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合璧的效力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捕捉经验中已有知识的影子,直指核心素养、反思能力,堪称数学学习的三把利剑,这是打造高效学习的金钥匙。
  关键词:数轴;数学教学;探索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97-02
  教学过程应该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肤浅为深刻。唯有当知识被应用于探索性思维培养时,知识才能转化为开启心智的力量。而,学得生动学得鲜活才是教育变革大潮奏出的最强音。
  一篇出自微信平台的不署名文章在教学一线中激起了轩然大波,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批改作业竟然被挖掘出了新的味道:以具体评语替代简单的对钩或错差指导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以“A”代表依据合理结果正确、以“B”代表格式规范用语准确、以“C”代表创新精神分享评价推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避免个别学生失误过多影响情绪而采取暂不评价策略“请参看某某例题重做,纠正后再阅”,鼓励一题多解“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请你再想一想!”如此培育的学生“兴趣浓厚、习惯优良、善于总结、富于想象”的的确确太正常了,却引发了笔者对以往教学经历的反思。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向能够独立学习的道路才是教师最艰巨的职责。为了适应“于深度与效度的最佳精彩”的新理念,笔者试图为在新学期伊始,为其貌不扬的《数轴》一课树立别具一格的“教”与“学”。
  一、捕捉新知识在经验中的“痕迹”
  数轴,有理数知识领域的起点,内容耳熟能详。笔者虽数次执教往往都以“平庸、枯燥”收场;与其说学习效果不错,不如说课程难度系数不高、学生们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强,足以弥补教师对于学情把握的欠缺而已。其原因在于,“教”与“学”貌合神离,学生根本不搞不清老师究竟意欲何为。
  “数轴”是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直线概念作为学生的最熟悉领域,作为数轴导学内容效果并非最佳。温度计是承上“线段”启下“数轴”的最佳导学道具。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弥补缺憾的艺术史: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自然数、自然数的平均分组诞生了分数、相反意义的数量负数浮出水面自然而然,等等。数轴也是因缺憾而发明的道具——旧有常识新的疑问浑然一体,明确暗示下积极的浮想(数字、图形)联翩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结合刚刚研究的有理数,形(直线)与数(实数)的合体,是要借助数字来确定某一点位置的。华罗庚大师叹息“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原有经验包含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两种,单纯强化数学经验,固然对纯粹思维有益,不过毕竟显得抽象些。抽象,在顺势引导中随之真实清晰,画一画看一看,不动声色间成就了生活向数学的延伸,建立模型才能绽放出数学独特的美——深奥的数轴,原来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抽象的数字,竟然可以在一条直线上找到位置。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学能力
  没有问题意识、没有主次意识,铸就的都是盲目的低效的阅读。
  指示明确,杜绝了自学的随心所欲走马观花;问题开放,杜绝了思维的僵化、人云亦云。再三考虑,笔者严格设计了自学程序和要求:
  1.利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27页数轴概念部分至28页2个例题,
  2.比较数轴与温度计所代表的直线有哪些不同?
  3.画一条数轴并且表示出数字-5、4.1、1/2、-4.1、0、-1/2,用∠符号把这些数字连起来.
  4.观察上面的数字及表示,你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现象。
  数轴和温度计,要仔细甄别数学模型和生活中实物的相同和不同,需要从数、形两个角度去思考,数学源于生活的系统化生活乃数学常识的源头的理念將在学生心目中初步生根;将“已知点找到具体数字和已知数字描绘对应点”整合在一起,利于学生能够从整体感知“数字和点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思维的紧凑拉长了兴奋时间提高搞学习效率;开放设计“数字、点关系的探究”,学生可以从“某些数字只有符号不同、某些数字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数字大小比较”等各个角度去观察分析,视角多样、深浅不一,还可以自由发挥,更有值得肯定的是,后续内容(相反数、绝对值、数字大小比较)的渗透,课堂容量增加、思维容量加大、学习价值也得到了倍增。
  三、培养反思能力总结能力
  回顾、总结,落脚点在于提升。有的升华,学生可以做到,比如谈谈学习内容;有的升华,学生说不清楚,比如归纳历程;有的升华,学生简直云里雾中,比如蕴含的思想。教师挖掘情景、催生矛盾、揭示引申、回顾总结、效果测试,多数学生是难以觉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给学生留有反思余地,同样延续了知识在缺憾中发展的艺术。
  以抽象严谨著称的数学学科,留给了学生根深蒂固的“呆板、枯燥”印记。教师寻找生活中学科内部的源泉,制造矛盾引发深度思考,回顾梳理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单看哪一个环节,可能都会觉得不足以成为神奇。但一环紧扣一环,思维一步步深入,成就了数学学习独特的美。
  【责任编辑 冯梦阳】
其他文献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或调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8-0045-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
在许多同学的印象里,机场就是一个等飞机的地方。但是,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个酷炫的科技馆。我们赶紧来瞧一瞧吧!  扛得住八级地震  从高空俯瞰,大兴国际机场的外观就好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整个机场由混凝土核心筒和30根主钢筋柱支撑,为了保障安全,它的屋顶及支撑结构全部采用形状不规则的钢结构,并使用了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使得机场可以经受住八级地震
摘 要:精练是教学语言的本色,但目前许多教师教学用语繁琐、臃肿,条理混乱。因此,教师要悉心研究教学语言的精练问题,反复推敲,长期打磨,把教学语言锤炼得既简洁周密,又表达丰富的内容,节省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特点;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6-03    教学语言是教
“既然组织乘客跳伞不太可能,那么,给飞机安装一个巨型降落伞,在遭遇坠机危险时启用降落伞,不也可以起到逃生作用吗?”有人提了这样一个方案。是否可行呢?  目前,一些小飞机的确安装了整机降落伞,在遭遇坠机危险时可帮助降落。但对大客机来说,这个方案不太可行。有航空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计算:如果一架乘坐500名乘客的波音747客机在空中发生故障,那么,飞机需要同时启动21个像足球场那么大的降落伞,才能抵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认知对情感具有能动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是产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情感与态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57-04  上海实施“二期”课改以
摘 要:  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整体关联,基于数学的整体结构,利用知识、方法以及探索路径之间的联系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自主探索中自然建构,层层深入,“既见木又见林”  。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课为例,说明:基于关联,让“数学化”自然而清楚;整体建构,让“结构链”完整而坚固;经历过程,让数学本质明晰而透彻;开放探索,让数学思考深化而灵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整体性 关联性
相机是探测器勘测月球时必备的行囊,对将来要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更是如此。“嫦娥四号”的装备全新升级,并配备各种各样的相机——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就连月球车上也将配有全景相机。有了这些齐全的设备,相信绝对可以给月球背面来个华丽的特写。怎么样,够酷吧?  月球背面没有地球电磁波干扰,是一个天然洁净的环境。对于这么一个如此独特的环境,“嫦娥四号”将携带一个新研发的科学仪器——低频射电频谱仪,
摘要:通过对“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的证明,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空间,使其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实现多渠道获得学习经验。由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严谨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99-02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
摘 要:2019年河北中考文综(道德与法治)法治类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以核心素养为本,情境紧贴时代脉搏,问题呈现生动活泼,思维探究深刻宽阔,素养落地扎实奏效。体现先进的命题思想、前卫的命题理念、丰富的命题形式,强化法治育人,彰显素养引领。研究中考试题,以明晰中考趋势,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谋求改进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河北中考;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王何必日利》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的文章,是孟子的代表作。由于选修课并没有形成固定成熟的教学模式,也少有经验借鉴,经过思考、探究讨论,最终确定了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文言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青年教师如何做到课堂生成大于课堂预设?围绕这几个问题,经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展示以及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思。  关键词:王何必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