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志远:今天三亚的变化,归功于历届三亚的领导,把三亚定位为热带度假旅游城市。1984年建为县级市,1988年初建为地级市,短短2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滨海旅游城市,与这个定位分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紧紧咬住这个目标,才有三亚现在这个面貌。如果当初搞了工业、房地产急功近利的属于当时的时代潮流,放弃三亚的战略发展产业,那么三亚有可能不是今天的面貌。
让美丽的三亚插上文化的翅膀,这是三亚发展的真理性的东西,只靠自然的条件是不行的,为什么是一样的蓝天 ,一样的海水,过去没人来,现在人却这么多,这就是文化支撑。现在却最怕说你没文化,比说你没钱还难过 ,有钱你不一定有文化,文化最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会增加三亚深厚的底蕴。2007年三亚在文化产业方面收获颇丰,相继举办了世界先生总决赛、第5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新丝路模特大赛、第三届国际电视广告艺术节等重大文化节庆赛事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为美丽三亚注入更多国际化、前瞻性的时尚元素,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在三亚找到文化归属。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体制机制
《中国经济周刊》:对三亚未来国际化定下一个很好的战略要求,需要努力做那些方面工作?
陆志远:三亚将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的行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三亚今年将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接待设施国际化、旅游服务管理国际化、客源结构国际化,以此加快三亚旅游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的度假休闲游是从三亚开始起步的,经过10多年的摸索,三亚在旅游休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到国外的著名度假休闲旅游区考察访问,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目前三亚要努力做好几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将瞄准“国际化”和“开放性”的目标。国外的游客怎么能更好的进入,我们的通关水平要提高,服务的质量要提高,效率要提升。在国际化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安检、食品检验检疫以及其他相关海关的协调性,统一性都要跟着提高。我们正在计划将几个大的旅客来源地来的旅客,做到落地免签证。同时在货物的自由通关这块,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在航空方面,要让更多的国际航线能够落地在三亚。同时争取加大三亚国际免税店的进入,让来到三亚的客人可以购买到更多国际品牌的东西,在三亚生活购物都便利。
在金融服务系统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把外资银行引进三亚,因为要让大规模的国外游客便捷的汇兑,进行商品交易。国际化的旅游城市,需要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我们下一步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