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关注国家推进教育公平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实践教育公平的理念和政策,以切实的行动来维护教育公平。
关键词: 教育公平 位置安排 教师言语
教育公平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人生而平等,人人应有接受平等和自由的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现在的教育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比如城乡教育差距大、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问题都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着实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努力实现课堂中的教育公平。
在课堂中存在着许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只是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说在同一教室里,使用同样的教材,面对同一个教师,学生接受的当然是同样的教育。这看似很公平,其实真的做到公平了吗?
一、教室位置的安排凸显教育的公平
教师在每年开学时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学生座位的安排,每位学生都想坐到教室里的黄金位置,即教室里靠前的第二第三排,而这样的位置有限。教师在安排位置的时候,通常会按学生的身高来安排座位,然后定期地左右平移,前后不变地轮换制度。在给学生安排位置时教师总能接到家长的电话,要求给他家的孩子安排好的位置,甚至是同事和领导要求特别地关照某某学生,从而出现了特殊的“人情位置”,这就是课堂中存在的教育不公。
如一次我参加某市一所重点初中的数学教研时,学校给安排了两节课,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课的目标内容层次明晰,节奏流畅,可以用完美两字来形容。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班级的学生座位安排高低起伏不平,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的都是靠前面的学生,老师也总是青睐于前几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好像是空气一样被忽略了。课后我问了问学生,原来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座位是按照期末考试成绩来安排的,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被安排在前面的几排,学习靠后的学生被安排在教室的后面,成了教室中的另类。这样的位置安排对于学生心灵的打击和创伤是巨大的,这样的歧视性政策丝毫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反而会造成班级同学间的关心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是很危险的做法。
国外的学者比较早地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圆桌式的位置安排,这种位置安排能较好地解决由位置安排引起的教育不公。但是在现在普遍采用大班制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民主的决策,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的实际,统筹安排好学生的位置,切不可以学生受教育环境的资源进行交换和分配。
二、教师的言语关系着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传统教学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常常以自己固有的想法和观念给学生添加标签,“聪明”和“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反之就是坏学生;从来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活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甚至剥夺他们的个性和自由;喜欢上课听话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进行交流和讨论,而对于那些有坏学生标签的孩子,则会冷眼旁观,甚至在他们举手问问题时,给予不屑的眼神和冷言冷语;特别是当这些坏学生达不到要求时,有些教师会说“你真是个木头脑”“你这样学习还不如回家睡觉呢”“你的表现跟猪一样笨”等讽刺的言语。这些都是严重的教育不公,教师常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和成长的经历。当教师在课堂中一次次地伤害他们之后,他们受到这样的不公对待之后,还能积极投入学习中吗?他们会随波逐流,放任自己,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所以,教师要谨记好语暖人心,恶语伤人心。
三、教师的期待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是一项充满情感的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拥有个性和活力的孩子,师生间的交流除了在学习上的交流之外,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关注产生差异,就会导致学生的发展水平出现差异。美国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上起到很大作用。教师如果对某位学生期望值较高,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他的表现,甚至在课堂上会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讨论和学习,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对于那些缺少这种期望的学生,他们受的教育机会就会少很多,而且教师的个人期望会给学生心理暗示,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因个人的喜好和经历,对某些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从而导致教育不公平。教师课堂中的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教育资源,只有教师公平公正地分配这些资源,学生才能受到公平的教育,才能健康成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中的延续,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更是学生道德的楷模。只有教师牢固树立教育公平的意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在公平教育的机会面前发展和成长,健康人格和阳光心态才能树立,和谐的教育理想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邓银城.论教师在教育公平中的多重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2]姜雅珉.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J].成都大学学报,2008,(2).
[3]李启娣.教育公平要从细节入手[J].校长参考,2006,(2).
[4]张晖.教育公平思想溯源及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 教育公平 位置安排 教师言语
教育公平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提出:“人生而平等,人人应有接受平等和自由的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现在的教育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比如城乡教育差距大、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问题都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着实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努力实现课堂中的教育公平。
在课堂中存在着许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只是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说在同一教室里,使用同样的教材,面对同一个教师,学生接受的当然是同样的教育。这看似很公平,其实真的做到公平了吗?
一、教室位置的安排凸显教育的公平
教师在每年开学时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学生座位的安排,每位学生都想坐到教室里的黄金位置,即教室里靠前的第二第三排,而这样的位置有限。教师在安排位置的时候,通常会按学生的身高来安排座位,然后定期地左右平移,前后不变地轮换制度。在给学生安排位置时教师总能接到家长的电话,要求给他家的孩子安排好的位置,甚至是同事和领导要求特别地关照某某学生,从而出现了特殊的“人情位置”,这就是课堂中存在的教育不公。
如一次我参加某市一所重点初中的数学教研时,学校给安排了两节课,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课的目标内容层次明晰,节奏流畅,可以用完美两字来形容。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班级的学生座位安排高低起伏不平,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的都是靠前面的学生,老师也总是青睐于前几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好像是空气一样被忽略了。课后我问了问学生,原来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座位是按照期末考试成绩来安排的,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被安排在前面的几排,学习靠后的学生被安排在教室的后面,成了教室中的另类。这样的位置安排对于学生心灵的打击和创伤是巨大的,这样的歧视性政策丝毫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反而会造成班级同学间的关心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是很危险的做法。
国外的学者比较早地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圆桌式的位置安排,这种位置安排能较好地解决由位置安排引起的教育不公。但是在现在普遍采用大班制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民主的决策,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的实际,统筹安排好学生的位置,切不可以学生受教育环境的资源进行交换和分配。
二、教师的言语关系着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传统教学多采用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常常以自己固有的想法和观念给学生添加标签,“聪明”和“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反之就是坏学生;从来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活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甚至剥夺他们的个性和自由;喜欢上课听话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进行交流和讨论,而对于那些有坏学生标签的孩子,则会冷眼旁观,甚至在他们举手问问题时,给予不屑的眼神和冷言冷语;特别是当这些坏学生达不到要求时,有些教师会说“你真是个木头脑”“你这样学习还不如回家睡觉呢”“你的表现跟猪一样笨”等讽刺的言语。这些都是严重的教育不公,教师常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和成长的经历。当教师在课堂中一次次地伤害他们之后,他们受到这样的不公对待之后,还能积极投入学习中吗?他们会随波逐流,放任自己,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所以,教师要谨记好语暖人心,恶语伤人心。
三、教师的期待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是一项充满情感的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拥有个性和活力的孩子,师生间的交流除了在学习上的交流之外,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关注产生差异,就会导致学生的发展水平出现差异。美国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上起到很大作用。教师如果对某位学生期望值较高,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他的表现,甚至在课堂上会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讨论和学习,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对于那些缺少这种期望的学生,他们受的教育机会就会少很多,而且教师的个人期望会给学生心理暗示,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因个人的喜好和经历,对某些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从而导致教育不公平。教师课堂中的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教育资源,只有教师公平公正地分配这些资源,学生才能受到公平的教育,才能健康成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中的延续,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引领者,更是学生道德的楷模。只有教师牢固树立教育公平的意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在公平教育的机会面前发展和成长,健康人格和阳光心态才能树立,和谐的教育理想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邓银城.论教师在教育公平中的多重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2]姜雅珉.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如何体现教育公平[J].成都大学学报,2008,(2).
[3]李启娣.教育公平要从细节入手[J].校长参考,2006,(2).
[4]张晖.教育公平思想溯源及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