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多“情”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李大钊曾说过,“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可见,中学历史课堂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阵地,也是主要阵地。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丰富性和体验性则变成了贴标签式的知识灌输,结果便就造成了学生智力技能很强,但情感却严重缺失。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
  
  1 从教材中寻情
  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历史事件婉约迷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以史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在的人格教育元素,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感知怎样的人格是健全、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一层亮丽的底色。
  例如,伟大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格和气节;徐光启虚心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以及贵实求精的科学研究态度;居里夫妇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发现镭的存在的钻研精神。这一切,均可以从多方面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事业心、责任感等。
  2 借助历史细节启情
  启情就是启动学习者的情感,作为启情点,它通常是一个历史事实中最能激发情感的某个细节。细节看似微小,却最能打动人心,它像一颗颗珍珠,让抽象枯燥的内容顿时生辉。课堂上要能吸引学生、震撼其心灵。把原本比较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而亲切。
  例如,在讲“尼克松访华”这一内容时补充一些情节,尼克松为访华而特意训练使用筷子,迎合中国人的喜好;毛泽东为了更好迎接尼克松的来访,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仍然练习走路。通过这些细节,让学生深刻体悟到改善两国关系是美国和中国共同的迫切需要,国家之间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
  3 借助现实激情
  史学的最大价值在于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许多学生对现实和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这是情感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前,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介绍王选——200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然后介绍,她是对日本731细菌部队提起诉讼的原告团团长,是一位让日本沉默的中国女人。这样,通过对人物的介绍,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加深对苦难中国人民的同情。
  4 利用多媒体生情
  多媒体的突出优势,在于它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断激发。例如,讲红军长征可以欣赏《长征组歌》,讲抗日战争可以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马赛曲》,讲巴黎公社有《国际歌》,讲鸦片戰争有电影《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等等。
  5 做到课后留情
  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课后留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指结束语要能引起学生的回味。如学习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后。可以采用这样一段结束语: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许多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通过这段结束语,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课堂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历史,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再次升华。
  6 在试题中加情
  考试仍然是评价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试题的设置理念需要有很大的变化。考试不仅考查知识与能力,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试题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譬如,在题目中引入大量的诗词歌赋、民谣俗语、名人名言等,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背景资料。
  7 在评价中有情
  考试难以充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需要在考试之外,增加其他的评价方法来弥补其不足。譬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要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积极地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情感美的教育和熏陶。历史教育不能够无“情”,而是要多“情”。
其他文献
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意外地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因此,笔者觉得教学中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这对于帮助小学生识字、学词和理解课文内容是大有好处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一、欣赏画面。理解文意,培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和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
期刊
所谓英语5P技能,即英语的文章片断(Piece)技能、句型结构(pat—tems)技能、文法(Phrasing)技能、詞组(Phrases)技能和语音(Pronunciation)技能5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如何对学生实施英语5P技能的教学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强调课堂的创造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閱读原文”。
期刊
一、快乐和谐政治课堂的提出    1 实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  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令人愉悦的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改变政治课教学困境的需要  构建快乐和谐政治课堂,激发学生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激烈探索和理解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但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身体机能更为成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指导他们更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在平时工作中,笔者不断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兴趣为“师”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对兴趣
期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初中语文一项首要的教学要求。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综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繁难偏旧的分析随处可见,但“琅琅的读书声”却只是出现在早读课上。有感情地朗读,正成为一项被逐步忽视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仍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正确引导,养成朗读习惯    于漪老师说得好:“我的课堂教学始终在追求这样一种效果
期刊
一、教學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关词汇和句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    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常常让学生摘抄别人的话语,复制别人的思路,寻找通用的素材,导致学生作文文采富丽而无精神,貌似有文化而少深度,叙事少了情节和细节,议论没了逻辑和思想,这些都成为高中作文的现实之痛。  2008年,江苏考生的高考作文里,鲁班与班超为争夺锯子的发明专利争夺不休;牛顿与爱因斯坦为抢夺“谁是弱智”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当阅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