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砂山油田Ⅱ斷块因整体抬升剥蚀导致断块整体压力值较低,自油田注水开发后取得较好效果。通过2005年《油砂山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实施,目前该断块主体分三套至四套层系开发。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对该区域目前形成东部及北部注水开发形势较好,32号断层以西注水开发形势较差。Ⅱ断块具有良好的储量基础,纵向上油层分布井段长,油层多,细分层系开发的潜力更加凸显,因此,Ⅱ断块效益开发的方向之一是部区域进一步实施细分层系开发,完善分层系注采井网。二是在注水受效差区域开展先期注水提高水井注水量,摸索大排量注水下一线油井受效情况及水驱速度。
【关键词】Ⅱ断块;细分层系;潜力
1.Ⅱ断块的开发历程
Ⅱ断块在1957-1962、1970-1971年经历了两次试采,两次关停,1994年2月再次投入开发,至1996年6月只有2口井试采,1996年7月以后才有1口井开始试注。
2.Ⅱ断块的开发现状
Ⅱ断块目前主体分四套层系开发(Ⅰ层系细分为Ⅰ上、Ⅰ下两套层系开发),处于中含水开发阶段,截止2012年底,共有油水井59口,其中油井79口,开井72口;水井31口,开井26口。核实年产油2.1486万吨,核实年产液4.4456万吨。采油速度0.33%,采出程度5.18%(全油田采出程度7.05%);单井平均日产油0.93吨,综合含水51%;综合递减12%,自然递减12%。
3.Ⅱ断块细分层系潜力分析
3.1 储量基础好、采出程度低具备上产潜力
根据2003年储量复算,探明油砂山油田Ⅱ断块含油面积2.21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5×104t,可采储量103.66×104t(标定采收率18.56%),占全油田开发储量的32.95%。截止2012年底,该断块累计产油33.8559×104t,剩余储量524.6441×104t,剩余可采储量69.8041×104t,油田具有加密上产潜力较大(表3-1)。在现有划分标准下三套开发层系都具有较好的储量基础,分层系储量分布:Ⅰ层系296.0×104吨,Ⅱ层系164.5×104吨,Ⅲ层系85.1×104吨。
3.2 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低细分层调提高控制及动用程度
油砂山油田Ⅱ断块因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油田水驱控制程度较低,从今年吸水层数比看油田单层突进严重,主力层存在水淹状况。油田纵向油水井射孔层数较多,目前开发层系难以解决以上矛盾,层系细分势在必行。
3.3油层厚度及层数具备细分潜力
据统计Ⅱ断块41口已钻油井的钻遇油层情况,钻遇油层累计1826.35米,平均每口井钻遇44.55米;差油层364.3米,平均每口井钻遇8.89米;油水同层285.2米,平均每口井钻遇6.95米;其中钻遇油层超过60米的井就达到12口。油藏纵向上油层多,非均质严重,大部分水井混注、油井混采,层间干扰严重,储量动用程度低;并且Ⅱ断块主体开发区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能满足进一步细分层系的油层厚度(见图3-2)、单井产能和隔层条件。具备细分开发层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砂体展布情况较好细分后提高有水对应关系
油砂山油田Ⅱ断块Ⅲ层系主力小层油砂体展布好具有细分潜力,下步开展层系细分工作,提高注采连通率,通过改善注水状况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目的。
4.Ⅱ断块细分层系划分标准
4.1细分标准
从原则分析Ⅱ断块Ⅰ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纵向上以Ⅵ-14以上为Ⅰ上层系,地质储量207 ×104t,Ⅵ-14至Ⅶ油组为Ⅰ下层系,地质储量164×104t;Ⅱ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纵向上以Ⅷ油组为Ⅱ上层系,地质储量114 ×104t,Ⅸ油组为Ⅱ下层系,地质储量6×104t。Ⅱ断块Ⅲ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纵向上以Ⅺ-10为界, Ⅹ-1~Ⅺ-10油组为Ⅲ上层系,地质储量38×104t ,Ⅺ-11 ~XIII油组为Ⅲ下层系,地质储量47×104t。
4.2 油水井合理射孔厚度及层数
根据油砂山油田。油层薄、多、非均质性强,射孔厚度大,加剧了层间矛盾。近年为提高注采连通率,对部分水井进行了补射孔,水井平均射孔厚度达34.9m,但水井射开层数多、厚度大,吸水剖面调整难度大,导致动用程度明显下降。加之老井长井段射开油层,层多、厚度大,层间干扰严重随着射开层厚度的增大,采油强度呈降低趋势。射开层厚度在20米左右时,采油强度在0.1t/m.d以上。射开层厚度在30米以上,采油强度在0.1t/m.d以下。
5.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油砂山油田Ⅱ断块油层薄、多、散、杂,在目前的开发层系上局部区域仍有进一步划分开发层系的潜力。
(2)油砂山油田Ⅱ断块部分区域注采井网尚不完善,在细分层系的同时应注重完善注采井网,使油田的各项开发指标达到技术要求。
建议:
(1)油砂山油田Ⅱ断块断层多,无底水,南部边水活跃,主力注水受效区域井况不理想,单层突进问题严重。细分层系工作应先在注水受效区域开展,挑选2井组作为实验井组,建议先在中290-2、中290-3井组开展。分析井组细分效果,为下步工作打好基础。
(2)油砂山油田Ⅱ断块已经经历过两次试采关停,开发历史较长,个别井曾进行过多次射孔,套管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投产射孔或补射孔时,应该注意保护套管。
(3)油田油层埋藏浅,压力系数很低,施工作业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油层污染,应注意做好油层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思俊 等.油砂山油田注采对应关系研究.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内部资料).2007.7.
[2]李能武.党海龙 等.油砂山油田层系归位实施方案.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内部资料).2006.4.
【关键词】Ⅱ断块;细分层系;潜力
1.Ⅱ断块的开发历程
Ⅱ断块在1957-1962、1970-1971年经历了两次试采,两次关停,1994年2月再次投入开发,至1996年6月只有2口井试采,1996年7月以后才有1口井开始试注。
2.Ⅱ断块的开发现状
Ⅱ断块目前主体分四套层系开发(Ⅰ层系细分为Ⅰ上、Ⅰ下两套层系开发),处于中含水开发阶段,截止2012年底,共有油水井59口,其中油井79口,开井72口;水井31口,开井26口。核实年产油2.1486万吨,核实年产液4.4456万吨。采油速度0.33%,采出程度5.18%(全油田采出程度7.05%);单井平均日产油0.93吨,综合含水51%;综合递减12%,自然递减12%。
3.Ⅱ断块细分层系潜力分析
3.1 储量基础好、采出程度低具备上产潜力
根据2003年储量复算,探明油砂山油田Ⅱ断块含油面积2.21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5×104t,可采储量103.66×104t(标定采收率18.56%),占全油田开发储量的32.95%。截止2012年底,该断块累计产油33.8559×104t,剩余储量524.6441×104t,剩余可采储量69.8041×104t,油田具有加密上产潜力较大(表3-1)。在现有划分标准下三套开发层系都具有较好的储量基础,分层系储量分布:Ⅰ层系296.0×104吨,Ⅱ层系164.5×104吨,Ⅲ层系85.1×104吨。
3.2 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低细分层调提高控制及动用程度
油砂山油田Ⅱ断块因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油田水驱控制程度较低,从今年吸水层数比看油田单层突进严重,主力层存在水淹状况。油田纵向油水井射孔层数较多,目前开发层系难以解决以上矛盾,层系细分势在必行。
3.3油层厚度及层数具备细分潜力
据统计Ⅱ断块41口已钻油井的钻遇油层情况,钻遇油层累计1826.35米,平均每口井钻遇44.55米;差油层364.3米,平均每口井钻遇8.89米;油水同层285.2米,平均每口井钻遇6.95米;其中钻遇油层超过60米的井就达到12口。油藏纵向上油层多,非均质严重,大部分水井混注、油井混采,层间干扰严重,储量动用程度低;并且Ⅱ断块主体开发区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能满足进一步细分层系的油层厚度(见图3-2)、单井产能和隔层条件。具备细分开发层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砂体展布情况较好细分后提高有水对应关系
油砂山油田Ⅱ断块Ⅲ层系主力小层油砂体展布好具有细分潜力,下步开展层系细分工作,提高注采连通率,通过改善注水状况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目的。
4.Ⅱ断块细分层系划分标准
4.1细分标准
从原则分析Ⅱ断块Ⅰ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纵向上以Ⅵ-14以上为Ⅰ上层系,地质储量207 ×104t,Ⅵ-14至Ⅶ油组为Ⅰ下层系,地质储量164×104t;Ⅱ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纵向上以Ⅷ油组为Ⅱ上层系,地质储量114 ×104t,Ⅸ油组为Ⅱ下层系,地质储量6×104t。Ⅱ断块Ⅲ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纵向上以Ⅺ-10为界, Ⅹ-1~Ⅺ-10油组为Ⅲ上层系,地质储量38×104t ,Ⅺ-11 ~XIII油组为Ⅲ下层系,地质储量47×104t。
4.2 油水井合理射孔厚度及层数
根据油砂山油田。油层薄、多、非均质性强,射孔厚度大,加剧了层间矛盾。近年为提高注采连通率,对部分水井进行了补射孔,水井平均射孔厚度达34.9m,但水井射开层数多、厚度大,吸水剖面调整难度大,导致动用程度明显下降。加之老井长井段射开油层,层多、厚度大,层间干扰严重随着射开层厚度的增大,采油强度呈降低趋势。射开层厚度在20米左右时,采油强度在0.1t/m.d以上。射开层厚度在30米以上,采油强度在0.1t/m.d以下。
5.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油砂山油田Ⅱ断块油层薄、多、散、杂,在目前的开发层系上局部区域仍有进一步划分开发层系的潜力。
(2)油砂山油田Ⅱ断块部分区域注采井网尚不完善,在细分层系的同时应注重完善注采井网,使油田的各项开发指标达到技术要求。
建议:
(1)油砂山油田Ⅱ断块断层多,无底水,南部边水活跃,主力注水受效区域井况不理想,单层突进问题严重。细分层系工作应先在注水受效区域开展,挑选2井组作为实验井组,建议先在中290-2、中290-3井组开展。分析井组细分效果,为下步工作打好基础。
(2)油砂山油田Ⅱ断块已经经历过两次试采关停,开发历史较长,个别井曾进行过多次射孔,套管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投产射孔或补射孔时,应该注意保护套管。
(3)油田油层埋藏浅,压力系数很低,施工作业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油层污染,应注意做好油层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思俊 等.油砂山油田注采对应关系研究.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内部资料).2007.7.
[2]李能武.党海龙 等.油砂山油田层系归位实施方案.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内部资料).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