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提升地理课堂提问的技能一直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笔者从课堂提问前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等三个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技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技能;探讨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能掌握教师的教学意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如果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提问的时机不恰当,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使得课堂提问教学形同虚设。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技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备教材是课堂有效提问的前提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再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對地理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难易适中的课堂提问,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
在课堂提问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我们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对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课时,就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什么叫区域?②区域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呢?③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的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呢?④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⑤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我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紧逼,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直指教学的中心。这些问题的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
俗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充分地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上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教”的情绪以及学生“学”的情绪。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就将问题的答案公布了;或者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往往只限定了唯一的答案。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激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主动思考的意识,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过分的依赖教师或者束缚于课本,这样就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摆脱对课本的束缚和对教师的依赖,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才会摆脱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了精神负担,思维自然活跃起来了。
例如,笔者在教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以及应用后,提出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你怎样选择最快的路线让警车前往出事地点呢?问题提出以后,我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探讨、交流,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课堂上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教学氛围极为活跃。有的同学说:可以制定这样的路线: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通知附近的巡警车。马上与同学反驳:这样太笼统了,应该是这样的: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我没有就此停止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继续探讨,看看是否有更加完善的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同学提出了更加完善与系统的方案: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听到同学们的谈论,我满意的点点头。在问题提出以后,我做了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自由的讨论、探究,在讨论中使得他们的思维豁然开朗。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用眼神、用动作(点头、微笑)对同学们的见解进行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在这样的课堂提问氛围中,学生才能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思维。
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设计提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从而主动去学习、去探究,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记忆与理解,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到枯燥与乏味。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地理信息技术》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介绍了一个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案列: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案例介绍完,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他们对遥感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飞机遥感影像图,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阻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
听完案例介绍、看完多媒体播放的遥感画面,同学们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于是在同学们高昂的热情下,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遥感技术具有哪些优越性呢? ②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③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这样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学参与谈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变得极为活跃了。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具体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而且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一点,提问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35).
[2]谢秉群.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提问的新要求[J].文理导航,2011(10).
[3]袁焕凤.注重课堂提问高效地理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技能;探讨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能掌握教师的教学意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如果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提问的时机不恰当,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使得课堂提问教学形同虚设。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技能,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备教材是课堂有效提问的前提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再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對地理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难易适中的课堂提问,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
在课堂提问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我们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对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课时,就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什么叫区域?②区域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呢?③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的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呢?④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⑤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我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紧逼,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直指教学的中心。这些问题的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
俗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充分地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上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教”的情绪以及学生“学”的情绪。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就将问题的答案公布了;或者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往往只限定了唯一的答案。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激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主动思考的意识,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过分的依赖教师或者束缚于课本,这样就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摆脱对课本的束缚和对教师的依赖,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并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才会摆脱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了精神负担,思维自然活跃起来了。
例如,笔者在教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以及应用后,提出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你怎样选择最快的路线让警车前往出事地点呢?问题提出以后,我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探讨、交流,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课堂上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教学氛围极为活跃。有的同学说:可以制定这样的路线: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通知附近的巡警车。马上与同学反驳:这样太笼统了,应该是这样的: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我没有就此停止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继续探讨,看看是否有更加完善的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同学提出了更加完善与系统的方案: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听到同学们的谈论,我满意的点点头。在问题提出以后,我做了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自由的讨论、探究,在讨论中使得他们的思维豁然开朗。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用眼神、用动作(点头、微笑)对同学们的见解进行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在这样的课堂提问氛围中,学生才能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思维。
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设计提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从而主动去学习、去探究,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记忆与理解,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到枯燥与乏味。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地理信息技术》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介绍了一个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案列: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案例介绍完,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他们对遥感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飞机遥感影像图,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阻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
听完案例介绍、看完多媒体播放的遥感画面,同学们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于是在同学们高昂的热情下,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遥感技术具有哪些优越性呢? ②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③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这样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学参与谈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变得极为活跃了。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具体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而且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一点,提问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35).
[2]谢秉群.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提问的新要求[J].文理导航,2011(10).
[3]袁焕凤.注重课堂提问高效地理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