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月

来源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在中秋月下吟咏的词句。这中秋之月见证了多少年的历史啊!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中秋,是个有故事的节日。关于中秋节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他因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就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聚在一起赏月,所以从古到今人们通常会用月亮来寄托思念。除了赏月,还有设香案祈福,吃月饼等,都是中秋节特有的习俗。
  历经千年,中秋,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信中秋之月一定会永存在空中和我们的心底。
  【金老师的话】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的詩词,中秋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中秋之月,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作者紧扣“中秋之月”,以清晰的条理、清新的文笔写了中秋的历史和由来,写了中秋的故事和习俗。读着这篇文章,很容易就会让我们想起有关中秋的种种美好。是的,就像小作者写的那样,我们一定会将中秋之月永存在我们的心里。这篇佳作不正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
其他文献
书,是智慧的源泉,是天空中的北斗星,是一位指路人。我愿意在书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更愿意在书的云层中尽情翱翔。我爱读书,读书伴我成长。在我的成长之路上,还发生了许多读书趣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件事,发生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玩,其中一人提议说:“我们有这么多人,要不咱们在这里捉迷藏吧!你们说行嗎?”大伙儿一致举手赞同。可我却压根儿没听清楚,一双眼睛老早被朋友家书架上的一本本书吸引
期刊
时光流逝,黄叶片片悄然落下,在四季变迁里,我不知不觉就读五年级了。但童年的那件往事,却一直令我记忆犹新。  那年寒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回到乡下老家,那里有我们亲爱的堂哥堂姐。老家就在公路边上,村子里还有一大片松树林。几天后,爸爸妈妈和姐姐先回城里了,这里成了我梦寐以求的“乐园”。  早上,我和堂哥堂姐早早地起了床,叫上村里的孩子,来到了松树林,开启了繁忙的烤鸡工作。搭灶、拾柴……大家忙得不亦乐
期刊
小学六年即将过去,每一年的运动会留下了多少欢笑与泪水,承载了多少荣耀与梦想,书写了多少成功与失败,见证了多少感动与喜悦。其中,每一次运动会中的接力赛又是多么揪心,这项比赛我们曾留下多少遗憾?然而,今年的这次却不一样。  “砰!”只听枪声一响,跑道上的运动员不顾一切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像离弦的箭一般。第一个同学出发后,场外的加油声直冲云霄。开头两个男生是我们班公认的“飞毛腿”,果然不负众望;而女生
期刊
特邀审题、点评老师rn高级教师rn审 题 要 点 分 析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难忘的第一次”,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我们可以从这
期刊
小故事中的大视角2003年8月,我得到一条新闻线索:唐山市国税局职工龚亚辉18岁时通过全国希望工程基金会结对,资助7岁的陕北女孩冯曹琴,仅靠书信往来,整整持续了12年,直到两天
为了推动报纸副刊的改进与创新,从本期起至2006年6月,本刊与唐山劳动日报社合作开办“新时期副刊发展”栏目,并举办论文征文。“新时期副刊发展”栏目为报纸副刊研究提供一块
我第一次独自放学回家,是在五年级的第二学期。因为学校离家远,城南到城北,需要走路加乘公交,前前后后近一个小时。爷爷不放心,一直来接我。那个春天,爷爷奶奶回老家去了。而我又长了一岁,从此一个人踏上了我的漫漫回家路。  第一次自己独自回家的经历我始终忘不了。  那天,没有阳光。多雨的春季,天总是暗沉沉的。我离开了长长的放学队伍,前往一千米外的公交车站坐车。往这儿走的同学,大多有家长的陪伴。我的心里有些
期刊
定西市地处甘肃中部,所辖6县一区都是国家扶持的重点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县,全市300万人口,90%左右居住在农村,大部分农村处于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的山区和高寒阴湿的丘陵地带。在
在当今中国,铁路无疑是典型的垄断性行业。中国铁路长期具有的“高、大、半”特点,即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特点至今仍然非常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特邀审题、点评老师rn一级教师rn审 题 要 点 分 析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民风民俗.在保证文章流畅具体的基础上,能生动地突出它的特点自然是最重要的.那我们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