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质评价关键参数不明确、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等问题,以配套岩心实验和试油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有机碳含量和各向异性地应力等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和富集层分类评价标准。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通过七性特征和测井响应关系研究,提出了考虑成熟度、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的双参数游离烃质量分数(S1)测井计算模型、变T2截止核磁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隙含油的二维核磁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解决了页岩油富集层分类评价和储量提交关键参数解
【机 构】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省陆相页岩油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资源潜力、甜点区预测与关键技术应用”(2016ZX05046-006-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质评价关键参数不明确、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等问题,以配套岩心实验和试油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有机碳含量和各向异性地应力等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和富集层分类评价标准。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通过七性特征和测井响应关系研究,提出了考虑成熟度、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的双参数游离烃质量分数(S1)测井计算模型、变T2截止核磁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隙含油的二维核磁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解决了页岩油富集层分类评价和储量提交关键参数解
其他文献
有机质孔是页岩储层重要的孔隙类型,是页岩油气富集的关键要素,其形成演化与有机质组成及生烃演化密切相关。针对古龙页岩有机质孔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开展地球化学分析、生排烃模拟实验、单一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微观孔隙分析等,研究古龙页岩与海相页岩有机质组成的差异,探讨古龙页岩有机质组成与有机质孔形成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有机质组成主要为层状藻类体,在不同沉积相带中比例大于50%,平均为58%,陆源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相对较少,在深湖相区的比例平均小于10%;层状藻类体生烃转化率高,完全生烃后面积收缩率
为明确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富集规律,进一步指导页岩油的开发部署,利用岩心实验数据及试油成果资料,从页岩油形成的烃源岩发育、热演化程度、储集空间等方面,对古龙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页岩油富集层、富集区的划分标准,明确了页岩油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主要有4个富集主控因素:(1)规模发育的厚层高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2)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页岩油富集的关键;(3)大量发育的页理缝和基质孔隙是页岩油富集的重要保障;(4)异常高压是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必要条件。综合分析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是源储一体的非常规资源,页岩油勘探开发上已获得实质性突破。古龙页岩储层微观孔缝类型多样,页岩油在微观孔缝系统内赋存机制也较复杂。为了明确页岩储集空间成因及油在微观储集空间内的赋存状态,通过薄片鉴定、CT扫描、环境扫描电镜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光镜联用原位微观组构特征分析、页岩微—纳米孔隙全尺度分析和页岩油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对古龙页岩储层的岩性、微观组构、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储层重点层段发育6种岩石类型,其中以页岩为主,其余为粉砂质页岩、云质页岩、灰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纯页岩厚度比例达95%以上,由粒径小于3.9μm的泥级碎屑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黏土矿物、长石,黏土矿物类型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黏土矿物转化、生烃、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胶结物类型包括硅质、黏土矿物、碳酸盐和黄铁矿。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影响了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深湖—半深湖相细粒沉积是古龙页岩的有利发育层,但存在岩性识别难、层序对比难等技术问题。为了准确识别湖相区细粒沉积层序界面,建立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层序地层格架,利用地化参数指标总有机碳、游离烃含量分布曲线,结合岩心特征、古盐度、古水深及生物化石等多参数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青山口组有机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青山口组共发育2个一级有机层序界面、2个二级有机层序界面和5个三级有机层序界面,一级有机层序受到异整合面影响,岩性、测井曲线、地化指标和元素组合参数均呈现明显的台阶式突变,二级有机层序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