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3例甲状腺病变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超声检查对PTC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TC 1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3例.术前超声诊断PT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7.27%、86.05%、94.69%、92.50%、94.12%.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10例PT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48例,未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62例,术前超声检查诊断110例PT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6.67%、95.16%、72.73%、59.60%、60.91%.淋巴结形态异常、淋巴结结构异常、微钙化聚集分布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高于淋巴结形态正常、淋巴结结构正常、微钙化分散分布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对PT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淋巴结形态异常、淋巴结结构异常及微钙化聚集分布是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超声表现,可用于术前预测,但准确度较低.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评价问卷对安徽省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102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教龄的教师线上教学经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上教学自我评价问卷各条目的平均得分:最低分为“制作在线教学ppt”(3.78±0.82)分,最高分为“使用平台进行课程测试”(4.15±1.03)分.“维持在线教学秩序”(4.00±0.90)分和“控制线上教学节奏避免学生疲劳”(4.14±1.02)分条目均分在4分以上.有过线上教学经历的教
宫颈癌是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和放疗,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负荷,增加手术机会、提升术中肿瘤切除率,同时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但也有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期、混淆分期导致后续治疗不足,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尚有待明确,本文就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手术及放化疗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可逆性脐肥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 , RESLES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脐肥体压部的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1-2].好发于儿童和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其具有显著性和短暂性的头部MRI改变,通常表现为脐肥体压部T1 WI等或稍低信号,T2 WI、FLAIR成像和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征像[3-4].2019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急性谵妄病人,在完善相应检查时发现其存在RESLES.现作报道.
目前,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为众多家庭解决了生育问题.近些年来,依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者们除关心如何提高人工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和质量外,开始逐渐关注这些婴儿出生后的长期健康状况.
期刊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的一类恶性肿瘤,中国的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更是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膀胱癌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膀胱癌的症状包括前期出现血尿,少数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综合征.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B超检查、尿常规检查等,确诊一般需要做膀胱镜检查或活组织检查,这两项检查是确诊膀胱癌的标准,但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且价格较为昂贵,不适宜作为常规检查,且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也较低,检查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式来确诊膀胱癌,以便于治疗.目前临床出现
多发性骨髓瘤(MM)常无法治愈,绝大多数患者将演变成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常规药物的治疗效果随着疾病的多次复发而逐步减弱,即使已经联合用药,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新药为RRM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使得RRMM的缓解率与长期生存率均得到不断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RRMM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等新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这些新药与常规方案、新药与新药之间的联合应用效果,发现部分新药可单独起效,也可与其他新药或常规方案联合使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为RRMM的
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受体(SLAMF)表达于众多免疫细胞中,通过共刺激参与免疫调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及免疫细胞的功能,最终影响着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SLAMF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其具有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潜力,肿瘤免疫抑制剂通过逆转免疫检查点途径相关的“免疫逃逸”来使得肿瘤患者获益,其中许多抑制剂已在临床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从中获益,寻求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本文将对SLAMF的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患者完成化疗周期后进行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4例化疗后病灶消失,65例化疗后病灶缩小,21例化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或增大.超声造影检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41%、85.71%、91.00%
目的 探讨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的全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1—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关于DIPG治疗的英文文献,用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分析其发表趋势.结果 共纳入817篇文献,在DIPG研究领域全球出版文献处于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美国文献发表量最大(447篇),其次是德国(91篇)及英国(86篇)等,中国发表的文献排在第六位(69篇).发表文献最多的作者是Broniscer A(35篇,被引2664次).文献发表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目的 分析单纯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与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49例PTC患者,按是否合并HT分为PTC组(n=120)与HT-PTC组(n=29).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生率、术后左旋甲状腺激素剂量以及术后TSH抑制治疗达标情况等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PTMC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左旋甲状腺激素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PTC组女性比例高于PTC组,TSH抑制治疗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