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底,共和国的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毛泽东七十大寿。
12月26日这天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外宾,会见结束时,用餐时间已过。大会堂的工作人员早就记住了这一天是毛泽东的70岁生日,于是,特为老“寿星”的便饭多准备两个菜,由平时的两菜一汤变为四菜一汤再加一碗长寿面。然而,这个简朴的寿筵还是招来了毛泽东的不悦。他虎下脸说:“我好好的,做什么寿。我们党内的规矩,不准做寿,我不能带头违反规定,这饭我可不能吃!”说完,毛泽东起身在118厅内慢慢迈起了四方步。
工作人员很尴尬,只好让两位能说会道的服务员去说服毛泽东。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的“工作”,毛泽东被“说服”了,说:“饭可以吃,但有一个条件:你们不是也没吃饭吗?和我一同吃,不是做什么寿。打牙祭,我请客,免得浪费。”
服务人员不仅能为主席做成寿,而且还成了座上客,自然喜出望外。饭间,大家举杯,祝毛主席长寿。毛泽东却幽默地说:“做寿不好,做一次就少一岁,还是不做寿多活几年好!”
大家赶紧改口:祝主席健康长寿!
这回主席笑了:“健康很重要,可以多活几年。什么万岁,万寿无疆,没那回事,你们不要听。人都是要死的,无非是七十三,八十四。如果人都不死,孔老夫子到现在还活着,不要说他坐车子周游列国,恐怕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再过几天就是1964年了,我们每个人都长了一岁,每个人都过生日,祝我们每个人都健康。”
毛泽东风趣的谈话引起了满桌人的笑声。
古稀老人在和年轻人吃饭谈天中,得到了平常人过生日时的愉悦心情。至于饭费和粮票,和往常一样,都由毛泽东支付了。
第二年的岁末,毛泽东又迎来了71岁生日。
这一次出乎人们的意外,毛泽东第一次破天荒地要在生日这一天请客,不仅请了中南海里的要员,而且还将中南海外的劳模、科学家也请上了寿筵。这次生日请客是毛泽东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
汪东兴和江青操办了寿筵,请了一些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来吃饭。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品字形地摆了三张桌子,陶铸夫妇。李富春及胡耀邦是提早到了宴会现场。不一会儿毛泽东走了进来,他环视了一下四座,说:“东兴同志讲,罗长子(罗瑞卿)和陶铸让我请客,好嘛,今天我就来请。李敏要同我来,我说你不下乡,你没有资格来。李讷好,李讷下去搞四清了。”突然毛泽东扭头对坐在身旁的李富春说:“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向我讲,你们搞独立王国!”毛泽东不像是在开玩笑,室内的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毛泽东虽然是面对着李富春说的,但决不是批评李富春一个人。幸好这时江青进来打断了毛泽东的话头。她的身后跟着几位特殊的客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和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他们四位是正在参加人代会的代表。
这几位身份特殊的代表平生第一次走进了中南海。这一天陈永贵在黑棉袄外面套了一件家里最好的黑布对襟夹衣,头上裹着白毛巾。邢燕子、董加耕也是一身农民装扮。他们到达中南海的时间比预定的早了一点儿,周恩来就先带着他们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他们进去的时候,刘少奇正在埋头读一份关于“四清”工作的材料,一时竟没有抬起头来。
刘少奇埋头读材料的形象给陈永贵留下的印象很深。他在六年后的一次大会上说,“我们到了以后,刘少奇眼都不抬。但那时根本没有考虑中央有两个司令部。”不过,当时,陈永贵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因为紧张竟说不出话来,只是咧着嘴笑着,’两只手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不意放。毛泽东笑道:“你是农业专家噢。”陈永贵听不懂毛泽东的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地连连点头,咧着嘴使劲笑。周恩来在一旁笑着解释道:“主席说你是农业专家。”陈永贵听了立刻摇起头:“不,不,我不是农业专家,不是农业专家。”
毛泽东请他的客人们落座,抽烟,吃糖。毛泽东坐在上方的一桌,陈永贵极荣幸地被安排在毛泽东的身边。在这张桌子上就座的还有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陶铸夫妇:罗瑞卿、谢富治和汪东兴,而江青、刘少奇、周恩来、胡耀邦、李富春及各大区书记,则分坐另外两桌。
生日宴会上有葡萄酒和茅台酒。毛泽东喝下三杯茅台,大声称赞了钱学森:“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很好!”毛泽东侃侃而谈时,众人都神情紧张地听着。毛泽东似乎觉察到了拘谨的气氛,就让大家吃菜,他问身边的陈永贵:“湖南菜,辣啊,习惯吗?”陈永贵赶紧频频点头。
吃饭过程中,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说话,这晚话说的格外多。餐桌边除了毛泽东一个人嬉笑怒骂和人们动碗碟的声响外,昕不到一点儿喜庆热烈的声音。
这一餐饭吃了大约两个小时。
仅就过程而言,这似乎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生日宴会,然而,它蕴含的政治意义却是深远的。一年多后,即1966年夏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原载《乐龄时尚》)
12月26日这天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外宾,会见结束时,用餐时间已过。大会堂的工作人员早就记住了这一天是毛泽东的70岁生日,于是,特为老“寿星”的便饭多准备两个菜,由平时的两菜一汤变为四菜一汤再加一碗长寿面。然而,这个简朴的寿筵还是招来了毛泽东的不悦。他虎下脸说:“我好好的,做什么寿。我们党内的规矩,不准做寿,我不能带头违反规定,这饭我可不能吃!”说完,毛泽东起身在118厅内慢慢迈起了四方步。
工作人员很尴尬,只好让两位能说会道的服务员去说服毛泽东。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的“工作”,毛泽东被“说服”了,说:“饭可以吃,但有一个条件:你们不是也没吃饭吗?和我一同吃,不是做什么寿。打牙祭,我请客,免得浪费。”
服务人员不仅能为主席做成寿,而且还成了座上客,自然喜出望外。饭间,大家举杯,祝毛主席长寿。毛泽东却幽默地说:“做寿不好,做一次就少一岁,还是不做寿多活几年好!”
大家赶紧改口:祝主席健康长寿!
这回主席笑了:“健康很重要,可以多活几年。什么万岁,万寿无疆,没那回事,你们不要听。人都是要死的,无非是七十三,八十四。如果人都不死,孔老夫子到现在还活着,不要说他坐车子周游列国,恐怕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再过几天就是1964年了,我们每个人都长了一岁,每个人都过生日,祝我们每个人都健康。”
毛泽东风趣的谈话引起了满桌人的笑声。
古稀老人在和年轻人吃饭谈天中,得到了平常人过生日时的愉悦心情。至于饭费和粮票,和往常一样,都由毛泽东支付了。
第二年的岁末,毛泽东又迎来了71岁生日。
这一次出乎人们的意外,毛泽东第一次破天荒地要在生日这一天请客,不仅请了中南海里的要员,而且还将中南海外的劳模、科学家也请上了寿筵。这次生日请客是毛泽东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
汪东兴和江青操办了寿筵,请了一些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来吃饭。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品字形地摆了三张桌子,陶铸夫妇。李富春及胡耀邦是提早到了宴会现场。不一会儿毛泽东走了进来,他环视了一下四座,说:“东兴同志讲,罗长子(罗瑞卿)和陶铸让我请客,好嘛,今天我就来请。李敏要同我来,我说你不下乡,你没有资格来。李讷好,李讷下去搞四清了。”突然毛泽东扭头对坐在身旁的李富春说:“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向我讲,你们搞独立王国!”毛泽东不像是在开玩笑,室内的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毛泽东虽然是面对着李富春说的,但决不是批评李富春一个人。幸好这时江青进来打断了毛泽东的话头。她的身后跟着几位特殊的客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和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他们四位是正在参加人代会的代表。
这几位身份特殊的代表平生第一次走进了中南海。这一天陈永贵在黑棉袄外面套了一件家里最好的黑布对襟夹衣,头上裹着白毛巾。邢燕子、董加耕也是一身农民装扮。他们到达中南海的时间比预定的早了一点儿,周恩来就先带着他们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他们进去的时候,刘少奇正在埋头读一份关于“四清”工作的材料,一时竟没有抬起头来。
刘少奇埋头读材料的形象给陈永贵留下的印象很深。他在六年后的一次大会上说,“我们到了以后,刘少奇眼都不抬。但那时根本没有考虑中央有两个司令部。”不过,当时,陈永贵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因为紧张竟说不出话来,只是咧着嘴笑着,’两只手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不意放。毛泽东笑道:“你是农业专家噢。”陈永贵听不懂毛泽东的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地连连点头,咧着嘴使劲笑。周恩来在一旁笑着解释道:“主席说你是农业专家。”陈永贵听了立刻摇起头:“不,不,我不是农业专家,不是农业专家。”
毛泽东请他的客人们落座,抽烟,吃糖。毛泽东坐在上方的一桌,陈永贵极荣幸地被安排在毛泽东的身边。在这张桌子上就座的还有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陶铸夫妇:罗瑞卿、谢富治和汪东兴,而江青、刘少奇、周恩来、胡耀邦、李富春及各大区书记,则分坐另外两桌。
生日宴会上有葡萄酒和茅台酒。毛泽东喝下三杯茅台,大声称赞了钱学森:“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很好!”毛泽东侃侃而谈时,众人都神情紧张地听着。毛泽东似乎觉察到了拘谨的气氛,就让大家吃菜,他问身边的陈永贵:“湖南菜,辣啊,习惯吗?”陈永贵赶紧频频点头。
吃饭过程中,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说话,这晚话说的格外多。餐桌边除了毛泽东一个人嬉笑怒骂和人们动碗碟的声响外,昕不到一点儿喜庆热烈的声音。
这一餐饭吃了大约两个小时。
仅就过程而言,这似乎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生日宴会,然而,它蕴含的政治意义却是深远的。一年多后,即1966年夏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原载《乐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