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提高研学活动品质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odm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活动的灵魂是实践育人,核心是课程设计,重点是路线选择,难点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底线是安全。为强化实践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县教育局和中小学校因地制宜,深挖边境特色资源,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四色”(革命的红色、生态的绿色、民族文化的黑色、稻作文化的黄色)浸染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立壮志、讲美德、施善行,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打造精品路线,增强研学实践活动的吸引力
  研学旅行是学与游的统一,二者必须结合,缺一不可。为避免出现“游而不学”的现象,我县教育局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研学旅行路线。龙州是红八军的故乡、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地。依托优势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我县教育局打造了红色、红色+农耕、自然科普、稻作文化等多条研学旅行路线,根据研学旅行基地设施与服务规范,利用“边关古城·赤色龙州”“邊陲重镇,黄土之上”“响水镇发现弄岗探索营地”“下冻镇春秀村河渡屯农业合作社”“逐卜乡溪水弄岗现代化农业”等特色资源,开发建成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其中,“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龙州红八军纪念馆”成为广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吸引了区内外广大师生前来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武德乡三联村有一棵闻名遐迩的“蚬木王”,它生长在土壤贫瘠的半山腰,树龄2 300多年,围径9.39米,枝繁叶茂。武德乡周边的学校利用这一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带领学生探究“蚬木王”的“奥秘”,学习蚬木的相关知识。这棵蚬木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抵御风雨,长成参天大树,其脚踏实地、坚忍顽强、执着向上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
  实践证明,我们开发的研学旅行路线、建成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兼具教学性与娱乐性,破解了研学旅行“游而不学”的困境。
  二、提炼研学内容,增强研学实践活动的感染力
  研学旅行的本质是教育,旅行只是载体。研学旅行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根据《意见》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深入学习研学旅行教育理论,从理论框架、教育目标到研学旅行规划都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教育课程,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路线的选择到研学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实践研究,对“研”与“学”的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我县是红八军的故乡,这里有许多的革命故事和革命旧址。今年年初,我县教育局利用这一资源,指导学校结合纪念建党100周年活动确定研学旅行主题,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红色历史,做‘四有’新人”。2006年,我县教育局依托龙州起义纪念馆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培养了胸怀远大、高尚正义、团结友爱、严格自律等优良品格。龙州高中将龙州起义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透过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了解当年的战斗岁月,明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龙州民族中学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该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学红色历史”“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视”“做红色传人”等红色教育活动时,寓教于乐,筑牢学生爱党爱国、爱边固边的思想根基。
  我县金龙镇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这个族群的人们生活在“中国天琴艺术之乡”,天琴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演绎,从民间法器变为民族乐器,如今已是声名远扬。为此,我们将金龙镇黑衣壮文化作为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获得启示:只要敢于追求和创新,就能创造奇迹。龙州民族中学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该校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会弹一种民族乐器、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讲一种民族语言、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一项民族体育项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走出学校向自然,金色稻田话丰年”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粒米的形成过程:耕田、育秧、插秧、成熟、收割、晒谷、碾米,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在研学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比赛:插秧、割稻、打谷,尽管学生们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学生说:“过去在书上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没有什么感觉,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此外,“四色”研学旅行内容有趣,活动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形成了层层推进、强化体验、促进学生成长的逻辑闭环,增强了研学活动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建设研学导师队伍,提高研学活动的影响力
  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有所乐、有所学、有所获,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和吸引力。要使“行走的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除了设计丰富有趣的研学课程,还要配备风趣幽默、博闻多识的研学指导教师。为提高研学旅行活动的影响力,我县教育局积极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研学教育专家给老师们进行培训,提高研学指导教师队伍的教学技能和素养。
  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学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方面,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晟源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经常给我县的研学指导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涉及教育理念、安全意识、讲解能力、沟通技能等。经过学习和培训,我县的研学指导教师掌握了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相关的专业能力。
  龙州起义纪念馆资源丰富,讲解员具备良好的素质。为打造龙州县红领巾讲解员品牌,我县教育局在龙州起义纪念馆成立了红领巾讲解员培训基地。学校选拔学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龙州起义历史知识,讲解员的语音、礼仪、形体、讲解技巧等,培训中还经常开展唱红歌、讲革命故事等活动。这对于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红领巾讲解员培训基地已经开展了14期培训班。   “课题式研学、探究式旅行”是我县研学旅行的主要执行方式。结合不同年级的教学大纲,教师们初步研发了20多项富有边境特色、符合学生实际、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教育课程,形成了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区情国情为主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研学旅行活动全覆盖。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经历“观察—采集信息—探究—推理”的过程,不仅获得了独特的旅行体验,还发展了科学思维,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業务能力较强的研学指导教师队伍,扩大了我县“四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影响力,他们善于将书本中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将“死知识”转化为“活技能”,使研学旅行成为学生重要的人生体验。
  四、强化保障,增强研学实践活动的生命力
  研学旅行的底线是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只有活动开展得顺利才能使研学旅行富有生命力。因此,我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树立正确导向。教育、文化和旅游等相关部门在促进研学旅行发展上形成合力,正确认识研学旅行的意义,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研学旅行把关定向。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县出台了优惠政策,规定辖区研学旅行场馆、景区为师生减免门票,政府财政给予经费支持,为贫困学生减免相关费用。
  二是完善方案预案,做好组织引导。学校是研学旅行的实施主体,必须规范组织管理,完善活动的方案和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保“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每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开始之前,学校、第三方平台公司和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都要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明确安全小组和安全人员的职责,并为参与人员统一购买保险。
  三是研学旅行机构提供优质服务。旅游公司是承接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第三方平台,他们的精心安排,能够为学生的研学旅行提供优质的服务。依托龙州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三方平台推出了红色边关研学、自然科普研学、体验壮乡稻作文化、跑马洞地质研学等研学旅行路线,我县教育局结合这些路线的特点,精心设计研学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充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了解革命历史,体会地域特色文化和家乡的发展变化。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常做常新。下一步,我县将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斗姿态,不断探索优化研学旅行的方法和路径,确保研学旅行活动越做越好。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制作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陪伴国民度过了39个春节,早已成为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之一。春晚一路从歌声与欢笑中走过
期刊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预测FDI的不同进入模式对东道国企业价格-成本盈余(Price-Cost Margin, PCM)的影响,以及采用固定效应工具面板和经过聚类修正的有效广义矩等不同估计模型,对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广西烟草商业总会计师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在认识设置总会计师必要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