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英语教学以广阔的创造空间。本文着重谈了如何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贯穿新课程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创新教学。注重学习主体的人文性、实践性、差异性;注重活动形式的开放性、合作性、多样性;注重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综合性、整体性。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才能,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逐渐孕育、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 想象 创新 质疑 解惑 探究
  
  新课程标准本身就反映了课程文化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
  
  一、正确地理解创新的蕴含
  
  对创新的理解尽管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1)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它指的是个体发展或创造出能为社会、为人类进步带来变革性质的因素。(2)具有个人价值的创新。它指的是个体发现或创造出相对于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而言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中小学生的创新大多属于后一层面。创新教学重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大胆提问,大胆怀疑,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前奏。教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存疑。没有学生的大胆质疑,创新思维的火花很难迸发,即使有了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很难发育成长。教师其次要给学生想象发挥的余地,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想象成为创新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在阅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创新的天空
  
  英语课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领读多。课文录音我们无可挑剔,让学生模仿纯正的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实为上策,但教师过多的领读可能会让学生变得机械而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是否该想想:在老师领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词,查过字典?对课文理解多少?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领读,讲解,那么学生不用解决生词,也就省去了查词典的麻烦;不用去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就更省去了一大麻烦。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探究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语言教学过程最终要达到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目的。预习包括对新课中出现的新单词、新词组、新句型的预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有关参考书理解新词、新句,并记录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教师对那些敢于提出预习时弄不懂的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阅读时要促使学生读出语境,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句型、新的内容;或分角色朗读,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创新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还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了圆,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纷纷发表看法,“It’s an apple/an orange/a circle/a sun/a button.”答案众多,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却说:“No. It’s a pan.”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观点的机械人了吗?反之,此刻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答案”,课堂气氛和效果及产生的影响会让人更满意。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想象、创新天空的功劳?
  
  四、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创新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强调综合性学习。英语教材每一课对“听、说、读、写”都有所侧重,但最后是要达到运用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教材相比,综合性学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英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英语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英语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在学习了初中英语第二册(上)Unit 7 Lesson 26 Paul’s Day以后,本人要求学生通过对其他同学的采访和交流写一篇My Friend’s Day,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的前提下,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凭自己的兴趣,自行决定采访的对象,自行安排采访的时间,自行查找资料,独立组织完成文章。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听、说、读、写得到了有机的结合。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1.
  [2]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与研究.2006年第1期.
  [3]刘道义等主编.(中学教科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团公司.
其他文献
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鸡的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的病原菌,其特征为呼吸啰音、咳嗽、流浆液性鼻液和气囊炎。通常与传染性支气管
摘 要: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奠基石。  关键词:情感 渗透 教学    情感是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包括一个人的感情、情绪和态度等。人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它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体验,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人的情绪体验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层次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
通过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分析和依据中兽医基础理论,分别以益母生化散和加味益母生化散为主要原料进行栓剂的制作,经过对栓剂基质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制成益母生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