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现状 必要性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56-02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完善、体制的健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学校艺术发展规划(2001-2010)》等文件的颁布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已受到重视,迎来新的发展与机遇。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被不断拔高,艺术教育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各地普通高校中,公共艺术教学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的重视度不够,艺术教育管理不健全,教学活动还处于无序的状态。二是公共艺术教育趋于形式化。三是社会对高校艺术教育较狭隘的认为“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的技能教育。四是一些高校“惯性”地在音乐系或是美术系中选拔尖子人才,重视比赛奖项,缺乏明确的艺术教育目标和内容。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英国美学家、艺术教育理论家赫伯特·理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提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完成团体的职分,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机运。”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综合了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等多种艺术课程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具有德、智、体、美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大学生,旨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生活情趣;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公共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手段和艺术活动,使得全体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鉴赏力提高,学会为人处世的能力,精神境界得以净化;让学生从基础的艺术欣赏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反思与讨论中交流与合作,最后完成艺术表现与创造。
  三、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从管理、目标、形式等方面出发,以实际教学为立足点,进行新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
  (一)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该纳入学期教学计划,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改善硬件设施,将教学活动进一步规范化、秩序化,使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对象涵盖每一个学生,着重均衡发展,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选择机会。比如开设多门艺术课,增加开课率,要求低年级学生完成1~3个学分的艺术必修课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视野、思维与技能得以开展,普遍地接受艺术教育。此外,将教学任务明确到教学团队,落实到某个教师,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制定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层次体系。
  (二)明确教学目的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艺术教育课程是丰富多样的,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都有不可预知的、突发的、偶然的可能因素。因此,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就对学习结果作出明确规定,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目标,并不断修正目标,使之随时适应新的情况。好比,摄影的选修课程,在学会长短焦、光圈、快门、微距、景深技术性的掌握之后,教学重点会的转向对于构图、色温、色调、质感、影调的理解,最后还有对于数码技术的动用。一个课程的学习下来,有技术性的练习,也有色彩美感的体会,还有软件知识的学习,如此多变的教学目标需要师生在课程中渐进的转换和掌握。
  (三)鼓励教学形式多样化
  如何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户外,需要在教学形式上进丰富多样的改进,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融”的。教师运用多种素质、多样技能、多方知识融合成自我的教学形式,并以此传授、感染给每一个学生相反;某一艺术作品是融合风格流派、时代特点、文化背景、艺术者思想、创作技能等内容,某一知识体验也可以通过多门艺术课程加以传递、表达。例如,“长河落日圆”的场景,可以运用在表现美术的“点、线、面”的具象体现,也可运用在诗词意境的情感表达,还可以是摄影和美术色彩的感染力的表现。
  (四)强化个性开发,为素质而育,为“实用”而教
  艺术教育的重要职能是教导学生感受艺术美感,通过交流与自我评价,运用艺术技能表现与创新的过程,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与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大多是有独特个性的90后,因而高校艺术教育应与专业相协调,注重开发个性。以摄影的选修课程为例,360个人会有360个视角,国画专业的学生,重图片色彩的捕捉;环艺专业的学生,看构图比例、重透视;雕塑专业的学生可能对空间感、形体的块面会敏感些;这些都是学生个性的不同体现。
  笔者在创意训练课程中运用“文字”游戏作为创意基础的训练,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中,让学生以抓阄的方式抽出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组合之后发挥想象对得出的“文字”进行联想、想象,最后动手描绘出影像。如此互动的方式新颖独特,得出诸如“蒙娜丽莎在海洋世界无助的观赏世界杯”这样无厘头的句子,师生欢笑成一片,氛围顿时变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学生在想象图像、组织画面、表达创意的练习过程中,思绪早已不在课堂粗糙的文字之中了。教师依靠情感共鸣,创造艺术氛围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艺术活动,完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
  总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机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希望各高校与时俱进,抓住此发展契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实践教育活动,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延和译,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3
  [2]刘林利.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11)
  [3]高选树.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设计[EB/OL].http://www.cqvip.com/Main/
  Detail.aspx?id=8150919
  [5]刘林利.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11)
  [6]张筠滢.对艺术教育的几点意见[J].成功(教育),2008(10)
  [7]金波.从建筑的盲目崇洋来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李文娟(1984- ),女,湖南常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戏台、西南民居、高等职业教育等;吴美琼(1979- ),广西融安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等。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了发光材料Zn1.5xBa1.5yLa1-x-y-z)BO3∶Eu3+z(x+y+z<0.4).对样品进行了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中900 ℃条件下,合成了荧光体样品,LaBO3中La3+离子被部分Zn2+
目的研究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采用西药治疗出现西药不合理用药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西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及
针对当前通信发展及其与人才需求存在的矛盾,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优越性,以适应岗位多样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为原则,以遵循职业特点和教育规律为思路,对通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