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沙漠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的沙漠是很有个性的生灵。在其他沙漠一眼望去只有漫天黄沙不见一滴水不见一片绿时,宁夏的沙漠紧紧抱住一片晶莹剔透的湖泊,看水如绸缎般从它身边淌过。因此,这里的沙漠总像多水的田。
  这里就是沙湖。
  沙湖边上有很多树,并不一定是那些总被人挂念的胡杨,而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全种在离水不远的地方。当然,胡杨也是有的,和那些我认不出来的树站在一起。偶尔有导游经过,会指着其中某棵树对身后一大群游客说:“那便是胡杨了。”

  沙湖边上住着一群人,都是当地人。这些人并非与世隔绝,他们的生活也很现代化。他们大多已在这里生活三代以上,对这里产生了感情。他们说,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来过这里,还亲笔题写了“沙湖”二字,这令他们很骄傲。
  我爬上沙丘,然后慢慢往下走。沙丘是风用自己的手一点点堆砌起来的,角度很陡,人在上边走要很小心,不然很容易摔下去。当然,当地人走起来就容易多了。我往下走时,步子迈得很慢很稳,战战兢兢的。我脚下的沙丘旁边还有一座沙丘,水从两座沙丘中间悄悄地溜过去。偶尔抬头看看天,太阳似乎没有发现这沙漠里水流的存在,因此水流能快乐地在这里生活。
  我也发现了一个很不寻常的现象:宁夏的太阳本应是很热的,但是到了沙湖的水边,太阳毫无遮拦地移动到头顶时,却不觉得很热。
  那水已经横在眼前了,水流并不大,我心中却充满敬畏,觉得不能触碰它。它是陪伴沙漠这样大风景的存在,在我心中很神圣。然而,当地人会在外地游客惊讶的目光中,踩着沙子走到水边。那些孩子胆子更大,干脆就踩着浅水,溅起一片片和沙漠的古老苍茫色调不相称的水花。沙漠老了,面对孩子总是心很软,很温柔地看着他们。
  我去沙湖时游客并不多,水边的树要比人多许多。胡杨的叶子最显眼,当然也可能因为我只认识胡杨。能看到人影在水边的树林里晃动,有些游客希望近距离地摸摸这些树。
  风起了,裹着湿气的风把一粒沙子吹进我的眼里。我慌忙去揉,感觉眼前的水流和胡杨叶子也都看不清了,甚至我的脚步像喝醉了一般凌乱。我看见风从树林之间快乐地穿行,迎面扑来的是更多的沙子。那些沙子把胡杨傍水的画面都模糊了,然后我就倏地在沙面上打了滑,从并不高的地方狼狈地滚下来,一直滚到水边。
  沙漠很高兴地看着我摔下去。
  当地人一定是见惯了,没有流露出惊讶的神情,倒有几个孩子笑得前仰后合。众目睽睽之下,我有些尴尬,赶忙站起身,并不觉得疼痛,毕竟是带着水汽的沙子。
  周围尽是不认识的树,刚刚一直在眼前晃来晃去的胡杨叶子也都不见了。周围都是陌生人,我猜是刚才在沙丘顶上的游客。水流本来正安静地休息,看见我这样,也笑出了声。
  我突然发现,沙漠里除干燥的黄沙之外还有很湿润的沙子,胡杨之外还有许多不认识的树。周围尽是陌生人,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的性格、人品如何,在这里,他们只是一个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这一天风把我推下不高不低的沙丘,沙子眯了我的眼,我看不见胡杨的叶子,也看不到远处的沙丘。我只看到水流仍旧笑我,人也在笑。
  魏子荆文章的一大特点是现实和想象糅合。他的文章的内容是现实的,将现实中的一草一木,身边看到的一件事、听到的一句话,通过仔细观察和细心体会,写入文章,让文章贴近生活。想象则为文章增添了色彩,身边琐事不再那么无聊、苟且,而是被赋予了情感和意义,让人有了牵挂和希望,就像给大地增添了天空的绚丽和大海的深邃。那种读后若有若无的迷惑,便是读者内心思索的渴望,这也许是他写作的初衷吧。
  ———父亲
  魏子荆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识字很早,对阅读也非常有兴趣。小学三年级时,他开始尝试写作,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他尝试过各种体裁的写作,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作为父母,我们尽力为他提供安静的读书环境,支持他买书、看书,陪伴他度过美好的阅读时光。大量阅读让他的思想逐渐成熟,作为家长我非常欣慰,同时也期待他在繁重的学业下能保持这一爱好,并让阅读与写作一直陪伴着自己。
  ———母亲
  魏子荆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经常敲打着笔、飙着高音、活在自己节奏中的人,他是一个神人———可以一小时写3000字的小说,故事精彩又充满哲思。但是,有才华的他并不孤芳自赏,他有着和大家相同的兴趣。不同于看上去那么老成又不苟言笑的模样,他和朋友们交往时显得那么幼稚,有时你甚至觉得他神经了。菲茨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魏子荆应该属于这种人吧!我相信,他会用爱、用文字把溫暖传递给他人。
  ———同学吴佳卉
  魏子荆是一个有才又有趣的人。我与他的初识源于对文学与音乐的共同热爱,子荆渊博扎实的文言基础也令我钦佩。现今他在努力地学习提升自我,作为朋友,祝福和期望他越来越好、越走越远。我有一句话送给他:“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愿他来日绽放灿烂夺目的光芒!
  ———同学葛幸子
其他文献
小戴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是因为他数学成绩的“飞黄腾达”和时常露出的神秘笑容。考试少做两道五分的选择题是班级流传已久的“数学成绩一百四大法”,据说这是小戴从自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在刚开学的一次数学考试中,虽然全校考試平均分不到100,但小戴却仍然考了144的高分。宣布成绩时,他微微低着头,装作满不在乎,其实藏不住的笑意早已从嘴角溢出来。他不时害羞而拘谨地挠头皮,像是一个富豪在一群饿死鬼面前吃着豪华大餐
如果你去过京都的岚山,绝对相信,那里可能发生一切奇遇。幽深苍翠的山峦屏蔽了大都市的浮华与喧嚣,漫山遍野的八重樱让你恍如置身仙境,月亮倒映在水中,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三年前的夏天,我来到了京都。一个人,一个包。为了这次旅行,我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准备。  虽然提前做过准备,但岚山复杂的地形仍让我吃了一惊。洋气的、古典的、清丽的、沉郁的……风格各异的房子星罗棋布,穿梭其间如同误入了哪位将军布下的迷阵
补“空”  唐代大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堪称千古名篇。相传当年王勃写此文时,最后一句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中间空了一个字。这引发人们诸多猜测,很多人试着填这个字,却始终不够恰当。  都督阎伯舆急忙下令:“快马追上王郎,千金求其一字。”侍卫追上王勃说明来意,王勃一笑,说:“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侍卫得字返回后,立即找到阎伯舆在
我觉得你这个人,嗯,怎么说呢,骨子里还是有点……保守。他字斟句酌地说,因为字斟句酌,所以语调显得特别认真。  她不得不停下来,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他一眼。  他觉得目的达到了,继续他字斟句酌式的说话。嗯,是這样的,也不是说你就是保守,你的保守是进行式的……保守。  进行式……保守?她还第一次听人这样说自己。她有点想笑,又觉得有点拿不准。万一真有这个词,她的笑是不是显得有点太无知?  是的。有时打开不够
脊梁是什么?  我去问母亲,母亲正在阳台洗衣服。听到我的问话,她缓慢而略带痛楚地直起弯下太久的身子,目光凝视着手中的衣物,良久才说:“脊梁?你爸,就是咱家的脊梁!”  母亲手中的蓝色工作服上斑驳着洗不去的黑色漆渍和被烫出的边缘焦黄的洞。此刻它静默地蜷缩在母亲手里,“啪嗒啪嗒”滴着水,溅起了点点晶莹。  是的,父亲便是家中的脊梁,能担千斤重,能护全家平安。他曾青春年少,眼中映照着彩云明月;曾满怀憧憬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
什么是议论文中的“化实为虚”呢?实,就是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也可以是一个个的人、一桩桩的事、一幅幅的景。议论文中的名人事例、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等是事,也是实。而虚,就是对人、事、物、景背后的意义、价值进行思考、分析、阐释,这是理,也是虚。所以今天所讲的议论文中“化实为虚”的含义,就是指作者通过在文中列举和描述相关素材,分析素材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完成有效的素材和观点之间的相互支持,最终推
晨曦中弥漫着灰尘,驾驶重卡的王师傅一脸憔悴,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句话:“安全带没系吧?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王师傅一惊,赶忙堆起笑脸,递上证件。交警看了看驾驶证,冷冷地抛了一句,“靠边停车,去缴罚款。”   10月28日早晨,我跟随一辆运煤货车,在内蒙古与陕西交界的一处收费站,目睹了以上场景。正是若干次的罚款、收费,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一吨成本在400元左右的煤炭,经过1000公里的运输后,变成
题目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古至今,人们常爱感慨时光的悄然流逝:王羲之感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苏轼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们因时光流逝而焦虑不安,摆脱时间束缚、追求永恒成为心之所向。周国平曾写道:“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活在回忆中,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的激情中,把现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  看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摆脱时间”为话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新生报到第一天,校园再现家长潮:他们开着轿车送孩子入学,替孩子背被褥、提书包、排队报到、办理住宿、购买餐票和生活用品……孩子们有的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有的躲在树荫下喝着饮料,有的围在池塘边观赏着鱼戏荷叶……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给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1.以老师的身份,给新生家长写一封信。  2.以学长的身份,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3.以学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