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证治研究的讨论纪要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高热,是温热病的主证之一,常见于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不同的高热,不仅能反映出病势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而且还能推测判断出不同病机,预测其传变的顺逆。因此,探讨高热的证治规律,是继承发扬温病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之一。重庆市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为了深入开展卫气营血理论的讨论,于1980年6月份组织了一次高热证治研究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历时2天。有重庆市中医学校、重庆市第二中医院、重庆医学院附一院、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四
其他文献
虚拟实验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实验类型,其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能有效地促进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等生物学核心素养。本文以虚拟实验在“被子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为例,阐述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期对在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生物学教师教学有所启示。
<正> 一、病历简摘舒某,女,38岁,本院护士长,1979年4月27日入院,住院号123958。发热1周伴微咳、关节酸痛入院。系统体检唯见体温39.8℃,心率116次/分,余无任何阳性体征发现。住院时于每日午后1时许恶寒后高烧(可达40.4℃),至晚汗出,热退尽
期刊
基于氯化铁溶液催化双氧水分解一般反应机理,引导学生领悟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化学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的理论模型,从微观层面体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通过设计氯化铁溶液催化双氧水分解机理系列实验以获取相关证据,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以及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背景下,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在不断突破和前进。中药在治疗疾病时,其作用的通道、器官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也愈加明朗化,因而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也更具针对性,极大提高了药物安全性,并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文章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钙离子(Ca2+)通道、保
<正> 东莨菪硷系胆硷能神经阻滞剂,有兴奋呼吸、心脏,抑制皮层及调节植物神经,抑制粘液腺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疏通微循环等作用。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能抑制汗腺分沁,减少散热。因此,在东莨菪硷用于临床麻醉以来,有人把高热病人列为东莨菪硷麻醉禁忌症之一。为了解东莨菪硷麻醉对
期刊
<正> 急性发热性疾病,为临床所常见,究其因绝大多数由于急性感染所致,就祖国医学而言,多属温病学范畴。本组所选病例,体温均在39℃以上,发病多在1~7天以内。其中呼吸系疾病计有:大叶性肺炎10例,肺脓疡10例,胸膜炎8例(对于大量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高热病例未收集在内)。消化系疾病计有: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肠胃炎型)4例,急性菌痢
期刊
哮喘是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膜炎症微环境促使杯状细胞化生而引起黏液高分泌,富含炎症介质的黏液滞留在气道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诱发高反应性并促使气道重塑;重症哮喘黏液栓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甚至猝死。磷酯酰激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与下游靶点或细胞相互作用而参与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本文在阐述PI3K/Akt信号通路与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基础上,重点综述PI3K/Akt
<正> 急性感染性高热是我们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尤其是流行性感冒高热,往往持续数天甚至半月以上,运用一般清热剂,效果不佳,特别是少年儿童。近七年来,我们先后收集了多种中草药验方、单方,在临床上加以验证。经过筛选和整理,最后我们选用了其中几种中草药,自拟成“双草汤”,在临床上进行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