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血管内治疗方案推荐要点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自《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发布以来,国内取栓治疗热潮逐渐兴起。基于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现将血管内治疗方案推荐要点介绍如下。1.发病6 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0~1分;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年龄≥18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ASPECTS评分≥6分(Ⅰ类推荐,A级证据)。
其他文献
采用PB9.0和JSP开发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考试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单打印、学生基础信息以及学生成绩查询等五大功能模块,可实现报名、成绩统计、
在HAc-NaAc缓冲液和氟化钠存在的情况下,Co(Ⅱ)对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的反应有较强的负催化作用,利用此性质建立了负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的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2~1.7μg
挤压综合征是指身体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挤压伤后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高血磷、酸中毒和氮质血症等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1941年伦敦遭受空袭后,Bywaters分析了16例此类伤员,首次提出“挤压综合征”的概念。在地震或战争等灾害事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为了观察挤压综合征患者的常规生化指标的异常情况,本文对“汶川大地震”中的挤压综合征患者的常规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病情诊断和预后
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进行了描述和评论,试图把握新写实发展的脉络,认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探究它出现的原因和性质、地位。
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的问题,我校依托科研平台,强化人才特色培养,将徽州地域建筑文化融于学科专业建设之中.文章介绍了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三年级结合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