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自2005年开始共同发布中国PMI数据。PMI指数对经济总量的先行引导预示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生产计划指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PMI的基本构成,通过研究我国PMI指数的引导关系与GDP的月度总量指标,分析我国PMI指数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先行引导作用,检验我国PMI指数对经济总量变化的引导效率,厘清了PMI指数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PMI;基本构成;引导关系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45-02
采购经理指数,英文全称purchasing manager index,是采用互联网形式对企业采购经理发放月度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编制的一个月度指数,区间是在[0,100%],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
采购经理指数分为制造类企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类企业采购经理指数,前者针对制造类行业为大类,各个子行业按照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进行分配。企业问卷调查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
单个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其中计算方法设计如下:
PMI主要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
假设制造行业中有甲、乙以及其他行业,甲乙行业增加值占总的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a%、b%,那么,所有制造类企业发放问卷总数为N,这两类行业所发放的问卷数目即为a%*N,b%*N。在行业内部,具体企业抽选根据其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概率抽取。将问卷项目中选择增加的企业赋值为1,将选择持平的企业选择为0.5,将选择减少的企业选择为0。
PMI综合指数=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可以看出,当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增加选项时,各单项指数偏向于大于50%,所以,PMI综合指数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一、文献综述
陈琼、汝宜红(2006)介绍和分析了采购经理指数的背景含义,深入论述了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运行的指导功能。于颖、蔡进(2008)通过实证分析对PMI指数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赵薇(2009)从PMI的国外发展现状、国内现状及重要性和前景三方面,阐述和比较了这一指数。唐琴琴(2012)针对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PMI指数的统计特点。本文综合以前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季度GDP,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总量与PMI指数的关系,实证分析PMI的引导效率问题。
二、数据及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8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3季度的季度PMI平均值,经济指标选择GDP和三大产业的增长率来考察PMI指数对我国经济状况的预测情况。其中,GDP采用2008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3季度的数据,PMI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采用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PMI的月度数据为该季度PMI的算术平均值。
从图2可以看出,2008年第4季度PMI达到一个低谷,紧接着2009年1季度经济达到一个谷底;2009年第4季度PMI达到一个峰值,随后2010年1季度经济达到一次峰值。从总体上看,PMI指数的变动对经济有明显的预示作用,从几个峰值和低谷看,PMI大概领先GDP一个季度。
对PMI指数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运用VAR模型,本文发现,PMI的一阶滞后项与二阶滞后项对城镇固定资产的系数均为显著,所以,PMI的一阶滞后项和二阶滞后项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PMI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有着较强的前期预示作用。投资作为我国GDP组成的一部分,在历年GDP增长中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PMI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引导作用也就是作为经济总量的引导预示作用。
三、结论以及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PMI指数对经济总量拥有较强的预示作用,其中,对GDP大约提前一个季度的显著的引导预示作用,对城镇固定投资有着迅速的引导预示作用。PMI包含了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新订单是关于社会总需求的因素,生产量、存货、从业人员等是关于社会总供给的因素。所以,当PMI指数显著提高时,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方面预示着未来经济总量的稳步上升。PMI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我国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宏观调控政策,防范过大的经济波动,调控经济发展预期,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PMI指数对于市场经济其他经济主体也有较强的预示作用,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抓住发展机会,规避市场风险,繁荣市场经济。所以,PMI指数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结果也表明,我国PMI指数已经发挥明显的先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琼、汝宜红.论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运行的指示功能[J].统计与决策,2006,(22):54-56.
[2] 赵薇.PMI的现状及国内外对比[J].统计与决策,2009,(24):31-32.
[3] 唐琴琴. PMI指数的应用[J].商,2012,(07):21-22.
[4] 全书弘. 从我国PMI分项指标看中国经济的“危”与“机”[J].中国市场,2012,(39):25-26.
关键词:PMI;基本构成;引导关系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45-02
采购经理指数,英文全称purchasing manager index,是采用互联网形式对企业采购经理发放月度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编制的一个月度指数,区间是在[0,100%],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
采购经理指数分为制造类企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类企业采购经理指数,前者针对制造类行业为大类,各个子行业按照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进行分配。企业问卷调查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
单个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其中计算方法设计如下:
PMI主要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
假设制造行业中有甲、乙以及其他行业,甲乙行业增加值占总的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a%、b%,那么,所有制造类企业发放问卷总数为N,这两类行业所发放的问卷数目即为a%*N,b%*N。在行业内部,具体企业抽选根据其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概率抽取。将问卷项目中选择增加的企业赋值为1,将选择持平的企业选择为0.5,将选择减少的企业选择为0。
PMI综合指数=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可以看出,当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增加选项时,各单项指数偏向于大于50%,所以,PMI综合指数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一、文献综述
陈琼、汝宜红(2006)介绍和分析了采购经理指数的背景含义,深入论述了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运行的指导功能。于颖、蔡进(2008)通过实证分析对PMI指数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赵薇(2009)从PMI的国外发展现状、国内现状及重要性和前景三方面,阐述和比较了这一指数。唐琴琴(2012)针对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PMI指数的统计特点。本文综合以前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季度GDP,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总量与PMI指数的关系,实证分析PMI的引导效率问题。
二、数据及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8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3季度的季度PMI平均值,经济指标选择GDP和三大产业的增长率来考察PMI指数对我国经济状况的预测情况。其中,GDP采用2008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3季度的数据,PMI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采用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PMI的月度数据为该季度PMI的算术平均值。
从图2可以看出,2008年第4季度PMI达到一个低谷,紧接着2009年1季度经济达到一个谷底;2009年第4季度PMI达到一个峰值,随后2010年1季度经济达到一次峰值。从总体上看,PMI指数的变动对经济有明显的预示作用,从几个峰值和低谷看,PMI大概领先GDP一个季度。
对PMI指数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运用VAR模型,本文发现,PMI的一阶滞后项与二阶滞后项对城镇固定资产的系数均为显著,所以,PMI的一阶滞后项和二阶滞后项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PMI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有着较强的前期预示作用。投资作为我国GDP组成的一部分,在历年GDP增长中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PMI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引导作用也就是作为经济总量的引导预示作用。
三、结论以及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PMI指数对经济总量拥有较强的预示作用,其中,对GDP大约提前一个季度的显著的引导预示作用,对城镇固定投资有着迅速的引导预示作用。PMI包含了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新订单是关于社会总需求的因素,生产量、存货、从业人员等是关于社会总供给的因素。所以,当PMI指数显著提高时,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方面预示着未来经济总量的稳步上升。PMI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我国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宏观调控政策,防范过大的经济波动,调控经济发展预期,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PMI指数对于市场经济其他经济主体也有较强的预示作用,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抓住发展机会,规避市场风险,繁荣市场经济。所以,PMI指数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结果也表明,我国PMI指数已经发挥明显的先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琼、汝宜红.论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运行的指示功能[J].统计与决策,2006,(22):54-56.
[2] 赵薇.PMI的现状及国内外对比[J].统计与决策,2009,(24):31-32.
[3] 唐琴琴. PMI指数的应用[J].商,2012,(07):21-22.
[4] 全书弘. 从我国PMI分项指标看中国经济的“危”与“机”[J].中国市场,2012,(3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