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治疗累及腔静脉旁部肝肿瘤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治疗累及腔静脉旁部肝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72例累及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患者中,肝恶性肿瘤49例,肝良性肿瘤23例;43例肿瘤超出肝尾状叶范围,29例肿瘤局限于肝尾状叶。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行经前入路单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或肝中叶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肝血流阻断方式、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肝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缘。(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结果

(1)手术情况:7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72例患者中,17例行单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其中2例行第一肝门阻断、13例行第一肝门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42例行肝Ⅳ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其中12例行第一肝门阻断、27例行第一肝门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3例行肝Ⅳ、Ⅴ、Ⅷ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其中2例行第一肝门阻断、11例行第一肝门联合选择性肝静脉阻断。72例患者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205 min(120~445 min)、49 min(24~139 min)、800 mL(200~5 000 mL)、41例;其中17例行单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5 min(140~345 min)、52 min(29~75 min)、700 mL(200~3 000 mL)、10例,42例行肝Ⅳ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 min(120~370 min)、48 min(24~120 min)、675 mL(200~36 00 mL)、21例,13例行肝Ⅳ、Ⅴ、Ⅷ段联合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0 min(145~300 min)、50 min(26~139 min)、1 000 mL(300~5 000 mL)、10例。(2)术后恢复情况:7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 d(7~18 d)。72例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区积液7例、腹腔积液5例、出血4例、胆汁漏4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1例。4例出血患者行再次手术止血。其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9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中,9例患者手术切缘>5 mm,11例为1~5 mm,27例无手术切缘但肿瘤完整切除,2例切除过程中肿瘤破裂。(4)随访情况:7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1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49例肝恶性肿瘤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5%、61.1%、36.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3%、40.7%、27.1%。23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康生存。

结论

经前入路肝尾状叶全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有效,适合切除位于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的肿瘤和累及肝中叶的尾状叶肿瘤。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观察指标:(1)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肝癌组织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配比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116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6例患者采用倾向评分配比:58例患者采用ERAS围术期处理措施,设为ERAS组;58例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措施,设为对照组。ERAS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ERAS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