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山造就的“非洲艺术小镇”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认为木雕是赋予木材以生命,让那些具象或抽象的形象依附木材的坚硬质地而存在。马孔德人不这样认为,无论是拿着木薯雕着玩儿的四、五岁孩子,还是创作过数不清作品的老人,他们觉得这些他们叫做Mpingo的乌木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他们的刻刀只不过是把这些被束缚的生命解放出来。
  马孔德族是坦桑尼亚鲁夫马河畔的一个小民族,很多年前,他们发现当地千年生长、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乌木,水不侵,坚如石,于是萌发了对乌木的崇拜,世世代代以雕刻乌木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知有多少木雕大师诞生,无声无息地湮没,然后再次诞生……然而,在西方现代美学语境里,人们关注的多停留在木雕诡异的构思造型和旅游者心态下的异域风情上,也仅此而已,没有人关注其蕴含的非洲民族的精神,独特的自然观、生死观和群体观,马孔德木雕的发展沿革更没有人系统梳理研究。以至于,这类艺术品在欧洲被称作“非洲木雕”或“乌木雕”,连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由于地域相距遥远,且中华文明在近现代史上同样遭受了长期的边缘化对待,中国与马孔德木雕应该没有更多的联系。现在看来,不是没有,而是历史在等待着更深厚天成的机缘。
  马孔德木雕收藏世界第一人
  1990年,新中国第一代斯瓦西里语学者李松山、韩蓉夫妇辞去公职,以8000美金起家,住在坦桑尼亚蚊蝇肆虐没有纱窗的房子里,凭借智慧和勤劳,一点点积累着自己的财富和人生体验。他们从仅剩100美元的窘境走出,抓住一个个不是机会的机会,闯上了中非国际贸易舞台。自行车、轮胎、暖水瓶、灯泡等轻工产品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卖到了坦桑尼亚。那时李松山还不知道,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和马孔德木雕越来越近,确切地说,是他和马孔德人越来越近。
  1994年,李松山夫妇收购了坦桑尼亚政府拍卖的南方最大的一家木材厂。这样,李松山得到了马孔德木雕的原材料——乌木的采伐权。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马孔德木雕的发展走向——以前的木雕艺人个人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去完成大尺度甚至整木的雕刻,只能完成树枝、或一段树干的那种小尺寸作品。李松山知道乌木的价值,他在非洲浸染多年,更知道马孔德木雕的价值。于是他们成立了“坦桑尼亚马孔德艺术协会”和“马孔德艺术创作基地”。由李松山免费提供雕刻场地,免费为黑人艺术家提供珍贵的雕刻用木材和膳食,让马孔德艺术家自由创作。作品完成后,就地收购。
  创作大型木雕时,木雕艺人并不需要把木材树立起来,而是躺着雕刻,他们的手就是一把精准的尺子,一刀一刀地释放着他们心中的想象。上帝给世界创造了一个黑色的人种,又赠给他们一种奇特的黑色木材。乌木给马孔德人太多的灵感,任由他们为世界创造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李松山的空间和视野越来越宽广。坦桑尼亚印巴人收藏家萨利姆去世后,儿子要将父亲收藏品整体拍卖。李松山得知后,请马孔德木雕界的老艺人前去鉴别,面对大量的殖民时期木雕作品,老艺人清晰地指认出这些作品的作者和传承关系。李松山大喜,用三年的时间分期付款,高价收购了这批老作品,它们的历史沿革与自己已有的收藏相衔接,成就了李松山马孔德木雕收藏世界第一人的地位。至此,李松山和马孔德木雕的轨迹暗合在了一起。
  这也是另外一组故事的开始。
  他是坦桑尼亚人民的朋友
  李松山夫妇在坦桑尼亚居住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们曾是官员,学者和商人,在坦桑尼亚他们有自己的企业,也有“私人博物馆”。他们积极参加中非友好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坦中非民间商会,马孔德艺术协会,参加国际会议,作为坦桑尼亚总统顾问代表团成员访问中国。他们是活跃在坦桑尼亚的熟练掌握斯瓦西里语的中国人。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称“李松山先生是坦桑尼亚人民的朋友”。2013年坦桑尼亚国庆日,坦外交部授予李松山、韩蓉夫妇“坦中友好勋章”。
  中坦之间传统友谊深厚。但李松山知道,生意需要经营,友谊更需要经营。没有援助和施舍出来的友谊,只有在文化背景下的相互理解才能持久。一次,李松山正开着车,遇到了一辆送葬的灵车。同行的当地朋友让他把车停下来,然后下车扶着灵车走了一程。李松山问他:“你认识逝者?”回答说:“不认识,但死者应该永远活在活着的人中间。”这让李松山联想到马孔德木雕的一个永恒主题——先祖。
  年近九十的贝纳蒂老人是李松山眼中的“智星”,无论是政治问题还是街头遇到的咄咄怪事,贝纳蒂总是能用非洲独有的智慧向李松山讲述原由,坦桑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就是这样想的。
  同很多居住坦桑尼亚多年仍很难融入当地社会的外国人相比,李松山夫妇最大的优势是斯瓦希里语;同掌握斯瓦希里语却仍然融不入当地社会的人相比,李松山夫妇的优势则在于善于倾听和沟通。
  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懂斯瓦希里语,也不是所有人身边都有一位睿智的贝纳蒂老人。
  非洲文化崇尚祖先,这与中国传统的慎终追远观念是相通的。“生命树”木雕与中国谱牒文化非常相似;非洲文化建立在集体主义之上,造就了分享、慷慨的特质与个人的归属感,对非洲人来说,合作远比竞争重要。而这与中国人“和”的哲学观也是气脉相通。非洲木雕艺术家望云冥想,成就了一个独特的类型——云型木雕,这不也正是中国“禅”的境界么?
  而这些思想最合适的载体,正是马孔德木雕。
  1997年,中坦两国政府文化交流项目。李松山、韩蓉夫妇私人出资,代表坦桑尼亚政府在中国北京举办了大型的坦桑尼亚艺术展览,地点:故宫太庙。主题:马孔德木雕。
  2003年,李松山夫妇向长春市捐赠了547件非洲艺术藏品。主题:马孔德木雕。为此,长春市建立了“非洲马孔德艺术博物馆”,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为其撰写前言。
  2005年,李松山夫妇成就了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一宗国外艺术品捐赠收藏,157件艺术珍品得以落户北京。主题:马孔德木雕。2005年五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松山韩蓉夫妇捐赠非洲现代木雕展”。   2006年,李松山夫妇配合北京中非高峰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与文化部共同举办“从非洲走来”大型美术展。主题:马孔德木雕。
  2011年9月1日,“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在长春市落成开馆。展馆6000多平米,由中国著名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设计,著名画家黄永玉老先生题写馆名。博物馆馆藏一万两千件,这是世界上收藏马孔德木雕数量最多、水准最高的博物馆,也是中国首个外国艺术主题博物馆。捐赠者正是李松山、韩蓉夫妇。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参观后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壮观的非洲雕塑博物馆。”
  在长春,雕塑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一张金色的名片。很多长春的出租车司机也会对旅游者如数家珍一般讲解。这一切,让李松山欣慰,也让他心中更有一种急迫,他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完成。
  “努力工作的人不会老去”
  李松山夫妇有一个自己的作品要亲自雕刻。
  在坦桑尼亚时,李松山夫妇的庭院如同非洲文化沙龙,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们用斯瓦希里语交流着,友谊和信任浸润着每一个角落。直到有一天,李松山对自己说:“要回家了。”他仍然在想,要把这个庭院和庭院中的友情带回去,带回北京,带回自己的家。那时,他就萌发了信念,一定要在北京建一个中非文化交流中心。
  “让中国人认识非洲,同时也让非洲人认识到中国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说者易,做者难。难就难在需要搭建一个传播非洲文化艺术和中非文化交流的民间平台。李松山把这个责任放到了自己肩上。他把地点选在了艺术家云集的北京宋庄。
  这的确是一个需要他亲自雕刻的作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一样这么深刻了解自己的作品什么样子。20亩地面积的建筑群,建筑样式,功能,水暖电气、建筑材料都在他的设想之中。可以说,他的心思浸润在每一块石头,每一缕光线中。
  高举架的创作单元,便于艺术家创作作品;演讲厅,政府会议和民间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各处“节能”的创意也源自非洲,他们用铁索,将雨水从屋顶顺流下来,收集到一个水池中以备用;歪戴帽的多功能圆形主体建筑,更会让非洲朋友如同回到自己的家乡。李松山把她命名为“非洲艺术小镇”。
  2012年7月,坦桑尼亚外交部长门贝先生亲临为“非洲艺术小镇”奠基。同年10月正式动工。孰料,一个月之后,李松山便病倒了,经过检查才发现,是结肠癌,有转移。腹痛难耐,他在外地开会期间动了手术。2012年12月26日,手术的前一天,李松山执意让夫人韩蓉回京替他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手术时,老伴不在这位当时72岁的老人身边,周边的亲朋好友真有不解。术后苏醒过来,李松山给夫人拨通电话:“一切都好,没事。”北京和非洲的朋友们都给他带来了亲切的问候,九天之后,李松山独自坐飞机回到了北京,他惦记着刚刚动工的“非洲艺术小镇”。
  术后的化疗只进行了一半便中止了,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化疗让李松山没有一点儿气力,他要留下气力给“非洲艺术小镇”,而不是对抗病魔。最虚弱的时候,李松山拿不动一个水壶,却能在工地上尚未修好的台阶上一趟趟上下。
  李松山在坦桑尼亚有个黑人“干儿子”,他叫 JOSEPH。得知李松山生病后,JOSEPH同他的母亲和妻子多方寻求,找到坦国最著名的郎中为他开了坦桑尼亚草药又专程送来北京。李松山每天吃四次坦药。八个多月过去了,转移了的肿瘤并没有长的很快,说来也怪,他的脸色从化疗时的灰黑色变得红润了起来。今年6月国家领导人访问坦桑尼亚,在会见基奎特总统时很赞赏地提起送药这件事,基奎特总统微笑着回答说:“李松山也是我的朋友。”
  “非洲艺术小镇”还没有落成,很多钟情于非洲文化的人就闻讯赶来。他们有的去过非洲,有的没有去过,只是对非洲文化感兴趣。马孔德木雕,非洲壁画,特别是李松山的经历,让他们眼界大开。一位朋友特意送来一块可以镌刻“非洲小镇”的大石头。在李松山夫妇心中,真正的民间外交就应该扎扎实实来自民间。
  2014年10月21日下午,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的国事访问。22日傍晚总统车队赶往北京宋庄画家村,他要为中国朋友李松山的“非洲艺术小镇”揭牌并演讲。中外来宾200多人列队欢迎总统一行,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国旗高高飘扬,小镇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在花园里演奏着“美丽的茉莉花”……在华非洲留学生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欢迎自己的领袖,在铺着红地毯小镇的中心大道的两侧是“中坦建交5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非洲讲堂”的画廊展出了景德镇学院师生创作的“非洲情怀陶瓷展”;会议厅里正在放映着为纪念中坦建交50周年大型纪录片“情系坦桑”。
  晚上6点,总统夫妇来了,他们揭开了总统为“非洲艺术小镇”剪彩铜牌上的红纱……两国大使,官员和中外朋友,还有从非洲回来的华侨朋友们,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总统非常兴奋,他紧紧地拉着李松山的手,总统夫人挽着韩蓉的手臂,边走边说:“祝贺你们建造了美丽的‘非洲艺术小镇’,你的身体好吗?好几年不见了,我们很想念你们。”小镇沸腾了,大家沉浸在中坦交往的情谊之中。50年了李松山夫妇始终同坦桑尼亚朋友在一起,显然,他们很激动。
  当基奎特总统步入非洲讲堂二楼大厅时,他被那充满非洲风情的大厅所震撼,看着正面八米的高墙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绘画,他不无自豪地问身边陪伴的李松山,“这些都是咱们坦桑尼亚的汀嘎汀嘎画吧?”又看着用坦桑鸡翅木镶嵌的错落有致的屋顶,总统深情地感叹小镇建筑独具匠心的设计。这是来自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是对非洲艺术的吸纳和创新,它是中非友谊在中国的见证。
  总统落座,李松山用斯瓦希里语致辞,“……在坦桑尼亚的几十年里,我们曾艰苦卓绝,努力奋斗,不负使命。我们每时每刻都想念自己的祖国,今天在中国我们又思念第二故乡坦桑尼亚,这种思念经常使我们流泪,使我们感觉心在疼痛。为了加深中坦友谊,加强中非艺术的传播,更为了寄托我们对坦桑尼亚——这个第二故乡的思念,我和夫人自己规划,投资建设,倾其所有,夜以继日,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非洲艺术小镇’的建设。基奎特总统为非洲小镇揭牌,是小镇的良好开端,坦桑尼亚人民没有忘记我们,基奎特总统今天以老朋友的身份来看望我们,让我们十分感动………”在座的大部分中国人听不懂斯语,但能感受到李松山语调中的真挚与深沉。在临近结束时,李松山的一句话令在座的非洲朋友们兴奋起来,大家用力地鼓掌。有人低声问同样精通斯瓦希里语的李松山先生的夫人韩蓉,她微笑着解释道:“他说了一句为中坦友好工作共勉的坦桑尼亚谚语,努力工作的人不会老去。”
  总统开始了二十五分钟的热情演讲,总统说:“国父尼雷尔告诉我们,坦桑尼亚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朋友,但中国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中国同坦桑尼亚的交往不仅仅在商贸,还有文化,还有人民间的交往。50年来,我们两国风雨同舟,同舟共济。自1978年起,李松山在坦桑尼亚居住工作了25年,年长回到中国。70岁的他决定在北京修建‘非洲艺术小镇’。小镇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化,艺术,旅游和商贸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会拉近中国人民同非洲各国人民的距离,促使中非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小镇是中坦兄弟情谊的结晶,是真诚友谊的果实。李松山教授和韩蓉博士是坦桑尼亚的伟大的朋友……”
  责任编辑 梁伟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文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理论方面分析了目前
交通违法行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将交通违法行为与征信系统挂钩的呼声也越来越多.国务院2012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
期刊
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使计算机指点装置得到了广泛使用。常用的指点装置是鼠标,但其大量使用导致了各种疲劳现象及肌肉骨骼不适的问题,所以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备择装置。当前备
当今社会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当今社会需求以下标准的专业人才,如规格多、层次多、基础厚和口径厚,我国高
还记得那个老气横秋的GX7吗?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就请彻底忘记它,因为以GX7为基础改进而来的远景SUV,表现绝对出乎意料。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高考“弃考”以其独特的面貌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高考弃考现象的研究,不仅能了解当前我国高考弃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法学教育形式,但这并没有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都要求我国存在一种高层次的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有效评估通航公司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与运行控制能力,掌握电力巡检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的安全水平,本文结合通航公司直升机电力巡检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及应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整车控制器在整车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整车控制器(VCU)的功能框架及软件的工作流程,对了解整车如何运作及
期刊
当今世界各国对现代远程教育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也正蓬勃发展,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远程教育,就在于其手段适合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需要,其教学模式能够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