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
方法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正常宫颈(NC)妇女、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生物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血清叶酸水平和p16蛋白的表达量。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方法,对HPV阴性的宫颈癌细胞C33A和HPV1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Caski进行不同浓度叶酸干预,检测两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p16蛋白的表达。
结果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血清叶酸含量分别为(5.96±3.93)ng/ml、(5.08±3.43)ng/ml、(3.92±2.59)ng/ml、(3.18±2.71)ng/ml,p1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32、1.33±0.52、1.91±0.77、2.09±0.7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血清叶酸含量逐渐降低(趋势检验χ2=32.71,P<0.001),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趋势检验χ2=56.06,P<0.001)。在CINⅠ、CINⅡ/Ⅲ、SCC组中血清叶酸缺乏与p16蛋白高表达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C33A:r=0.928,P=0.003;Caski:r=0.962,P=0.001)和凋亡率(C33A:r=0.984,P<0.001;Caski:r=0.986,P<0.001)均上升,p16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C33A:r=-0.817,P=0.025;Caski:r=-0.871,P=0.011),且p16蛋白表达量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C33A:r=-0.935,P=0.002;Caski:r=-0.963,P=0.001)和凋亡率(C33A:r=-0.844,P=0.017;Caski:r=-0.898,P=0.006)均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血清叶酸缺乏与p16蛋白高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两者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补充叶酸可逆转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