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山西长治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旱地玉米间作菜豆的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形式选择、整地施肥、玉米与菜豆共生期的管理等内容,可供生态条件类似地区参考。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菜豆; 间作
  间作是一种重要的立体种植形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资源的增产潜力,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生产更多的农副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长治地区东邻太行山,西邻太岳山,在山西省的东南部,北纬36°~37°,有13个县、市、区,耕地面积42万km2,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4%,气候环境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分配不均匀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0%;平均气温9.6 ℃,年平均降水量580 mm左右,6—9月高峰期占61%,年蒸发量1 621 mm,日照时数2 546 h左右,无霜期184 d,属典型的中温带半湿润易旱区,其土、肥、水、温、光等均能满足玉米、菜豆生长发育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开展了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旱地玉米间作菜豆栽培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效果显著。该模式一般667 m2产玉米650 kg,菜豆300 kg,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产量与产值会更高。
  1 种植形式
  以120 cm为1带,4月下旬在每带内种植2行玉米,大行距70 cm,小行距50 cm,每667 m2留苗2 280株。在玉米宽行内播种1行架生菜豆,与玉米间隔40 cm,穴距50 cm,667 m2种1 140穴,每穴留苗2~3株,菜豆以玉米茎秆为支架攀缘生长。
  2 整地施肥
  于种植的头年秋季深耕25 cm左右,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 000~5 000 kg,磷酸二铵20~25 kg,生物菌肥10 kg,并浇足越冬水。
  3 玉米栽培
  3.1 播种
  选择生育期在140 d左右的单株生产性较强的大穗玉米品种,于4月下旬播种。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玉米要施偏肥,促进生长整齐。
  3.2 田间管理
  玉米生长期间要中耕锄草3~4次。根据玉米的需肥特点和当地的气候特点,一般赶在雨水来临之前以撒施法进行地面追肥。苗肥在玉米长出5~7片叶进行,每667 m2施尿素13~15 kg。追肥分2次进行,在玉米拔节时每667 m2施尿素15~18 kg;在玉米抽雄前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18~20 kg。
  3.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丝黑穗、小斑病以及锈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玉米螟、地老虎。
  3.3.1 病害防治 (1)丝黑穗病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发酵的基肥。病株出现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2)小斑病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辅以药剂防治。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3)锈病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 d再喷1次。
  3.3.2 虫害防治 (1)红蜘蛛防治技术: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叶片发生时,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2)玉米螟防治技术:将前茬地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充分腐熟,有效控制次年玉米螟的发生。当发现有虫害时用40%辛硫磷乳油进行喷药防治。(3)地老虎防治技术:选用包衣种子或在播前用药剂拌种,确保全苗。苗期早晨检查幼苗,若发现新咬断叶片或心叶萎蔫状植株,可就近挖土进行人工捕捉。
  3.4 收获
  当玉米的苞叶变黄、籽粒出现黑色层时,要及时收获。
  4 菜豆间作栽培
  4.1 播种、定苗
  选择生育期在140 d左右的架生菜豆,要求为豆荚均匀、纤维少、耐旱、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的品种。于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在播种前10~25 d,将要播的种子在晴天连续晒2~3 d,同时将已发芽、有病斑、虫伤、霉烂、秕籽、杂籽的劣质种剔除。
  因旱地栽培无灌溉条件,选择雨后1~2 d,土壤含水量在55%~60%时播种,以确保出苗整齐。按照行穴距要求挖穴点播,每穴播3~4粒种子,然后覆土厚3~4 cm并稍加踩压。菜豆出苗后要进行查苗,如有缺苗应及时补苗,一般以每穴留2~3株健壮苗为宜。
  4.2 田间管理
  菜豆苗期一般要进行中耕锄草2次,第1次在播种后10 d左右,第2次在爬蔓之前。中耕要浅,不伤根系。第2次中耕时要清沟培土于植株茎基部,以促进发生不定根。
  菜豆栽培中追肥所用的复合肥,氮和钾的比例应高一些,既可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品质。当第1花序嫩荚坐住并长到3~4 cm长时,选在雨水来临之前每667 m2追施尿素7 kg、硫酸钾3 kg;进入开花结荚盛期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硫酸钾3 kg。一般在当地6月15日到8月15日2个月的结荚期内,应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0.3%的硫酸钾进行2~3次叶面追肥,能有效避免菜豆落花落荚。
  4.3 病虫害防治
  菜豆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在早期使用。
  菜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用50%咪酰胺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200倍液。锈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菜豆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豆荚螟、蚜虫。红蜘蛛可在其刚开始侵害时以叶片背面为重点进行喷药,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5%哒螨酮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可在盛花期或2龄幼虫盛发期喷第1次药,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按10∶1的比例混合后对水稀释成8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在清晨花开放时喷药。蚜虫可用10%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4.4 收获
  菜豆以食用嫩荚为主,一般花后10 d左右种子尚未显露或略微显露、嫩荚长成合格商品时采收。坚持1~2 d采收1次,以防老化。采摘时动作要轻,不要伤害花序,可使产量提高10%~20%,根据品种特点及时采摘。
  5 秸稈还田
  10月中下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秋季深耕,将粉碎的秸秆翻入土壤中,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可使土壤中一些病菌、土壤中的害虫难以越冬,为来年丰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土地封冻前,及时灌水蓄墒,以利来年春耕播种。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爬山虎茎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爬山虎进行测定。方法:使用Agilent 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柱温:35℃;体积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90nm;进样量均为10μL。结果:爬山虎中白藜芦醇的进样量在0.002168~0.0325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2%,
《四部医典》和《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分别为藏医学、傣医学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性著作,对胚胎均有详细的论述。笔者通过比较人体胚胎形成的基础、胚胎形成条件、胚胎生长发育
为选择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厚皮甜瓜品种,针对北京地区春大棚厚皮甜瓜种植现状,本试验选用‘IVF117’、‘IVF185’、‘IVF198’3个厚皮甜瓜品种,与传统优良品种‘苏甜1号’进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海南地区种植的厚皮甜瓜新品种,以从全国各地广泛征集而来的180个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抗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光皮甜瓜中‘S35’‘蜜世界’‘S41’‘D13’‘玉姑’‘S66’‘欣源欣红瑞’‘欣源红宝’‘D11’‘甜瓜1400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突出,网纹甜瓜中‘Q5’‘T1’‘y-14’‘欣红密25号’‘sy-m402’‘西州密25号’‘
摘 要: 温室秋冬茬球茎茴香精细栽培技术是近几年石家庄市藁城区示范推广的新特菜精细栽培技术之一。通过引种新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在不同的田间管理阶段进行精细栽培管理,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及效益。该茬温室球茎茴香选用荷兰早熟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适口性好;上市时间正好安排在元旦、春节期前,包装成礼品菜,价格高、效益好,是菜农喜爱种植的稀特菜之一。  关键词: 温室; 秋冬茬; 球茎茴香; 精细栽培  
为了更好地防治大蒜病虫害,提高产量,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效果,笔者于2013—2014年在中牟县大蒜田进行了噻虫·咯·霜灵、咯菌·精甲霜、噻虫嗪3种药剂
为探讨嫁接增产的营养生理机制及筛选优良砧木,以三倍体西瓜‘农发3号’为接穗材料,将其与不同类型砧木嫁接,研究了嫁接西瓜根际酶活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