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摸“伏梁”断心脏病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病是目前的多发病之一,如果能及早预知,准确诊断,则会挽救不少人的生命。那么,有没有自我诊断的方法呢?其实,在中医经典中早就给出了答案。
  《难经·五十六难》云:“心之积,名曰伏梁。”那么,“伏梁”到底是什么?与心脏病有什么关系呢?
  伏梁是筋,但不是筋肉之筋,而是经筋之筋。《灵枢·经筋篇》载:“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其成伏梁”。如何摸到伏梁呢?
  ● 位置。我们顺着心口窝摸,在胸正中的胸骨下有个尖骨头,即剑突,剑突向下至脐即是伏梁的位置。
  ● 指法。四指并拢,不用拇指。
  ● 手法。指尖向上,即向着头部的方向,按在剑突下,手与皮肤之间不要滑动。
  ● 摸法。左右按寻1~3厘米,深浅度在皮肤与肌肉之间,一般胖人须按下1~2厘米,瘦人按下0.5~1厘米。
  慢慢摸索,心脏病人此处可摸到细如筷子,粗如杯口的“筋”,病轻则细,病重则粗。一般急性心脏病人一周后即会出现,足以证明脏腑之病传至经络的说法并非虚谈,祖国医学强调的经络是可以摸出来的。
  那么,找到伏梁这根经筋,就能够治好心脏病吗?
  首先,摸“伏梁”,可以在心脏病初起时发现其端倪,有助于我们做出准确诊断。
  其次,因为心的经筋在肋骨间分布最多,筋结大部位在左胸肋骨间,同时,还须兼顾心经的正经,即从手到胸的手少阴心经。因此,治疗心脏病,绝对不是仅仅依靠“摸”横梁就能解决。
  再次,实践证明,从疏通手少阴心经及经筋来入手治疗,很多心脏病人可以治愈,有不少人至今未再复发,足以证明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性。
  所以说,“摸”横梁可做为判断心脏病的重要依据,而治疗心脏病,则需多方入手。
其他文献
“CouPler”是一种植入髂动静脉、将动脉血引入静脉的降压装置.植入CouPler的这种吻合术,由于将低电阻、高顺应性的静脉段植入中央动脉树而产生血液循环机械效果,降压效果立
期刊
谢先生今年35岁,五个多月前因打球后突然腰痛与左腿疼痛,CT、磁共振做了,牵引、封闭、中西药,该治的治了,该吃的也吃了,腰基本不痛了,可是左腿胀痛总断不了根,走路痛得严重时跛着走,好像左腿短了一样。  问了以上病情后,开始临床检查,在检查臀部时,一个左边小、右边又大又扁的臀部出现在眼前。  我告诉谢先生,从目前临床检查来看,他现在的病主要是“梨状肌综合征”。又大又扁的那边臀部叫“扁平臀”。中医名之
期刊
摘要:锂离子电池包需要一个良好的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测电池电压和电池温度。如果没有这个监控功能,系统可能发生温度失控,导致电池爆炸。本文介绍了一个低功耗电路,可以测量多达12个热敏电阻的温度。它对复用器供电并进行配置,没有温度测量的情况下,复用器进入关断模式以节省功耗。  关键词:电池管理系统;锂离子;温度测量;多路复用器;数据采集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
1月22日,The Lancet杂志发表一项新研究,介绍了一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新方法.该研究结果引起临床广泛关注与热议.根据Lobo等学者所报道的初步结果,这一方法降压效果显著.rn
期刊
经筋是经络的组成部分,不是肌肉、肌腱类的筋肉组织,《内经·灵枢》中曾记载“非皮肉筋骨”,是“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  从大小、长短来说,经筋是经络中最大的部分。经脉分布是“一条线”,经络的皮部是浮在皮上的“一大片”,络脉是散在的,以“结”呈现。经筋的循行在《灵枢·经筋》篇中已做了描述,虽然经筋的宽窄、深浅并没有做说明,但可以理解,经筋是与经脉、筋肉不同的独立体系。  首先,经筋在一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是一名忙碌的上班族,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一年放假一天,休假时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以处理突发情况,工作时间黑白颠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出现了体检没问题,看医生没病,人却非常不舒服的状态。不抽烟、不喝酒、饮食不高糖、不高热、不油腻这些习惯使得我的体检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甚至可以说我的生活非常健康,但是身体却每况愈下。严重的疲乏、睡眠质量低下、不时的胃痛没有食欲、皮肤过敏、头
期刊
自古以来,《庄子》一书影响了无数人,由于其将深奥的哲理文学化和趣味化,使得其中的很多成语、俗语被广为流传.但是原书的艰涩难懂,加上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对源于此书寓言故
期刊
只要你使用互联网,你的个人资料就有曝光的危险。每次你浏览网页上的广告条,把你的名字告诉一个网站,或是使用一个用你名字登记的软件上网,你所提供的个人资料都有可能根据你在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