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的效率与公平不是矛盾体,而是孪生兄弟。效率是动力,公平是稳力,只有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尺度,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公平与效率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并驾齐驱”,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公平 效率 企业管理 重要性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要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像人的左脚和右脚,只有双脚平衡,才能正常行走。
1、公平是企业的基石,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公平是反映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公正性和平等性,是一个社会范畴的定性指标。企业的公平主要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岗位竞争的公平性、劳动报酬的公平性以及员工的民主参与和个体尊严的平等性等。公平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有了公平的管理平台,才能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确保组织的稳定和谐,才能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确保组织机器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转,才能最终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没有公平就没有和谐,公平是企业的基石。
效率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或者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反映工作的绩效、生产的效益、管理的效能,是一个量化的经济指标。效率是推动企业进步的牵引力。一个企业必须要有积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进步,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2、效率和公平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效率和公平,就像汽车的两对轮子,失去了任何一对,汽车都无法正常前进。如果只注重公平,不注重效率,就会造成生产和管理的落后。一味追求量化的公平,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会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导致劳动生产率倒退,企业效率低下。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类似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导致了企业绩效的下滑。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纯粹的计划经济,流行“大锅饭”、“大集体”,劳动报酬分配不以绩效为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磨洋工”,得过且过、缚衍塞责、碌碌无为,根本谈不上积极性和效率。而企业当然毫无生机,生产力停滞不前,管理效率每况愈下,厂矿亏损、企业破产现象层出不穷。这种“不患寡,患不均”的“公平”结果,是集体性分配的退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以经济建设为纲,强化“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效有激发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经济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良好局面,这充分体现了效率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企业只注重效率,不注重公平,则可能从短期目标上实现了生产力或者管理效益的提高,却从长远上导致考核评价和效率推进机制的失效,反过来影响效率的成长。社会如果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则会出现恶意竞争加剧、贫富悬殊拉大、社会矛盾增长等现象,并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这是导致西方国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在19世纪至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劳资矛盾突出,集体罢工现象频发。这引起了西方资本家的高度重视,从而在近几十年来,积极采取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加强社会基础保障,增强人民民主参与的平等性等,大力提高企业和社会的公平性,来保证其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出现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由于公平机制保障不到位,贫富悬殊拉大,各阶层对立情绪增长,社会矛盾冲突性事件偶有发生。现阶段,国家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要求,正是说明公平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并驾齐驱”
效率与公平不是矛盾体,而是孪生兄弟。效率是动力,公平是稳力,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并驾齐驱”,避免出现“一只脚”发展的“跛脚”的现象。公平保障效率,因为有了公平,才会有稳定和健康的环境,才能保证效率持续的发展;效率推动公平,因为有了效率,才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才能确保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公平。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携手并进,就是建立既能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企业公平性确保团队稳定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在效率激励杠杆上做文章,也要在公平保障杠杆上下功夫。
從效率激励杠杆上说,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效率。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要有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计划、措施,并严格落实,认真兑现考核和奖惩,要有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目前绩效管理和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良好的绩效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通过转变观念,以经济为纲,以发展为基,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企业生产率和管理效率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和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企业对于世界大企业只能望洋兴叹。但到今年,中国共有7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且前10强就有3家中国企业,这除了市场及投资融资影响外,更多的是中国企业绩效整体上升的体现。
从公平保障杠杆上说,就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公平的分配和福利保障机制;建立公正的竞争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平等的民主参与和人性化关怀机制等。企业只有在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下,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才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和福利保障机制,如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就是从多层次保障分配的公正性,通过实施最低收入保障、税收调节、控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与员工的收入差距等措施就是为了保障收入的公平性。公正的竞争和考核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和团队的工作效率。如果竞争和考核失去了公正性,则人人都想以“潜规则”、“暗箱操作”的方式作弊,通过“暗渡陈仓”,走上“终南捷径”,那么效率就会成为“水货”,绩效会沦为“泡沬”。平等的民主参与和人性化关怀机制是提高员工主公翁精神和企业归属感及个体尊严感的重要保障。特别是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EAP员工心理援助管理等,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在组织中的愿景。
总之,公平与效率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效率主要解决发展问题,公平主要解决稳定问题,只有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尺度,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公平 效率 企业管理 重要性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要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像人的左脚和右脚,只有双脚平衡,才能正常行走。
1、公平是企业的基石,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公平是反映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公正性和平等性,是一个社会范畴的定性指标。企业的公平主要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岗位竞争的公平性、劳动报酬的公平性以及员工的民主参与和个体尊严的平等性等。公平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有了公平的管理平台,才能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确保组织的稳定和谐,才能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确保组织机器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转,才能最终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没有公平就没有和谐,公平是企业的基石。
效率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或者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反映工作的绩效、生产的效益、管理的效能,是一个量化的经济指标。效率是推动企业进步的牵引力。一个企业必须要有积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进步,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2、效率和公平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效率和公平,就像汽车的两对轮子,失去了任何一对,汽车都无法正常前进。如果只注重公平,不注重效率,就会造成生产和管理的落后。一味追求量化的公平,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会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导致劳动生产率倒退,企业效率低下。美国宝丽来公司破产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类似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导致了企业绩效的下滑。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纯粹的计划经济,流行“大锅饭”、“大集体”,劳动报酬分配不以绩效为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磨洋工”,得过且过、缚衍塞责、碌碌无为,根本谈不上积极性和效率。而企业当然毫无生机,生产力停滞不前,管理效率每况愈下,厂矿亏损、企业破产现象层出不穷。这种“不患寡,患不均”的“公平”结果,是集体性分配的退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以经济建设为纲,强化“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效有激发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经济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良好局面,这充分体现了效率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企业只注重效率,不注重公平,则可能从短期目标上实现了生产力或者管理效益的提高,却从长远上导致考核评价和效率推进机制的失效,反过来影响效率的成长。社会如果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则会出现恶意竞争加剧、贫富悬殊拉大、社会矛盾增长等现象,并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这是导致西方国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在19世纪至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劳资矛盾突出,集体罢工现象频发。这引起了西方资本家的高度重视,从而在近几十年来,积极采取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加强社会基础保障,增强人民民主参与的平等性等,大力提高企业和社会的公平性,来保证其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出现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由于公平机制保障不到位,贫富悬殊拉大,各阶层对立情绪增长,社会矛盾冲突性事件偶有发生。现阶段,国家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要求,正是说明公平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并驾齐驱”
效率与公平不是矛盾体,而是孪生兄弟。效率是动力,公平是稳力,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并驾齐驱”,避免出现“一只脚”发展的“跛脚”的现象。公平保障效率,因为有了公平,才会有稳定和健康的环境,才能保证效率持续的发展;效率推动公平,因为有了效率,才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才能确保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公平。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携手并进,就是建立既能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企业公平性确保团队稳定的机制。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在效率激励杠杆上做文章,也要在公平保障杠杆上下功夫。
從效率激励杠杆上说,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效率。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要有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计划、措施,并严格落实,认真兑现考核和奖惩,要有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目前绩效管理和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良好的绩效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通过转变观念,以经济为纲,以发展为基,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企业生产率和管理效率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和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企业对于世界大企业只能望洋兴叹。但到今年,中国共有7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且前10强就有3家中国企业,这除了市场及投资融资影响外,更多的是中国企业绩效整体上升的体现。
从公平保障杠杆上说,就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公平的分配和福利保障机制;建立公正的竞争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平等的民主参与和人性化关怀机制等。企业只有在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下,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才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和福利保障机制,如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就是从多层次保障分配的公正性,通过实施最低收入保障、税收调节、控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与员工的收入差距等措施就是为了保障收入的公平性。公正的竞争和考核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和团队的工作效率。如果竞争和考核失去了公正性,则人人都想以“潜规则”、“暗箱操作”的方式作弊,通过“暗渡陈仓”,走上“终南捷径”,那么效率就会成为“水货”,绩效会沦为“泡沬”。平等的民主参与和人性化关怀机制是提高员工主公翁精神和企业归属感及个体尊严感的重要保障。特别是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EAP员工心理援助管理等,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在组织中的愿景。
总之,公平与效率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效率主要解决发展问题,公平主要解决稳定问题,只有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尺度,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