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贵之山,磅礴数千里,乃西南天然之奇秀”
上苍似乎格外偏爱贵州,将她隐蔽在深山峻岭之间;藏匿于时光隧道深处,让历史和岁月默默发酵着古朴高原的险峻、峻峭、美丽和神奇。奇峰异洞、急流飞瀑、温泉峡谷、山巅海洋,贵州的山水可以任人恣意想象;神秘夜郎、未解天书、质朴民族、古老文化……烟云后面的迷茫历史,古镇特殊的地理屏障,古朴如初的人文形态,迥然不同的风情习俗,神奇多彩的贵州,让人难以解读这隐藏的幽幽玄机。
贵州地处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长江、珠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现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其中,民族自治县11个。截至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为3931万。
贵州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全省的水能蕴藏量180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6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煤炭保有储量500多亿吨,以“西南煤海”而著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28种,如铝、镁、锰、黄金、铅、锌等;有野生植物3800多种,野生动物1000多种;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负盛名的有黔金丝猴、黑颈鹤、天麻、杜仲、何首乌等。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岩溶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这一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全省各地形成了众多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观。森林茂密,空气湿润,即便是晴天登山,也会有一种“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觉。 巍峨山巅,登临极顶,挥袖成风,哈气成云,雄奇险峻,叹为观止。
世界有许多著名的形态各异的瀑布群,而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形成的巨大瀑布群,已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也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立体观看的大瀑布。从谷底沿白水河而上,未见其景已先闻其声。站在宽大的帘幕前,扑面水雾显出扑朔迷离、异彩纷呈……奇特的水帘洞隐藏在半山腰,走进大瀑布本身已是惊心动魄;而在大瀑布里面穿行,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
世界上许多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区,往往都是十分贫瘠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极度缺乏水源和植被。可在这里,既有喀斯特森林的奇观;又有喀斯特地貌上美丽的河谷与湖泊,这样融山水林洞湖为一体的景色堪谓举世无双。贵州现有黄果树、织金洞、红枫湖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梵净山、草海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镇远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许多特色十分鲜明、风情迥然不同的民族旅游文化村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以领略到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等举世闻名的长征文化。
“汉孰与我大?”古夜郎国王的一句话竟让世人贻笑千年。由于贵州地处偏僻,山高水远,信息闭塞,不知汉大亦为常情。为何不知魏晋的桃花源人就可为之称颂,而不知汉大的夜郎就为人耻笑?对此可以推断,古时的黔贵之地亦如一个硕大无比的世外桃园,那些“夜郎”无非是在美丽的山水间,自得其乐的古朴而纯洁的人。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对古夜郎的记载很少,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个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前后约300年的古国的神秘消失,其古老的文明只留下一个挥之不去的历史谜团。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而夜郎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其独特的人文价值正为世人看重也是一个待研究的未解课题。
传统文化是一种维系文化生存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后,人类受到的最大冲击是自然生态的恶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消解。面对现代文明强烈冲击,渐行渐远的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被旅行者关注。贵州是各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有着奇异的人文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贵州省现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族等49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进入黔桂之地,无论是苗家村庄、侗乡鼓楼;还是岩洞山崖、水瀑草海,尽皆成景,美不胜收。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艺术,正以它呈现的现代气息,引导着现代人们文化和审美的回归,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时尚,散发着浓烈的永久的魅力。
千峰叠奇嶂,满山花似海。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步行于林间小径,花瓣纷纷扬扬,在野花草丛中,可以吮吸清甜沁脾的杜鹃花露;聆听那柔肠寸断的子规啼鸣;极目蓝天上漂浮白云,真可谓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村村寨寨随处可以品尝到好客的苗家大叔捧出的香喷喷的米酒、风味无穷的腊肉;可以观赏到热情的仡佬族的打亲敬酒;可以听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侗族大歌;可以看到美丽的彝族姑娘身着百褶裙翩翩起舞……
自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勤劳勇敢的贵州人民在国家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2006年,贵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总收入448.6亿元,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6亿元,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6元,增长10.1%。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起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军工、煤炭、冶金、机械、轻工等1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其中能源、烟酒等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国酒茅台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航空、铁路、公路的网络通达东南西北,遍布城乡。随着新公路的建设和国道主干线的开工,贵州作为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初具规模。这将促进贵州与发达省份的经济协作,使矿产、能源、旅游资源进一步得到充分利用,由此,贵州经济格局即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个美丽而神奇的人间仙境,正在以她独有的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贵州资产评估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共有资产评估机构53家;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300余人,从业人员1000余人。这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秉承职业道德的评估队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达,迅速、健康地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避投资风险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6年10月,贵州省资产评估协会第二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如何发展评估行业的战略问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教育培训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申诉与维权委员会等四个专门专业委员会。目前,贵州资产评估行业正处于一个良好的稳步上升的阶段,亦如那埋在深山的夜明珠,拨去浮土,将会熠熠生辉、璀璨无比。
上苍似乎格外偏爱贵州,将她隐蔽在深山峻岭之间;藏匿于时光隧道深处,让历史和岁月默默发酵着古朴高原的险峻、峻峭、美丽和神奇。奇峰异洞、急流飞瀑、温泉峡谷、山巅海洋,贵州的山水可以任人恣意想象;神秘夜郎、未解天书、质朴民族、古老文化……烟云后面的迷茫历史,古镇特殊的地理屏障,古朴如初的人文形态,迥然不同的风情习俗,神奇多彩的贵州,让人难以解读这隐藏的幽幽玄机。
贵州地处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长江、珠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现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其中,民族自治县11个。截至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为3931万。
贵州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全省的水能蕴藏量180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6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煤炭保有储量500多亿吨,以“西南煤海”而著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28种,如铝、镁、锰、黄金、铅、锌等;有野生植物3800多种,野生动物1000多种;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负盛名的有黔金丝猴、黑颈鹤、天麻、杜仲、何首乌等。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岩溶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这一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全省各地形成了众多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观。森林茂密,空气湿润,即便是晴天登山,也会有一种“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觉。 巍峨山巅,登临极顶,挥袖成风,哈气成云,雄奇险峻,叹为观止。
世界有许多著名的形态各异的瀑布群,而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形成的巨大瀑布群,已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也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立体观看的大瀑布。从谷底沿白水河而上,未见其景已先闻其声。站在宽大的帘幕前,扑面水雾显出扑朔迷离、异彩纷呈……奇特的水帘洞隐藏在半山腰,走进大瀑布本身已是惊心动魄;而在大瀑布里面穿行,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
世界上许多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区,往往都是十分贫瘠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极度缺乏水源和植被。可在这里,既有喀斯特森林的奇观;又有喀斯特地貌上美丽的河谷与湖泊,这样融山水林洞湖为一体的景色堪谓举世无双。贵州现有黄果树、织金洞、红枫湖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梵净山、草海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镇远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许多特色十分鲜明、风情迥然不同的民族旅游文化村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以领略到美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等举世闻名的长征文化。
“汉孰与我大?”古夜郎国王的一句话竟让世人贻笑千年。由于贵州地处偏僻,山高水远,信息闭塞,不知汉大亦为常情。为何不知魏晋的桃花源人就可为之称颂,而不知汉大的夜郎就为人耻笑?对此可以推断,古时的黔贵之地亦如一个硕大无比的世外桃园,那些“夜郎”无非是在美丽的山水间,自得其乐的古朴而纯洁的人。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对古夜郎的记载很少,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个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前后约300年的古国的神秘消失,其古老的文明只留下一个挥之不去的历史谜团。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而夜郎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其独特的人文价值正为世人看重也是一个待研究的未解课题。
传统文化是一种维系文化生存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后,人类受到的最大冲击是自然生态的恶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消解。面对现代文明强烈冲击,渐行渐远的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被旅行者关注。贵州是各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有着奇异的人文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贵州省现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族等49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进入黔桂之地,无论是苗家村庄、侗乡鼓楼;还是岩洞山崖、水瀑草海,尽皆成景,美不胜收。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艺术,正以它呈现的现代气息,引导着现代人们文化和审美的回归,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时尚,散发着浓烈的永久的魅力。
千峰叠奇嶂,满山花似海。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步行于林间小径,花瓣纷纷扬扬,在野花草丛中,可以吮吸清甜沁脾的杜鹃花露;聆听那柔肠寸断的子规啼鸣;极目蓝天上漂浮白云,真可谓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村村寨寨随处可以品尝到好客的苗家大叔捧出的香喷喷的米酒、风味无穷的腊肉;可以观赏到热情的仡佬族的打亲敬酒;可以听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侗族大歌;可以看到美丽的彝族姑娘身着百褶裙翩翩起舞……
自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勤劳勇敢的贵州人民在国家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2006年,贵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总收入448.6亿元,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6亿元,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6元,增长10.1%。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起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军工、煤炭、冶金、机械、轻工等1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其中能源、烟酒等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国酒茅台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航空、铁路、公路的网络通达东南西北,遍布城乡。随着新公路的建设和国道主干线的开工,贵州作为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初具规模。这将促进贵州与发达省份的经济协作,使矿产、能源、旅游资源进一步得到充分利用,由此,贵州经济格局即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个美丽而神奇的人间仙境,正在以她独有的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贵州资产评估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共有资产评估机构53家;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300余人,从业人员1000余人。这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秉承职业道德的评估队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达,迅速、健康地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避投资风险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6年10月,贵州省资产评估协会第二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如何发展评估行业的战略问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教育培训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申诉与维权委员会等四个专门专业委员会。目前,贵州资产评估行业正处于一个良好的稳步上升的阶段,亦如那埋在深山的夜明珠,拨去浮土,将会熠熠生辉、璀璨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