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翔云:福建泉州五中2007届毕业生,高考数学成绩为满分150分,是省文科数学单科状元,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
相比理科,文科数学会容易一些,但如果以此认为文科数学一定简单,那就过于乐观了。数学的基础、方法与运算,是文科考生要过的三大关。要想考好,凭的是恒心与细心。
方法与运算——解题“哼哈二将”
文科数学,如果掌握了方法技巧的话,做起来就比较顺手。
所谓技巧、方法,就是老师上课、讲评试题时强调的地方。每一种方法、技巧,都有对应的典型例子,每个例子都一定要琢磨透。比如解析几何,一开始设方程式就很重要,针对哪一种情况设定哪一种方程,都是解题时应该掌握的。不同的设法,也许最终得出的结果会一样,但过程中的解题步骤、计算量就天差地别,还可能浪费时间。
至于解题时运用到的定理、公式,都是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都是应该在第一轮复习里巩固的。如果这些公式还不清楚就该看书。平时做完的练习、试卷,课后还是得花点时间把题型归下类,把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新颖的方法总结出来。
至于运算,是数学考查的重点内容。文科数学的运算量比较大,在解题时要注意过程中的严密性,不要在小地方失分,过程中错一步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打基础首抓选择题
考好数学,首先要抓选择题。很多同学说选择题挺麻烦的,得分很不稳定,其实说白了就是基础还不扎实。考试都是严格限定时间的,在时间有限的基础上,选择题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基础知识。
个人觉得,选择题可以多做针对练习,尤其是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平时考试或者老师发下来的练习卷,即使后面大题做不完,也要争取把选择、填空题都做完。做完之后,再去查找自己在哪一个知识点上最容易“翻船”,把以前觉得简单、做题时又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彻底弄明白,再归纳出同类题型,加强训练。
总而言之,数学选择题还是要多做,培养做题的感觉;做完之后再总结,加强理解,觉得生疏的地方一定要回过来翻书本,这就是在补基础。
另外,做选择题的大忌是到最后再去检查,等到临交卷了再去改答案。往届同学考完后,很多人后悔在最后几分钟检查选择题时把对的改成错的。与其在最后检查选择题,不如稍微多花点时间在选择题的做题过程中。当然,做题时间也不应太长,选择题和填空题共花40~50分钟差不多。
做练习切忌“扫题”
数学大题,考的类型其实挺固定的,比如应用题,是稳得分的题,所以计算一定要注意;再比如解析几何,平时就可以画个表格,上面画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图形,下面对比总结它们的公式、焦距、标准轴等,然后再用数字代替字母运算看看。
一般来说,大题的前三题都不难,最后两题会稍难一些,但难也是难在最后一个设问。对于这些真正难的步骤,解题有时候靠的是瞬间灵感。对于普通同学来说,能拿的分一定要拿,如果是实在做不出来的难题,宁可先扔在一边,先确保前面几道大题的正确率。
很多同学有个大忌,做练习时习惯“扫题”,看到题目是自己熟悉的就只在脑中想下有什么方法,也不落笔就这么过场了事,觉得不用提笔做了。其实这样很不好,数学不仅是看你的解题方法,还看最后能否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不要单看单想不做题,还是要下工夫,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在题量方面,保持2~3天做一套题,一般做老师发下来的练习已足够。做的时候按考试要求限时2小时内完成。考前十几天,适当做2~3套试卷练手,保持状态。最后,再翻翻平时上课做的笔记、试题的总结、课本的公式等,保持自己有清醒的大脑和清晰的思维。
相比理科,文科数学会容易一些,但如果以此认为文科数学一定简单,那就过于乐观了。数学的基础、方法与运算,是文科考生要过的三大关。要想考好,凭的是恒心与细心。
方法与运算——解题“哼哈二将”
文科数学,如果掌握了方法技巧的话,做起来就比较顺手。
所谓技巧、方法,就是老师上课、讲评试题时强调的地方。每一种方法、技巧,都有对应的典型例子,每个例子都一定要琢磨透。比如解析几何,一开始设方程式就很重要,针对哪一种情况设定哪一种方程,都是解题时应该掌握的。不同的设法,也许最终得出的结果会一样,但过程中的解题步骤、计算量就天差地别,还可能浪费时间。
至于解题时运用到的定理、公式,都是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都是应该在第一轮复习里巩固的。如果这些公式还不清楚就该看书。平时做完的练习、试卷,课后还是得花点时间把题型归下类,把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新颖的方法总结出来。
至于运算,是数学考查的重点内容。文科数学的运算量比较大,在解题时要注意过程中的严密性,不要在小地方失分,过程中错一步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打基础首抓选择题
考好数学,首先要抓选择题。很多同学说选择题挺麻烦的,得分很不稳定,其实说白了就是基础还不扎实。考试都是严格限定时间的,在时间有限的基础上,选择题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基础知识。
个人觉得,选择题可以多做针对练习,尤其是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平时考试或者老师发下来的练习卷,即使后面大题做不完,也要争取把选择、填空题都做完。做完之后,再去查找自己在哪一个知识点上最容易“翻船”,把以前觉得简单、做题时又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彻底弄明白,再归纳出同类题型,加强训练。
总而言之,数学选择题还是要多做,培养做题的感觉;做完之后再总结,加强理解,觉得生疏的地方一定要回过来翻书本,这就是在补基础。
另外,做选择题的大忌是到最后再去检查,等到临交卷了再去改答案。往届同学考完后,很多人后悔在最后几分钟检查选择题时把对的改成错的。与其在最后检查选择题,不如稍微多花点时间在选择题的做题过程中。当然,做题时间也不应太长,选择题和填空题共花40~50分钟差不多。
做练习切忌“扫题”
数学大题,考的类型其实挺固定的,比如应用题,是稳得分的题,所以计算一定要注意;再比如解析几何,平时就可以画个表格,上面画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图形,下面对比总结它们的公式、焦距、标准轴等,然后再用数字代替字母运算看看。
一般来说,大题的前三题都不难,最后两题会稍难一些,但难也是难在最后一个设问。对于这些真正难的步骤,解题有时候靠的是瞬间灵感。对于普通同学来说,能拿的分一定要拿,如果是实在做不出来的难题,宁可先扔在一边,先确保前面几道大题的正确率。
很多同学有个大忌,做练习时习惯“扫题”,看到题目是自己熟悉的就只在脑中想下有什么方法,也不落笔就这么过场了事,觉得不用提笔做了。其实这样很不好,数学不仅是看你的解题方法,还看最后能否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不要单看单想不做题,还是要下工夫,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在题量方面,保持2~3天做一套题,一般做老师发下来的练习已足够。做的时候按考试要求限时2小时内完成。考前十几天,适当做2~3套试卷练手,保持状态。最后,再翻翻平时上课做的笔记、试题的总结、课本的公式等,保持自己有清醒的大脑和清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