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研究40年:r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的案例与经验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1年开始,我国主体教育研究走过40年.40年大致可以分为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讨论、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教育和公共性教育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层层深入,逐步推进主体教育完善和发展.主体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的研究也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过程.我们从这一过程中总结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经验,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发展中主体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争鸣,推动理论的实践转化.主体教育研究为创建中国特色教育学提供了范例.
其他文献
文章以谢天振编著的《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以下简称为《隐身与现身》)为出发点,从当代译学发展的角度,对译者、翻译和译论的“隐身与现身”进行分析和探讨.作
当前,翻译硕士专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语言服务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翻译人才,然而在翻译硕士学生能力结构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翻译硕士学生的能力现状及其构成分析,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外语教育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英语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是新形势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结合“英语阅读”课程的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文章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以传媒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英汉互译”为对象,从教师主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技巧,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若能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著,是经济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译本翻译是否准确会影响我国读者对库拉制度以及作者所倡导的参与观察方法的认识.文章尝试结
课程思政渗透教育是指高校把课程作为载体,将立德树人的概念贯彻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到所有通识课、专业课中,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实现全
高校教育承担着向国家和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的责任,英语翻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促进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高校需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书”.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逐步提升,在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此书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文学价值的传
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30年的研究.1999年,我在给新华社写的一个通稿中说,我国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那是全国大型调查的结果.现在这个研究还在继续.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