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覆盖,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2008年中,原联通和原网通融合,这是一个从经营的业务、网络到企业各层面的深度融合,在此,仅以其中的小部分网元:关口局为例,来探讨一下全面融合背景下联通的建设思路。从而得出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融合 建设思路 探讨 分析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新联通成立以来,中国联通的业务运营范围已全面覆盖了移动网和固定网,山东联通跃居为山东省内最大的电信综合业务提供商。因历史遗留问题,移动网和固定网在每个本地网均存在一对与其他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关口局,随着企业的融合,为了维护的方便,以及对外互联点的统一,两套关口局也应逐步融合为一套关口局。
二、融合关口局建设目标及原则
(一)建设原则概述
1.关口局建设应从网络安全、网络演进、路由优化、节能减排及资源有效利用等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融合关口局应成对设置,确保网间来去话多路由直达,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建设应优先解决单关口局问题。
3.未在本地网设置移动网关口局的边远本地网,建议仍采用其他本地网共用移动关口局的方式,不考虑新建关口局。
4.新建融合关口局应采用软交换制式。传统TDM关口局应停止扩容。新建融合关口局设备应实现对现有固网、移动关口局业务的继承和支持,同时支持号码携带等新业务的开展。
(二)融合关口局的目标架构
中国联通网间关口局的目标架构原则上每个本地网成对设置具有寻址功能的、业务融合的网间关口局,统一联通移动、固定语音网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点,统一网间结算采集点。对于设置多对网间关口局的本地网,也可按照不同运营商成对互联。目标架构的网间融合关口局还应负责联通移动和固定语音网之间的语音互通。
三、省份联通建设方案
山东联通在融合关口局的建设进度上已经走在其他省分的前面,故以山东联通(北方十省中最大的网络)为例,阐述一下其采用的建设方案。
2009年,根据移动用户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山东联通目前移动和固网传统TDM关口局的现状,采用了部分本地网建设软交换关口局替换现有传统TDM关口局的建设,为下一步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2009年,山东联通为了配合3G网络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净增2/3G出帐用户发展目标,新增大量的用户势必会带来高的话务量增长。而目前关口局的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发展需求,为保障2/3G用户的正常发展需求,满足核心网络的建设要求,山东联通移动综合关口局必须进行相应的扩容。
山东联通具体分析了各本地网设备的现状,制定出了三套方案:
扩容现有设备可以满足用户发展需求的地市,根据话务量的需求进行扩容。
扩容现有设备至最大支持能力也不能满足用户发展需求的地市,新建设备替换现有设备。
针对现网还存在老旧设备的地市进行新建设备替换工作。在2009年工程之前,山东联通所有综合关口局均采用传统TDM设备,部分地市还采用原MSC兼做关口局的方式,随着用户的发展,传统设备日渐暴露出终局容量有限、设备超出运行年限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2009年工程引入了软交换技术建设关口局。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它代表着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
软交换的引入即适应了网络的发展,也解决了山东联通设备存在的问题,所以本期工程软交换的建设实现了网络的演进,为山东联通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联通其它省分公司的网络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山东联通大胆采用剩余本地网均建设软交换关口局替换现有移动和固网传统TDM关口局的建设思路,工程完成后,此部分本地网将完成网间关口局的目标架构,达到互联互通点的统一。在此工程之前,山东联通所有关口局均为固定网和移动网分设,部分移动综合关口局采用传统TDM设备,通过2010年工程的建设,山东联通十七地市均建设成软交换关口局,并在烟台、潍坊、威海、滨州、德州、菏泽、济宁、淄博、泰安、莱芜、东营等11地市实现了固网关口局和移动关口局的融合。
2012年,山东联通只需在剩余6地市扩容软交换关口局,将固网关口局的话务割接至软交换关口局,就完成了6地市固网移动的融合,2012年工程完成后,山东联通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本地网融合关口局的建设,达到网络结构简单统一、对其他运营商互联点统一、维护队伍简单高效的目的。
四、对于其他省分的借鉴意义
因区域发展因素,要将联通划分为北方十省和南方身份来区别看待。北方十省,因原网通为大网,固网关口局的话务量跟移动网不相上下,所以若移动关口局仍为传统TDM的关口局,因设备能力受限,必将采用山东联通的建设方式,新建软交换关口局替换现有两套关口局。南方省份,因南方网通为小网,固网关口局话务量较少,可以先采用合并至移动关口局的方式达到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达伟,高性能互联网络交换机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3
[2]杨林,一种实用的互联网络RPn(k)及其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6
[3]王雷,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构建探讨[J]今传媒,2012-8
作者简介:
刘淑芳,女,1981 - ,山东滨州人,大学本科,现就职于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从事移动核心网业务研究。
【关键词】融合 建设思路 探讨 分析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新联通成立以来,中国联通的业务运营范围已全面覆盖了移动网和固定网,山东联通跃居为山东省内最大的电信综合业务提供商。因历史遗留问题,移动网和固定网在每个本地网均存在一对与其他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关口局,随着企业的融合,为了维护的方便,以及对外互联点的统一,两套关口局也应逐步融合为一套关口局。
二、融合关口局建设目标及原则
(一)建设原则概述
1.关口局建设应从网络安全、网络演进、路由优化、节能减排及资源有效利用等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融合关口局应成对设置,确保网间来去话多路由直达,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建设应优先解决单关口局问题。
3.未在本地网设置移动网关口局的边远本地网,建议仍采用其他本地网共用移动关口局的方式,不考虑新建关口局。
4.新建融合关口局应采用软交换制式。传统TDM关口局应停止扩容。新建融合关口局设备应实现对现有固网、移动关口局业务的继承和支持,同时支持号码携带等新业务的开展。
(二)融合关口局的目标架构
中国联通网间关口局的目标架构原则上每个本地网成对设置具有寻址功能的、业务融合的网间关口局,统一联通移动、固定语音网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点,统一网间结算采集点。对于设置多对网间关口局的本地网,也可按照不同运营商成对互联。目标架构的网间融合关口局还应负责联通移动和固定语音网之间的语音互通。
三、省份联通建设方案
山东联通在融合关口局的建设进度上已经走在其他省分的前面,故以山东联通(北方十省中最大的网络)为例,阐述一下其采用的建设方案。
2009年,根据移动用户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山东联通目前移动和固网传统TDM关口局的现状,采用了部分本地网建设软交换关口局替换现有传统TDM关口局的建设,为下一步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2009年,山东联通为了配合3G网络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净增2/3G出帐用户发展目标,新增大量的用户势必会带来高的话务量增长。而目前关口局的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发展需求,为保障2/3G用户的正常发展需求,满足核心网络的建设要求,山东联通移动综合关口局必须进行相应的扩容。
山东联通具体分析了各本地网设备的现状,制定出了三套方案:
扩容现有设备可以满足用户发展需求的地市,根据话务量的需求进行扩容。
扩容现有设备至最大支持能力也不能满足用户发展需求的地市,新建设备替换现有设备。
针对现网还存在老旧设备的地市进行新建设备替换工作。在2009年工程之前,山东联通所有综合关口局均采用传统TDM设备,部分地市还采用原MSC兼做关口局的方式,随着用户的发展,传统设备日渐暴露出终局容量有限、设备超出运行年限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2009年工程引入了软交换技术建设关口局。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它代表着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
软交换的引入即适应了网络的发展,也解决了山东联通设备存在的问题,所以本期工程软交换的建设实现了网络的演进,为山东联通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联通其它省分公司的网络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山东联通大胆采用剩余本地网均建设软交换关口局替换现有移动和固网传统TDM关口局的建设思路,工程完成后,此部分本地网将完成网间关口局的目标架构,达到互联互通点的统一。在此工程之前,山东联通所有关口局均为固定网和移动网分设,部分移动综合关口局采用传统TDM设备,通过2010年工程的建设,山东联通十七地市均建设成软交换关口局,并在烟台、潍坊、威海、滨州、德州、菏泽、济宁、淄博、泰安、莱芜、东营等11地市实现了固网关口局和移动关口局的融合。
2012年,山东联通只需在剩余6地市扩容软交换关口局,将固网关口局的话务割接至软交换关口局,就完成了6地市固网移动的融合,2012年工程完成后,山东联通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本地网融合关口局的建设,达到网络结构简单统一、对其他运营商互联点统一、维护队伍简单高效的目的。
四、对于其他省分的借鉴意义
因区域发展因素,要将联通划分为北方十省和南方身份来区别看待。北方十省,因原网通为大网,固网关口局的话务量跟移动网不相上下,所以若移动关口局仍为传统TDM的关口局,因设备能力受限,必将采用山东联通的建设方式,新建软交换关口局替换现有两套关口局。南方省份,因南方网通为小网,固网关口局话务量较少,可以先采用合并至移动关口局的方式达到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达伟,高性能互联网络交换机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3
[2]杨林,一种实用的互联网络RPn(k)及其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6
[3]王雷,移动互联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构建探讨[J]今传媒,2012-8
作者简介:
刘淑芳,女,1981 - ,山东滨州人,大学本科,现就职于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从事移动核心网业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