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in65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并开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同时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模式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互动. 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模式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学习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简单的记忆和单纯的模仿,而且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研究探索的能力,等等. 从长时间的教学工作经验得出,小组合作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学会交流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对课题进行精心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重点突出的课题;
  1. 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分组,分组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是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 在学生们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教师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每名学生的优势,“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学生们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问题的能力、心理所处的状态、有兴趣的项目等来进行分组,让他们互为补充,发挥各自的长处. 特别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来说,数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先后进行排列,按照全班同学成绩的不同层次来安排分组,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要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使得班级内部各个小组学生的水平旗鼓相当,成绩良好并且有责任心的学生可以给予组长的职务,组长也可以采取轮流更替的形式,这个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初中班级共50位左右学生,可以分为8 ~ 9个小组. 排布座位的时候就要注意,除了身高的控制因素外,还要注意使得成绩不同的学生均匀分布在整个教室中. 上课时小组合作可以采取座位前后两桌为一组的形式,前面两人转过头来即可与后面的两学生交流讨论,选择其中成绩优异并且有责任心的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整合大家的思想,引导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法,对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出简单的评价. 成绩中等的学生,选择能力较强的一名学生作为副组长,随时记录问题和讨论过程,准备总结发言;整个组里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主要是学习组内同学的优点,提高自己学习的弱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安排他作为小组纪律控制员,让他对小组和自己有个约束,提高他的小组合作参与性. 小组长是整个小组的中心,不时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中等学生做好记录工作,做记录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有代表性、有疑惑的问题,小组内部可以进一步讨论;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注意倾听,加深理解讨论的方法和结果;所有的小组成员可以多进行实验、多动手操作来进行研究活动,在动手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的数学数字感知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组的组成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可以经常地调动,教师每过一段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适当地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2. 精选课题
  小组合作要进行很多讨论,课题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有方向性地去引导学生. 进行教学准备过程的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辅材料,把握大纲的要求和大纲引导的知识方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所选择的题目要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而且讨论过程中可以渗透一些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 在小组合作上,学生之间要协调合作,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老师也可以不时地加入讨论进行调节,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课程要求学习有关“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建立小组合作讨论,课题就是建立最少的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按照分组开始讨论,学生们结合自己学过的全等定律,给这两个三角形设置不同的条件,几乎每个小组都能提出多种结论,几乎每名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小组内部进行分析比较,看看谁的条件最少,经过反复比较和讨论,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组内观点逐渐清晰完整统一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也灵活运用在习题练习中了. 这样的小组讨论,使每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观点,更深刻地理解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3. 有效展示
  小组合作要结合课程时间有效地安排活动. 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参照,来控制具体的学习时间;以学生讨论活动的实际情况为依照,来为小组讨论预留时间,从而建立起弹性的活动实践.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画出不同函数的图像进行观察和对比,找出不同函数的性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认识了不同函数的性质特点,在描点绘图过程中,明确不同函数图像的走势特点,对不同图像深刻理解,找到区别,加深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有自己明确的任务,有自己交流讨论的时间,集体的力量使得学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促进深层探究,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
  4. 结 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清晰的判断力,建立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协作. 对于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要不断地探索,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灵活调整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开展.
其他文献
习题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在习题课中存在许多的误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学生在习题课中的误区作简单的分析。
在南洋理工学院学习的日子里,“美丽自己,吸引他人”这几个字渐渐地在我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每年新加坡的中学生中有50%左右的学生为什么愿意选择南洋理工学院,其中不乏佼佼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信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形势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谷子的产量和品质,以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以张杂谷3号、大同29号、大同32号、晋谷29号、晋谷9号、陇谷11号和陇谷6号(对照)作为供试品种,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交往"一词多次出现,它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而当时不管是哪方面的交往马克思所要强调的都是双方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体
笔者针对经济法基础课程的特点,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现代素质教育,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摘要】作为一门被普遍认知为较“难”的科目,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效益一直是被广泛探求的重点和难点.究竟如何实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方式,但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改变学生以往“看客”或“听客”的角色和以被动接受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模式,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却一定会是共识.本论文探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两种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
笔者从公务卡实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公务卡改革的重大意义,从中找出公务卡改革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使公务卡真正地发挥应有的效用,有
查阅国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案例进行了评析。研究认为:应该在实现比赛所保持和培养的不被破坏的目标的同时,体现美德的情况下解释规则,并根据公平竞争和运动
【摘要】现阶段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强,并且现在学生的自尊心也很强,这时老师的心理暗示在学生学习阶段有种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将要学习的课程、上课前的教学引入以及考试后进行试卷讲解等阶段运用心理暗示,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课堂的使用效率.本文针对这一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暗示;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