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ybgt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主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几点体会作如下阐述: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差异性教学不但能让我们较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优秀的学生;C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及主动性等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一个班我将一半的学生分为A层次;四分之一的学生分为B层次;另外四分之一的学生分为C层次。而在另一个班,我将一半学生分为B层次;四分之一的学生分为A层次;另外四分之一的学生分为C层次。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站在B、C层次学生的附近,随时关注他们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学生一旦感觉到教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知识,是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
  四、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总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初步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涌入,形成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跨国公司为掌握市
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冲突以及其他引发危机的种种因素。在政府的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即危机管理中均需要考察自身的合法性问题。而对危机管理中政府合法性问题的探寻有利于我们分析政府的危机管理行为,并为建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基础性支撑。危机管理中政府必须以合法性来限制和规范权力的舒展,借此可以避免政府在危机管理中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即自身的合法性危机,同时实现由危机到契机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校数学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进行机械性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实施能力培养,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崇尚合作、完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我们将合作教学法的科学理念应用于特校数学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效果十分显著。  一、合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我深有体会。现就我在教学中关于类比思维的一点做法整理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问题分类  (一)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类比  1、在平面几何中有“已知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与平面几何相类比,平面内的三角形对应空间的四面体,边对应面,就可以拓展得到:在立体几何中“正四面体内的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期刊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很多老师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视导中,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三级分化现象严重。一是
期刊
纸笔测验,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临近期末,总要进行一些测验以查漏补缺。每次测验后,如何让学生主动消化吸收?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最佳路径,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正实现查漏补缺之效。  一、先思,启动对话的源头  每次测验完毕,教师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马上进行试卷讲评。讲评的方式往往是传统的讲解与灌输。教师一般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苦口婆心地把学生测验时出错的知识点以及注意点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唯恐学生记不住。
期刊
学生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几何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不能很好地把数和形联系起来,缺乏良好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画板》避免了抽象的说教,非常好地把数和形结合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一、树立"数与形"的观念  教授在谈数学时曾经说过"学数学学通了一定要把数和形都打通了。"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