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内容,根据通信传输的特点,进行传输技术的完善。旨在通信传输技术的分析,进行智能配电网的系统使用,提高信息传输的价值性。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30-02
在电力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通信传输技术的运用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运行需求,提高电力传输的价值性。在智能配电网运用的过程中,其存在着网络分布面广、终端设备种类多以及承载力强的特点,因此,该种用电形式可以适用多种环境,使智能配电网在通信传输项目的基本特点,进行智能传输方案的创新,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电力国网公司开展“接入网统筹试点”建设、2017年7月,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全省接入网技术研讨会。
1 智能配电网通信
通过对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分析,在技术运用中可以满足用户对用电系统的基本需求,而且,在该种网络背景下,可以保障配电资源运用的有效性,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具体的智能通信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电力信息系统控制以及数据监控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电力信息资源监控的时效性,实现系统信息的实时性传输。②在智能电网运用中,通过各类业务的分析,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服务需求,实现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的有效性。③在物联网传输技术使用中,可以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并按照不同的数据操作场景,进行智能终端的业务明确,为智能配电网的信息融入提供参考。
2 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的特点
2.1 自愈性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自愈性的技术特点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安全、稳定性的服务,也就是电力系统在无人干涉的状况下,实现对网络系统中元器件的隔离,使系统一直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而且,系统在评估自测的状况下,可以及时恢复系统中的异常状况,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 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使用中,当出现电网中断的问题,可以进行物理系统的有效抵抗,使网络系统不遭到外部的攻击,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避免电力系统运行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3 兼容性
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电网系统可以实现分散性发电,通过可再生发电与集中式发电的共同运用,实现多种类型的发电连接,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交互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
2.4 協调性
在电力通信系统设计中,智能化配电网络构建中,可以实现用户设备、行为的交互整合,提升电力系统运用的有效性,展现电力运行以及环境保护的价值。而且,在智能电网运用中,可以进行市场信息资源的设计,提高电力系统规划以及运行的有效性,提升通信传输管理的协调性,为电力市场的运行提供支持。
2.5 高效性
伴随电力企业的运行及发展,在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信息资产的利用效率。而且,在系统中引入IT技术以及监控技术时,能够有效的进行智能电网资源的使用,实现网络运行以及扩容的有效优化,满足电力系统的高效化运行需求。
3 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的运用
3.1 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的技术分析及运用
3.1.1 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的技术分析
结合我国智能配电网使用状况,大部分采用分段、适度联拓以及开环运行的技术形式,在PON组网设计中,接线方式与EPON服务存在着相似性,因此,在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选择中,应该按照EPON的通信技术进行电力通信信息的运用,实现电力信息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信息性。在智能配电网、用电系统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特殊的环境需求,通过PON技术的使用,可以及时解决高性能电磁兼容以及大容量兼容的数据传输问题,这种技术可以改变电力系统的延时性问题,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供支持。同时,智能电网为了在智能配电网数据信息传输中,结合电网数据资源,可以实现组网技术与EPON技术的融合,提升高速数据通信业务的运行价值,提升智能配电网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对配电站自动化系统EPON组网拓扑技术进行分析,具体的系统运行状况如图1所示。
3.1.2 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的运用
对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运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①光纤终端设备运用,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的过程中,将其运用在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连接中,通常状况下,上行速度为10.00Gb/s,下行的速度为1.25Gb/s,而且,用在这种系统背景下,也可以进行实现业务的优先服务。②分光器。在分光器运用的过程中,会支持1:64的分光比。③光节点。分光节点通常支持双PON口,存在着微秒转换的特点。而在分光器使用的过程中,其功能如下:①接收器中的光缆中断设备会发送广播数据;②光缆中断设备发出命令之后,及时作出相应的转变;③数据缓存时,需要在光缆终端设备中进行信息的发送[2]。
3.2 带宽PLC组网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带宽PLC组网系统的构建,可以根据电力系统中的中、低压配电网作为通信介质,实现通信信息的及时传输。在带宽PLC组网中,通常会配备配电变压器的监控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以及智能家居系统等,以便有效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①在中压PLC通信传输技术运用中,通过中压电力线的使用,可以将其作为通信链路,使系统直接接入到骨干网络之中,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运行,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而且,在中压电缆屏蔽层通信技术运用中,通过屏蔽层模型、高效耦合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安全运用,为电力线带宽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②在低压PLC技术运用中,通信传输系统通常运用在电力线传输媒介之中,主要运用在家庭局域网、远程抄表等系统之中。通过这两种带宽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组网技术的联合运用,以便满足智能配电网中通信技术运用的基本需求。
3.3 电力无线带宽组网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数据传输中,通过无线电力带宽组网技术的运用,充分满足了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发展需求。通过对第四代无线带宽通信技术的引入,即采用成熟的4G技术及先进的5G预研技术有效解决了电网运行中配制问题,这种组网技术运用中,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运行需求,提升组网新运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为电网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支持。而且,在灵活性的组网状态下,通过丰富接口的运用,可以支持多种信息的传输,并将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整合,实现配电网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在多样化无线带宽通信技术运用中,可以通过联合组网、组件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电力企业按照本地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进行组网资源的融入,展现智能配电网系统运行的价值性[3]。当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TE采用了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A)、自适应调制与解调技术、自适应重传技术(HAEQ)、发射功率自动控制技术。利用这些技术,LTE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电力系统无线覆盖面积广、终端数量多、速率传输时延小、上行速率高、高安全性等关键要求,非常适合构建智能电网。目前在LTE技术体制下,形成了230MHz、1800MHz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为了使电力系统的运行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该结合通信传输的特点,进行网络传输技术的运用,提高电力通信技术使用的价值。在现阶段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传输中,应该通过PON组网技术、PLC组网以及电力无线带宽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满足现代智能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参考文献
[1]崔正杰,刘南杰,倪振华.基于协作传输的智能电网数据通信系统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7):91~95.
[2]何建明.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21):8~9.
[3]杨明文.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
收稿日期:2018-12-10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230-02
在电力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通信传输技术的运用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运行需求,提高电力传输的价值性。在智能配电网运用的过程中,其存在着网络分布面广、终端设备种类多以及承载力强的特点,因此,该种用电形式可以适用多种环境,使智能配电网在通信传输项目的基本特点,进行智能传输方案的创新,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电力国网公司开展“接入网统筹试点”建设、2017年7月,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全省接入网技术研讨会。
1 智能配电网通信
通过对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分析,在技术运用中可以满足用户对用电系统的基本需求,而且,在该种网络背景下,可以保障配电资源运用的有效性,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具体的智能通信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电力信息系统控制以及数据监控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电力信息资源监控的时效性,实现系统信息的实时性传输。②在智能电网运用中,通过各类业务的分析,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服务需求,实现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的有效性。③在物联网传输技术使用中,可以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并按照不同的数据操作场景,进行智能终端的业务明确,为智能配电网的信息融入提供参考。
2 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的特点
2.1 自愈性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自愈性的技术特点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安全、稳定性的服务,也就是电力系统在无人干涉的状况下,实现对网络系统中元器件的隔离,使系统一直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而且,系统在评估自测的状况下,可以及时恢复系统中的异常状况,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 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使用中,当出现电网中断的问题,可以进行物理系统的有效抵抗,使网络系统不遭到外部的攻击,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避免电力系统运行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3 兼容性
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电网系统可以实现分散性发电,通过可再生发电与集中式发电的共同运用,实现多种类型的发电连接,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交互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
2.4 協调性
在电力通信系统设计中,智能化配电网络构建中,可以实现用户设备、行为的交互整合,提升电力系统运用的有效性,展现电力运行以及环境保护的价值。而且,在智能电网运用中,可以进行市场信息资源的设计,提高电力系统规划以及运行的有效性,提升通信传输管理的协调性,为电力市场的运行提供支持。
2.5 高效性
伴随电力企业的运行及发展,在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信息资产的利用效率。而且,在系统中引入IT技术以及监控技术时,能够有效的进行智能电网资源的使用,实现网络运行以及扩容的有效优化,满足电力系统的高效化运行需求。
3 智能配电网中通信传输技术的运用
3.1 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的技术分析及运用
3.1.1 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的技术分析
结合我国智能配电网使用状况,大部分采用分段、适度联拓以及开环运行的技术形式,在PON组网设计中,接线方式与EPON服务存在着相似性,因此,在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选择中,应该按照EPON的通信技术进行电力通信信息的运用,实现电力信息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信息性。在智能配电网、用电系统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特殊的环境需求,通过PON技术的使用,可以及时解决高性能电磁兼容以及大容量兼容的数据传输问题,这种技术可以改变电力系统的延时性问题,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供支持。同时,智能电网为了在智能配电网数据信息传输中,结合电网数据资源,可以实现组网技术与EPON技术的融合,提升高速数据通信业务的运行价值,提升智能配电网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对配电站自动化系统EPON组网拓扑技术进行分析,具体的系统运行状况如图1所示。
3.1.2 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的运用
对智能配电网中的PON组网运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①光纤终端设备运用,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的过程中,将其运用在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连接中,通常状况下,上行速度为10.00Gb/s,下行的速度为1.25Gb/s,而且,用在这种系统背景下,也可以进行实现业务的优先服务。②分光器。在分光器运用的过程中,会支持1:64的分光比。③光节点。分光节点通常支持双PON口,存在着微秒转换的特点。而在分光器使用的过程中,其功能如下:①接收器中的光缆中断设备会发送广播数据;②光缆中断设备发出命令之后,及时作出相应的转变;③数据缓存时,需要在光缆终端设备中进行信息的发送[2]。
3.2 带宽PLC组网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带宽PLC组网系统的构建,可以根据电力系统中的中、低压配电网作为通信介质,实现通信信息的及时传输。在带宽PLC组网中,通常会配备配电变压器的监控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以及智能家居系统等,以便有效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①在中压PLC通信传输技术运用中,通过中压电力线的使用,可以将其作为通信链路,使系统直接接入到骨干网络之中,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运行,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而且,在中压电缆屏蔽层通信技术运用中,通过屏蔽层模型、高效耦合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安全运用,为电力线带宽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②在低压PLC技术运用中,通信传输系统通常运用在电力线传输媒介之中,主要运用在家庭局域网、远程抄表等系统之中。通过这两种带宽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组网技术的联合运用,以便满足智能配电网中通信技术运用的基本需求。
3.3 电力无线带宽组网
在智能配电网通信数据传输中,通过无线电力带宽组网技术的运用,充分满足了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发展需求。通过对第四代无线带宽通信技术的引入,即采用成熟的4G技术及先进的5G预研技术有效解决了电网运行中配制问题,这种组网技术运用中,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运行需求,提升组网新运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为电网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支持。而且,在灵活性的组网状态下,通过丰富接口的运用,可以支持多种信息的传输,并将信息资源进行自动化整合,实现配电网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在多样化无线带宽通信技术运用中,可以通过联合组网、组件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电力企业按照本地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进行组网资源的融入,展现智能配电网系统运行的价值性[3]。当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TE采用了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A)、自适应调制与解调技术、自适应重传技术(HAEQ)、发射功率自动控制技术。利用这些技术,LTE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电力系统无线覆盖面积广、终端数量多、速率传输时延小、上行速率高、高安全性等关键要求,非常适合构建智能电网。目前在LTE技术体制下,形成了230MHz、1800MHz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智能配电网通信传输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为了使电力系统的运行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应该结合通信传输的特点,进行网络传输技术的运用,提高电力通信技术使用的价值。在现阶段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传输中,应该通过PON组网技术、PLC组网以及电力无线带宽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满足现代智能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参考文献
[1]崔正杰,刘南杰,倪振华.基于协作传输的智能电网数据通信系统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7):91~95.
[2]何建明.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21):8~9.
[3]杨明文.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
收稿日期: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