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终身发展的素质基础叫:积极“生活”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什么?每天在忙忙碌碌中,我们不断奔跑、追赶,寻找生活的意义。然而,在追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忘记生活的初衷。那么,在孩子们的眼中,生活是什么呢?当一个6岁的孩子与老师聊起“生活是什么”的话题时,不禁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李老师告诉我们,班里有一个叫小海的孩子和他探讨过“生活是什么”的话题。小海问:“老师,你知道生活是什么吗?”李老师回答:“生活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做游戏。”小海说:“老师,你不懂生活!生活就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听后都笑了,笑孩子的纯真无邪,笑孩子的无忧无虑。
  过了几天,我向小海问起了同样的问题:“小海,你知道生活是什么吗?”小海说:“生活就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生活是爱,爱地球。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爱。”孩子眼中的生活,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
  一、幼儿与成人对“生活”理解的差异
  当我向不同的孩子提问“生活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然而,孩子们所认为的“生活”,在成人的眼中却是另一副模样。
  (一)孩子这样回答
  小星星:生活就是让自己开心。
  小轩:生活就是学到很多东西。
  小海:小轩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一种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行动,可是上班的人就不是很自由了。
  汝汝:生活就是过好美好的每一天。
  姗姗:生活就是我们有很多感情。
  也有很多孩子笑着摇摇头说“不知道”,大概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一种“生活”吧。
  (二)老师这样说
  谭老师:存在的最好状态不是混日子,是能够真实地活出自己,这就是生活。
  李老师:自由,无约束,生活其实很简单。
  胡老师:自己开心就好。
  刘老师:在不同的年龄段,生活的定义也不一样。年轻时满怀憧憬,现在过着规律的生活,每天与孩子们相处,很快乐。
  也有的老师一时难以说清楚生活到底是什么,他们需要好好思考。
  (三)成人朋友这样感慨
  “生活要求我们能屈能伸,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寻找出路。虽然我们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我们可以去适应改变不了的环境。生活,说白了就是生存,为了活着而存在!”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你可以忽略它,但你离不开它。”
  “生活好比太阳,东升西落,时而消失不见,时而播撒阳光。”
  “生活就像洋葱,你一片一片将其剥开,终有一片会让你落泪。”
  通过对比发现,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幼儿未经历世事,对生活的理解相对简单;而成人对生活的感受则更多建立在自身的阅历之上,并且经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那么,幼儿所理解的“生活”是否完全正确呢?教师应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理解“生活”呢?
  二、教师正确引导,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生活心态
  (一)以身示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内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在对“生活”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上,成人和幼儿的心态截然不同。幼儿更加注重当下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感,他们认为“生活”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直接告诉家长,幼儿所理解的“生活”具有片面性,但他们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成人对生活的感悟相对深刻,却带有消极色彩。
  教师作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重要他人,其生活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观念形成。因此,幼儿教师需意识到自身正确、积极的生活价值观对孩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与幼儿接触与互动的过程中,以身示范,言传身教,让孩子们逐渐习得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二)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只有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能勇敢地接受挑战,获得更有利的生存与发展条件,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提高幼儿心理适应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记得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小海在建构区搭建“悉尼大桥”,因为一块木板“施工”不当,导致“大桥”坍塌。小海看到这个场景,瞬间尖叫起来,哭声、砸木头声随之而来。一起游戏的小朋友愣在原地,安慰他说:“大桥倒了,我们一起重新做。”小海这才哭着说:“好,要和原来的一模一样。”说完,小海和小伙伴们又重新开始搭建“悉尼大桥”了。
  心理适应能力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特征。一般而言,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人,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能够尽快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小海在玩具倒塌时,选择哭泣和愤怒,说明他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弱。鉴于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孩子展开“挫折教育”,引导幼儿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
  (三)规范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6S理念在我们班实行之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有了依据,言行举止也更加文明规范了。比如,幼儿来园离园的6S管理、餐前餐后的6S规范等。一日生活中,当孩子把每一个6S要求都做好了的时候,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养成了。这样,也就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其实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的,经历不同,心态不同,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也就不尽相同。
  我们试图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在保育教育中,培养出一个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态积极,身心健康的孩子。我欣赏那些对生活有独到理解的人,身为成年人,我们往往被现实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但面对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的心是敞亮的,仿佛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所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教授孩子“生活”的定义,而应教会他们如何在不可避免的挫折和约束面前保持健康的心态,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人本化管理就是在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考虑主体的一切行为与感受的管理方式.强化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并让教师安心地在幼儿园
国产知名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系列自2001年创作至今,已经完成五个系列,共130集。第五季《大耳朵图图——彩色小世界》系列已在今年暑期闪亮登陆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档。图图电影《美食狂想曲》目前也在前期创作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打造,《大耳朵图图》获得了广大小朋友和家长的普遍喜爱,“图图”这个动漫形象,也一举成为中国动画片中经典的卡通人物!  本刊记者走近“图图的妈妈”,《大耳朵国图》导演速达,倾听她在“
要想体现人性化管理,激发每一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作为园长,既要大气做人,要更要精细做事!要能督促和指导副手更好地改变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绝不能对员工的意见视而不见
近日,山西省优质幼儿园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孝义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和通过开展优质园帮扶促进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了全省下一阶段的幼教工作。  山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张爱萍在会上指出,山西学前教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普惠程度全面提高,办园行为逐步规范,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下一步将本着“公益普惠、就近方便、快乐健康”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对优质幼儿园教育的需求,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