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成为物质的奴隶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则励志流行语说:“活着就要创造,如果没有梦想、事业,财富,人生的价值又如何体现。”放眼这个世界,我们似乎都是这句话的忠实粉丝,整天忙得心力交瘁,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成功,竟不知这些所谓的成功其实是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成为物质的奴隶 。
  疯狂地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风气带给我们的并非精神享受的高贵、人生价值的实现,而是人性发展的残缺与精神的萧索。
  放眼望去,“屌丝、土豪”的称谓像美国早期社会流行的“nigger”(“黑鬼”)一样在中国流行。究其原因,正是人们在物质欲望膨胀甚至想要获得超越自身实际能力的财富却得不到时,便自我矮化、自我贬低;同时,一味抬高拥有大量物质财富的那部分人,便称之为“土豪”,这是一种极其病态的心理。其实,自我贬低就是人为物役最直接的表现,而自我贬低的结果不是真正的“脱敏”,而是一步步将自己成为了思想上的“侏儒”。
  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可笑的为并不需要的东西激动的人。”成为思想上的“侏儒”之后,接着又催生出了一批又一批“奴隶”,于是白领们一回到办公室就要开始紧张的工作,学生一靠近书桌就要马不停蹄地学习,连农民一下地也要刻不容缓地劳作时……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明白,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思想才是宝贵的。正如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的“尚贤、节用”,这些先贤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为物役的生活不是幸福的生活,精神超然于物质之上方是幸福之道。”
  当然,人要正常的生活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财富,但凡事皆有度,我们绝不能在物质中迷茫,更不能够沦为物质的奴隶,沦为物质的奴隶并不是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而恰恰是人生价值的失去。时下,中国流行的“雅致生活”不正是对人为物役的生活的反叛吗?让我们寻一处桃源,沏一壶清茶,从容地坐下,敬领“吾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听耳畔昆曲婉转荡人心,赏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任东风融日消解心头的熙攘纷杂,以期心灵的从容与淡定。
  星云大师说:“人生本修行,万般皆身外,何必苦苦相争。”愿为物所役的“奴隶们”赶快觉醒吧,不要一味地追求那些所谓的成功、所谓的人生价值,而从物质欲望中不能自拔。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我家曾住赤阑桥,  邻里相逢路不遥。  君若到时秋已半,  西风门巷柳萧萧。  ——题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归有光的一篇《项脊轩志》写出了他心底对老房子最深的眷恋,也写出了他对故土的无限深情。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房子,它安详地扎根在故乡的土壤里。带着故乡特有的香气,让我们魂牵梦萦。归有光有他的项脊轩,我有我的老屋。  只是归有光终究比我幸
适逢2017年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和3名在印家人的陪同下,王琪老人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乘飞机于中午抵达北京,回到祖国怀抱。1963年,年仅24岁的中国工程兵王琪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树林中迷路,后被印度军方以“间谍罪”关在监狱里达7年之久。出狱后,他常年生活在印度的偏僻乡村,交通阻隔,音讯难通。  近年来,在接到王琪求助后,中国外交部和中國驻印度使馆一直高度重视此事。在核实王琪的中国公民身
内山高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他九次登上WBA超羽量级的世界冠军宝座,被认定为“超级拳王”;在业余拳手时期获得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顺便提一下,“超级拳王”是比世界冠军更高级的拳击手称号。  拳击手都要进行严酷的减重训练。我问内山高志:“为什么要做这种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激励你参加九次冠军争夺战?你又是如何拥有了不败的实力?”  内山高志用完全不了解拳击的我也能听明白的语言,仔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
主题(中心)就是作品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主题的升华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是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现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作品,总会在主题的升华方面下一番功夫。就记叙文而言,须在记人叙事的过程中,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事件经过,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  经典引领  莫
我曾经读过无数遍缪崇群写给妻子的悼文《花床》,文中他写道:“这么一片孤寂宁馥的花朵,她们自然地成就了一张可爱的床铺。虽然在冬天,土下也还是温暖的罢?”我不由得想起了那样一幅画面:漫山遍野的雏菊、金钱似的小花、枯萎了的绿草和新生的麦,还有埋葬在土里的浸润了花的气息的妻子和土地上的那个深情的老人。万事休矣,但爱是永不止息的。  在这个乏味的夏日午后,我把这篇短文、这街头时断时续的哼唱和某年跨年时看的贺
素材运用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过经典文学作品《小王子》的同学们一定不会对这句话陌生。狐狸告诉小王子:“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读了上面的这句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名师题解】  《小王子》是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海德格尔语)。材料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经典语录:
“书都去哪儿了?”有人走进巴黎这家新开的书店,不禁这样问道,“走进空空荡荡的书店,只看到一个书架,是有人来这里捣乱了吗?”  这里的確没有人捣乱,法国大学出版社的这家书店如此高调地缺货,并不是因为库存不足,而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这里的书并不是由经销商提供的,而是按需打印。有了“咖啡印书机”,想要的书瞬间便能呈现在眼前。  之所以起名“咖啡印书机”,是因为他们认为,打印一本书就像制作一杯快捷的
【考情梳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博大精深,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考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备考上来。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姓名字号、宗法礼仪、典章制度、官职俸禄、国号年号、科举考试、宫殿建筑、行政区划、姻亲关系、五谷杂粮,等等。有时候甚至和文言实词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的“收考”,原题是“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他的教育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推崇因材施教。  作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关注他的波动变化,引导个性思维。而对于普通学生,则需要及时鼓励,认真引导。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国家栋梁,也
“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愿你道路漫长,有的是时间发生故事。”  “愿你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仍对世界保持好奇。”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北京四中初二女孩张咏言写的一篇书信作文,这两天在网络上走红,评论里也逐渐出现了褒贬不一,有人提出质疑,是不是现在孩子看网络小说多了,只会写伤春悲秋的句子?  这种质疑声挺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原因在于,短短的一句问句之外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