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风认识的7大误区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常与年龄、性别、种族有关,而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诱发中风。科学认识中风,做好中风病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对中风病认识不足,甚至误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中风是一种病
  中风不是一种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或俗称,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其中前两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4种属于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诚然,中风的主要侵袭对象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中风发病55岁以后每10年增加一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风对于年轻人就无碍。事实上,年轻人同样可遭受其害,而且近年来该病还不断“年轻化”,甚至儿童亦可患中风。年轻人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以及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习惯等。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年轻人拒中风于门外的关键。
  
  误区三:瘦人不会得中风
  美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会增加心房纤颤的风险。心房纤颤引起的心律不齐可能导致中风,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将会导致死亡。胖人的确比瘦人更容易得中风,但并不代表瘦人不会得,只是几率略少。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血压、动脉硬化正是引起中风的罪魁祸首。此外,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还发现,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是中风的一大祸根,而瘦人往往摄入蛋白质偏少,故更应当心中风临身。
  
  误区四:血压低或正常者不会得中风
  诚然,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病人易患出血性中风,但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液循环就会减少,导致脑血管发生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此外,血压过低,还可能造成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与纤维蛋白沉积,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血栓而发生脑血管病,医学上称为脑梗死,这就是血压不高或者血压低的人也会得中风的原因。
  
  误区五:中风治好后不会再发
  其实不然,中风很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5%,而且还有多次复发者。这是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某些中风事实上是一些内科疾病的合并症,只有将这些内科疾病有效控制,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才能减少中风再发。
  
  误区六:父母患中风子女也会得
  中风并非遗传病,仅有一部分中风具有遗传倾向。因此,中风患者的子女不必忧心忡忡。但应指出,这些人患中风的危险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为此,他们应加强自我保健,认真、积极地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
  
  误区七:中风病人要静养
  其实中风病人静养,不但影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而且还易造成废用综合征:瘫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有赖于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与肢体之间神经通道的促通,这种通道的建立只有对肢体进行不断有效的刺激才能完成。因此,中风病人应早期进行康复运动锻炼,只要病情稳定(一般在发病后3~5天),就应开始康复锻炼活动。
  预防中风应纠正上述几点错误认识,平时对饮食调补、情绪调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也应关注,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治疗内科系统疾病,定期做健康检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其他文献
我已年过花甲,但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腰直脖正,手足灵便,思维敏捷,很少生病,究其原因,应归功于“健身八妙招”。这八妙招虽是小功法,却有大功效,坚持操练,大有裨益。1.撮谷道。撮谷道俗称提肛缩肾,就是作肛门收缩上提的一种保健方法。其法简易,行之有效,不受时间、场地、环境的制约。方法:吸气时稍用意着力,肛门连同会阴收缩上提,如忍大便状;呼气时放松。日行多次,每次20下,站卧均可。功效:促进血液循环,锻
人类发明自行车至今仅200余年,然而今日,自行车不但已成为廉价普及的大众化交通工具,而且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工具。有些西方发达国家,极力倡导用骑车代替小汽车,目前就有在城区街道上,只见悠悠骑车人,看不到汽车奔驰而过了。可见现代社会并非淘汰自行车,而是骑车人越来越兴旺。骑车,包括室内“动感”单车——Spinning运动,它与健身跑一样是一种周期性有氧运动,备受推崇,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因
在我国北方,家家户户总要在初冬之时贮存一些大白菜,以备冬季及来年开春蔬菜淡季食用。  我国是白菜的故乡,从西安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白菜籽,据说已有六千多年历史。我国古时,白菜又名“菘”,因此国际植物学界把白菜称为“中国菘”。  就白菜营养含量而言,蛋白质、脂肪、糖及维生素、矿物质均不算高,但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使人们对它特别垂青。据测定,白菜含有90%以上的纤维素。纤维素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
香油的神奇功效香油不仅应用于饮食,在医疗界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香油中含有较多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丰富维生素E,它能软化血管、保持血管弹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有利于维持细胞膜完整的功能正常,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富含卵磷脂,不仅滋润皮肤,而且祛斑,尤其是老年斑。中老年人久用香油,可预防脱发及过早白发,并且可以起到保护牙龈和口腔的作用。深受便秘之苦的人,早晚空腹喝一口香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先前的鲜花丽叶早已凋谢飘零。而蜡梅却傲霜斗雪,独占枝头,满树繁花,一派生机勃勃。那蜜蕊黄瓣,顶寒怒放的花朵,那姿色婀娜,迎风摇曳的枝条,多么俏丽端庄,形态俊逸,为冬令园景的重要花木。蜡梅,又称黄梅、香梅、寒客等。蜡梅,名梅而实非梅,它既非“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梅,也不是人们通常提到“十里梅花香雪海”中的梅,那些均指的是结青梅的梅,蜡梅虽能结实,却不能吃。在某些美术作品中,竟
对女人来说,补充钙质不仅意味着存储一笔健康财富,还能像不断添加钢筋水泥一样,坚固女人的爱情城堡!为什么?原来,身体里充足的钙质,可以让女人散发出由内至外的光彩!随着年岁的增长,骨头中的钙质不断流失,如果不及时加以补充的话,骨头里的“钙质银行”会日益虚空,发生“骨质疏松症”,甚至最后“资不抵债”,发生骨折,那时不仅是我们的美貌,还有健康,都将无法挽回。“正所谓窈窕淑女,女子好逑。”在生活中,我们总是
实际上,夫妻间的亲昵爱抚是一种人际性行为,始终涉及夫妻双方的感受和体验,在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夫妻间的示爱和亲近行为。爱情生理学已经证明,夫妻间的亲密交往应该包括语言、视觉和嗅觉等多种形式,当夫妻做爱时,身体的直接接触能引起最强烈的爱恋情结。缺乏这一行为是导致夫妻感情冷漠的原因之一。其次,它是夫妻性兴奋的手段之一,是性交前的身心准备。触摸是人类最基本的性行为之一,是性唤起最方便、最有
读书之乐——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增加智慧,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生命中快乐的追求。  想象之乐——构思未来社会生活的美景,勤于幻想,乐于思维,是生命的添加剂。  知足常乐——有衣得暖胜似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闲暇无事鉴书篇,名也不贪利也不贪;不是神仙胜似仙,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动中取乐——少吃药,多运动;莫偷
王大伯退休之后,发觉自己的眼睛越来越昏花,特别是到了夜间,看东西也不那么清楚了,显得很费力。他听同事介绍,鱼肝油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不仅能防治眼睛昏花症,而且能补充钙质,防止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腰腿痛,是老年人健康保健的滋补营养药品。王大伯一听,高兴地拔腿就走,到药店买了2瓶浓缩鱼肝油丸。回到家里,他拧开药瓶盖子,取出软木塞,倒出药丸,暗自思量:“这黄豆般的丸子是补药,可是这么小。多吃几粒可以
每逢新春,尤其是元宵节,许多人家的门口挂起了灯彩,各具风采的灯彩给传统佳节增添了热烈和喜庆,也使人们在浓浓的年味中尽情领略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灯彩是中国过年最具喜庆和吉祥氛围的象征物,尤其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有张灯赏灯的习俗。元宵张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立起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初唐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诗:“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