实率
锌对生殖器官发育和受精作用都有影响。
1.6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锌可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它既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和抗涝性,又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和抗冻性。
2 水稻缺锌症状
水稻缺锌引起的形态症状称“红苗病”、“火烧苗”。插秧15天~30天后,植株下部叶片上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萎缩不发棵,叶片上出现棕色锈状斑点,呈圆形或卵圆形,严重时,叶中脉变白色。新抽出的叶片基部失绿、褪色,继而全部失绿。稻株顶端生长受抑制,中部叶片出现棕色斑点,逐渐形成棕色条纹,叶尖向下变褐焦枯。幼叶发病基部褪绿,使叶片展开不完全,出现前端展开而中后部折合、出叶角度增大的特殊形态。严重时叶枕距平位或错位,老叶叶鞘甚至高于新叶叶鞘,称为“倒缩苗”或“缩苗”。如症状持续到成熟期,植株极端矮化,色深,叶小而短似竹叶,叶鞘比叶片长,拔节困难,分蘖松散呈草丛状,成熟延迟,穗虽能抽出但纤细,大多不实。整体观察,植株矮小,不分蘖或少分蘖,生长参差不齐,出叶周期延长,叶尖向内卷曲,老叶不垂,根系短小,发育迟缓,生长势不旺,叶片周围呈橘黄色。成熟期延迟,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3 水稻缺锌症发生规律
3.1 单一施用化肥
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单一施用化肥氮、磷、钾,而施用有机肥逐渐减少,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愈来愈缺乏,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
3.2 盐碱地
易发生缺锌的稻田主要集中在土壤PH值过高、通气不良、土壤中碳酸钙含量过高的盐碱地。
3.3 施用磷肥过多、早春土壤温度太低
磷肥過多、土壤温度太低可造成锌的利用效率降低,影响水稻根系吸收,导致缺锌症的发生。
3.4 其它原因
如全锌含量低的沙质土壤、中性或碱性土壤,尤其是石灰性土壤,细粘粒和粉粒含量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
4 防治技术
在缺锌稻田施用锌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的作用。但施用锌肥的科学性很强,不合理的施用,不但浪费肥料,还可能导致减产。因此,稻田施锌肥要掌握以下技术要求:
4.1 做底肥
插秧前耙田时做底肥施入锌肥。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25 千克,沙质土壤施15千克~18 千克,黏质土壤施12千克~15千克。底肥施一次,可使2、3茬作物不会缺锌。通过试验数据调查统计分析:每公顷施15千克硫酸锌做底肥,能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长9.8%,且能大大提高稻米品质。
4.2 磷、锌肥搭配施
磷、锌肥配合使用能促进水稻吸收能力,提高秧苗的抗逆性,预防因气温低等原因发生的僵苗现象。一般在水稻插秧后活蔸7天~8天,每公顷施锌、磷(1:10比例)混合肥15千克左右,能大大提高产量,改善米质。
4.3 苗床施锌肥
移栽前1天,每平方米苗床用大眼喷壶喷施40克硫酸锌,然后用清水洗苗。
4.4 移栽时蘸秧根
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硫酸锌0.5千克,加10倍~20倍过筛干猪粪粉,用水调成糊状,随蘸秧根随插秧。
4.5 做面肥撒施
水稻整地移栽时,可将硫酸锌撒施田间做面肥,每667平方米施1千克。
4.6 移栽后追施
插秧后秧苗成活时追施,每667平方米施肥量1千克~1.3 千克。
4.7 叶面喷施
可用0.2%~0.3%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667平方米稻田用药液50升~60升。一般可喷施两次,间隔4天~6天。喷肥宜在无风、晴天的上午8时~10时或下午4时后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贵善.几种作物的缺锌症状及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06(05)
[2]张莲花.水稻缺锌苗诊断及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06)
[3]邹顺利,戴厚升.水稻、玉米缺锌症状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2006(09)
[4]周汉良,鲁雪林.水稻缺锌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垦殖与稻作,2006(06)
[5]代明武,李静,李栋.水稻苗期喷锌壮秧好[J].新农业,2007(09)
[6]龙烨.水稻施锌技巧[J].农村实用技术,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