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强震诱发断层错动量值的概率危险性分析

来源 :人民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川滇强震区兴建的大型工程中,隧道常不可避免地横跨多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受活断裂错动的影响,隧洞结构面临着严重的错断威胁.在跨活断层隧洞抗断设计中,断层错动量是重要的输入参数.然而,传统的确定性方法提供的断层错动量很难反映地震发生并引发断层错动的随机性影响,因此常高估了错动量大小.为此,提出了强震诱发断层错动的超越概率理论错动量分析方法,引入了目标区域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地震引发断层错动的概率,以工程服役期限内,可能发生的位错量达到给定值的概率来评价活动断层发生错动的危险性,从而为穿越活断裂隧洞的抗错断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为了说明该概率分析方法,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例,对隧洞跨越的龙蟠-乔后断裂展开错动量的估算,并进行了参数分析.
其他文献
硬塑状粉质黏土地层深埋马蹄形隧道开挖易出现土拱效应.以改进的太沙基围岩压力理论为基础,对上述马蹄形隧道开展了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隧道开挖全过程中围岩竖向应力重分布及地层沉降变化情况,得出压力拱的形成及演化规律,并分析围岩力学参数大小变化对压力拱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拱内围岩应力及地层沉降变化显著,可作为压力拱高度和形状的判断依据;压力拱的形成与发展主要集中在掌子面前后约1倍隧道洞径的距离,它主要分布在隧道上方90°的区域;压力拱高度随围岩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增大呈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宽度对围岩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重塑和建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在融媒体格局下应重新审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系统解构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互补互融教学模式、网络化模式、人文化模式、五维育人模式、生态圈构建模式、各种协同育人模式等.面对网络自媒体引发的各种思想危机,高校思政教育在价值建构上要回归立德树人之道,践行守正创新和不负培根铸魂之道,以打造彰显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新形态.在这个超级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积极创新网络新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