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读”和“写”作为一种教育生活的方式,这真是一种美妙的生命存在。
行走读写间,我们不仅可以与伟大对话,更可以和自己、和孩子、和成长、和岁月对话。于是,我们在共读共写中,实现共同生活,拥有着相同的语言密码,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我的讲述就从我们雨滴班的第一次家长会开始吧。
2012年的秋天,我和这样的一群孩子相遇,这是一群“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为了尽快建立班级图书角,我们召开了雨滴班第一次家长会。我带给家长朋友的是绘本故事《给你的祝愿》。家长会之后,我们网购了整套的“海豚花园”绘本,开启了我们的读写绘生活之旅。
第二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绘本《最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关于阅读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引导孩子们去热爱阅读的书。主人公是一个9岁的名叫布克的穷人家的小男孩。绘本的封面上,这个布克怀中紧紧地抱着一本书——这是他心中的梦想,是他此刻最想做的事。我清晰地记得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在封底写道——我们都提着这灯的。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节。三月开启的“布克节”里,小雨滴们争当“读书小
明星”。
在春天里读书
在春天里读书,读出春的味道,让知识发芽。书中有神奇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分享。书中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来发现。在春天里读书,在春天里成长,读出书的芬芳,让生活精彩绽放。
“在春天里读书”,小雨滴们来到缝山针公园,在大自然中读书,登上缝山针,一览众山小,学会“在无字句处读书”。我们请“故事妈妈进课堂”,推进亲子共读,使读书成为孩子们一种“如呼吸般自然的需要”。
午读时光总是最惬意的。孩子们每天和一册精美的绘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隽永的音乐、一方暖暖的阳光相遇,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每年的“布克节”,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主题。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希望“和书成为好朋友”,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希望“快乐阅读,幸福生活”,四年级我们的主题是“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五年级我们的主题则是“拥有一本自己的书”。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用美好开启黎明。于是,儿歌、童谣伴着孩子们走过粉红的低年级;儿童诗歌、经典诗文点缀着孩子们草绿的中年级;农历节气诗词、精选论语等内容是我们在天蓝的高年级所要诵读的。在这样的诵读中,我和孩子们的生命相互编织,书写着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点滴
故事。
“路谣”是我们在二年级时的班级课程。我们引导孩子将自己在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用儿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吧。
小黑狗
小黑狗,路边跑,见了人,不乱叫。尾巴摇,真可爱,好像说,早早早。
大铲车
大铲车,嗓门大,轰隆隆,把雷打。张着嘴,把土吞,妈呀,它的胃口可真大。
哈气
小嘴巴,真调皮,一说话,冒白气。鼻子消防员,救火跑得急,洒水流鼻涕,原来是哈气。
……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网购了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我们用一年的时间,穿行在金子美玲那美好的诗篇中。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下面这则“踏书事件”就是令我久久难以释怀的一件:
上午第三节课之后,班里几个孩子匆匆来办公室,告诉我说几个孩子正在那儿踩踏雨萱的卷纸、练习本。
“老师,他们都把雨萱的本子踩得稀巴烂了。”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倒不是说事情多大,而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涉及到孩子的精神、品质。
对于雨萱,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无情”,大有众矢之的、斩尽杀绝之感。
我到教室的时候,雨萱的桌下已经是一片狼藉。和以往地上满是垃圾不同的是,这一次雨萱桌斗里的东西良莠并存,一股脑儿地洒落一地。
几个孩子远远地看着,并没有人主动帮助捡拾。和我想的一样,雨萱不在教室。“快,帮助雨萱收拾一下。”我说。
这时,第四节课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三四个孩子在我的督促下,帮着雨萱捡拾着地上掉落的各种书、本、纸、笔……
此刻,雨萱也从外面匆匆跑进了教室,看到地上的东西,似乎也没有多少惊讶,弯腰一并捡拾起来。
科任老师过来了,我退了出去。
课下,我了解了情况。雨萱的一贯表现,似乎让人到了无语的地步。只是,今天的事情似乎有些“过度”了。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孩子的尊严,以及学会尊重的道德底线。
午读后,我们抽时间讨论了上午发生的“踩踏书本”事件。
原来,是峰玮和雨萱发生了一些纠纷。于是,趁着雨萱不在教室的时候,峰玮抽出雨萱的书包,把雨萱的东西洒落一地。
和他一起的还有几个男孩子,不过,最后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峰玮的身上。
我问这几个孩子都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
这次,依然没有人愿意回答我。于是,我将问题抛给了班里其他的孩子。
“可能是因为他们太恨雨萱了。”一个孩子说。
“这个‘恨’字可有千斤重啊。”我说。
“也许是因为雨萱经常偷拿大家的东西,大家都不喜欢她。”另一个孩子说。
我让雨萱也好好想一想。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别人行为自有不当的地方,但是,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不足。
我对班里所有的孩子们说,今天晚上就写一篇特殊的日记。主题就定为《我想说……》。而且,我临时调整了第二天的晨诵,以《踏》为题,进行一次主题晨诵。
踏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字。
当它读作tā时,
我想到的是踏实;
当它读作tà时,
我想到的是踏青与踏歌。
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字。 脚踏实地,
告诉我们的是一种道理。
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进步,
才可以取得成功。
这是一个很美的字。
踏春而歌,
走进大自然,
在渐渐苏醒的花草丛间,
感受生命的灵动与美好。
可是,这也是一个让人伤心的字。
踩踏花草,
我们也将文明踩在脚底;
践踏书本,
我们更将思索踏在足下。
踩在脚底的应该是黑暗与
丑陋,
踏在足下的应该是困难与
荆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我们抬起脚时,
踏出的应该是一串七彩的
脚印,
多彩的人生。
读完这首诗,孩子们都明白,今天的晨诵和昨天班里发生的事情有关。我们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读。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字。”不同的读音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境界。我希望借此打开孩子们的视野、思路。
“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字。”找到了一张很大气的图片。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图文并茂”,效果又会怎样?
“这是一个很美的字。”选择的图片上正好有“春暖花开”的字样。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常和孩子们一起听的《春暖花开》,于是,插进来。不得不折服于音乐的魅力,当孩子们将这一小节读完的时候,歌曲正巧到了高潮部分——“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一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聆听,感受着美好的氤氲。
“可是,这也是一个让人伤心的字。”我们谈到“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我们谈到“举手投足,彰显涵养”。
小诗的最后一个小节“升华主题”。在小诗中,我告诉孩子们什么东西应该被我们踩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七彩的人生就是从跬步之中建构而成。
依然是昨天的每周期语,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背景之中再来读的时候,感觉也便有些迥
异了。
树,因为有了伙伴而开心;树叶宝宝,一天天悄悄长大。学校门前大杨树上的毛毛虫已经好肥好肥,春天来了呀。你、我还有他,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你、我还有他,我们不一样,我们却很亲。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雨滴”。亲爱的孩子们啊,你(我)也有一个骄傲的名字,这个名字全世界爱你(我)的人都知道。(第四周)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我们不一样,我们却很亲”。当我再次强调这两句话的时候,似乎别有一番韵味了。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会思考,学会将心比心,学会尊重与理解,学会做事的尺度——学会如何做人并积极悦纳他人!
四年级开始,我们走进了《唐诗三百首》。我们希望用这本书培植雨滴班的核心素养“坚持”。“挑战不可能”是我们为这个课程精心选择的题目。
我们还撰写了主题诗《没有什么不可能》:
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飞上蓝天,潜入海底,昨日的梦想,今天都成了现实。
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小小毛虫,破茧成蝶,曾经的心愿,已经绽放出美丽。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小小雨滴,坚持努力,一天又一天,滴穿一块大青石。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唐诗三百,日日吟诵,一点又一点,蚂蚁啃下硬骨头。
我们读唐诗、吟唐诗、唱唐诗、写唐诗,并以《文字王国历险记之穿越唐诗》的师生共写为载体,记录我们共同走过的书香岁月。
四年级下学期,在“挑战不可能”的主题诗《没有什么不可能》基础上,我们又创编了“行动在路上”的加油诗,继续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
一切皆有可能
——雨滴班挑战不可能加油诗
春天因为有梦想 / 才会破土萌发 / 鹅黄 嫩绿 / 用绽放的花朵 / 证明自己的朝向
夏天因为有梦想 / 才会愈演愈烈 / 姹紫 嫣红 / 用辛勤的汗水 / 挑战一个不可能
秋天因为有梦想 / 才会麦浪起舞 / 饱满 金黄 / 用丰登的五谷 / 吟唱劳作的欢歌
我们因为执著/继续在路上 / 边走 边唱 / 将一切皆有可能 / 写在骄傲自信的脸上
结合“挑战不可能”课程,我对原有期末评语进行了变革。我用唐诗仿写的形式,承载浓浓的期待。
《期李念》博学强识理自强,诗词歌赋念吟唱。天资聪慧潜学心,冰清玉洁自雅芳。
《期可真》闲持一卷深,信步苔色浅。博古观千载,通今游四海。
《期浩冉》自由岁寒心,亦有灵巧气。方正如搭石,大器安可仰。
《期金琦》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花自吐芬芳,树然成栋梁。
《期璨玮》日光璀璨邀君行,红树笑迎晓路开。宝剑尚未锋芒现,只因卧薪未到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这首诗作为我们在“挑战不可能”课程——《唐诗三百首》中诵读的最后一首,也富有教育意义。虽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对于时光的珍惜,真的别有一番韵味——在匆匆的时光河流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又可以留下些什么?
孩子的生命需要经典来浸润。让孩子从此走近唐诗,亲近经典,埋下一粒种子,那么,我们的诵读也是善莫大焉。
于是,我们又有了一首课程的“自励”诗——
把可能握在手掌
——雨滴班挑战不可能自励诗
当我们把最后一页
轻轻合上
厚重的一本书
五百多个日出
每天 向着明亮那方
当我们读着金缕衣
仿佛
行走读写间,我们不仅可以与伟大对话,更可以和自己、和孩子、和成长、和岁月对话。于是,我们在共读共写中,实现共同生活,拥有着相同的语言密码,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我的讲述就从我们雨滴班的第一次家长会开始吧。
2012年的秋天,我和这样的一群孩子相遇,这是一群“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为了尽快建立班级图书角,我们召开了雨滴班第一次家长会。我带给家长朋友的是绘本故事《给你的祝愿》。家长会之后,我们网购了整套的“海豚花园”绘本,开启了我们的读写绘生活之旅。
第二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绘本《最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关于阅读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引导孩子们去热爱阅读的书。主人公是一个9岁的名叫布克的穷人家的小男孩。绘本的封面上,这个布克怀中紧紧地抱着一本书——这是他心中的梦想,是他此刻最想做的事。我清晰地记得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在封底写道——我们都提着这灯的。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节。三月开启的“布克节”里,小雨滴们争当“读书小
明星”。
在春天里读书
在春天里读书,读出春的味道,让知识发芽。书中有神奇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分享。书中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来发现。在春天里读书,在春天里成长,读出书的芬芳,让生活精彩绽放。
“在春天里读书”,小雨滴们来到缝山针公园,在大自然中读书,登上缝山针,一览众山小,学会“在无字句处读书”。我们请“故事妈妈进课堂”,推进亲子共读,使读书成为孩子们一种“如呼吸般自然的需要”。
午读时光总是最惬意的。孩子们每天和一册精美的绘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隽永的音乐、一方暖暖的阳光相遇,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每年的“布克节”,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主题。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希望“和书成为好朋友”,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希望“快乐阅读,幸福生活”,四年级我们的主题是“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五年级我们的主题则是“拥有一本自己的书”。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用美好开启黎明。于是,儿歌、童谣伴着孩子们走过粉红的低年级;儿童诗歌、经典诗文点缀着孩子们草绿的中年级;农历节气诗词、精选论语等内容是我们在天蓝的高年级所要诵读的。在这样的诵读中,我和孩子们的生命相互编织,书写着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点滴
故事。
“路谣”是我们在二年级时的班级课程。我们引导孩子将自己在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用儿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吧。
小黑狗
小黑狗,路边跑,见了人,不乱叫。尾巴摇,真可爱,好像说,早早早。
大铲车
大铲车,嗓门大,轰隆隆,把雷打。张着嘴,把土吞,妈呀,它的胃口可真大。
哈气
小嘴巴,真调皮,一说话,冒白气。鼻子消防员,救火跑得急,洒水流鼻涕,原来是哈气。
……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网购了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我们用一年的时间,穿行在金子美玲那美好的诗篇中。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下面这则“踏书事件”就是令我久久难以释怀的一件:
上午第三节课之后,班里几个孩子匆匆来办公室,告诉我说几个孩子正在那儿踩踏雨萱的卷纸、练习本。
“老师,他们都把雨萱的本子踩得稀巴烂了。”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倒不是说事情多大,而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涉及到孩子的精神、品质。
对于雨萱,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无情”,大有众矢之的、斩尽杀绝之感。
我到教室的时候,雨萱的桌下已经是一片狼藉。和以往地上满是垃圾不同的是,这一次雨萱桌斗里的东西良莠并存,一股脑儿地洒落一地。
几个孩子远远地看着,并没有人主动帮助捡拾。和我想的一样,雨萱不在教室。“快,帮助雨萱收拾一下。”我说。
这时,第四节课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三四个孩子在我的督促下,帮着雨萱捡拾着地上掉落的各种书、本、纸、笔……
此刻,雨萱也从外面匆匆跑进了教室,看到地上的东西,似乎也没有多少惊讶,弯腰一并捡拾起来。
科任老师过来了,我退了出去。
课下,我了解了情况。雨萱的一贯表现,似乎让人到了无语的地步。只是,今天的事情似乎有些“过度”了。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孩子的尊严,以及学会尊重的道德底线。
午读后,我们抽时间讨论了上午发生的“踩踏书本”事件。
原来,是峰玮和雨萱发生了一些纠纷。于是,趁着雨萱不在教室的时候,峰玮抽出雨萱的书包,把雨萱的东西洒落一地。
和他一起的还有几个男孩子,不过,最后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峰玮的身上。
我问这几个孩子都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
这次,依然没有人愿意回答我。于是,我将问题抛给了班里其他的孩子。
“可能是因为他们太恨雨萱了。”一个孩子说。
“这个‘恨’字可有千斤重啊。”我说。
“也许是因为雨萱经常偷拿大家的东西,大家都不喜欢她。”另一个孩子说。
我让雨萱也好好想一想。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别人行为自有不当的地方,但是,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不足。
我对班里所有的孩子们说,今天晚上就写一篇特殊的日记。主题就定为《我想说……》。而且,我临时调整了第二天的晨诵,以《踏》为题,进行一次主题晨诵。
踏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字。
当它读作tā时,
我想到的是踏实;
当它读作tà时,
我想到的是踏青与踏歌。
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字。 脚踏实地,
告诉我们的是一种道理。
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进步,
才可以取得成功。
这是一个很美的字。
踏春而歌,
走进大自然,
在渐渐苏醒的花草丛间,
感受生命的灵动与美好。
可是,这也是一个让人伤心的字。
踩踏花草,
我们也将文明踩在脚底;
践踏书本,
我们更将思索踏在足下。
踩在脚底的应该是黑暗与
丑陋,
踏在足下的应该是困难与
荆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我们抬起脚时,
踏出的应该是一串七彩的
脚印,
多彩的人生。
读完这首诗,孩子们都明白,今天的晨诵和昨天班里发生的事情有关。我们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读。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字。”不同的读音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境界。我希望借此打开孩子们的视野、思路。
“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字。”找到了一张很大气的图片。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图文并茂”,效果又会怎样?
“这是一个很美的字。”选择的图片上正好有“春暖花开”的字样。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常和孩子们一起听的《春暖花开》,于是,插进来。不得不折服于音乐的魅力,当孩子们将这一小节读完的时候,歌曲正巧到了高潮部分——“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一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聆听,感受着美好的氤氲。
“可是,这也是一个让人伤心的字。”我们谈到“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我们谈到“举手投足,彰显涵养”。
小诗的最后一个小节“升华主题”。在小诗中,我告诉孩子们什么东西应该被我们踩在脚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七彩的人生就是从跬步之中建构而成。
依然是昨天的每周期语,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背景之中再来读的时候,感觉也便有些迥
异了。
树,因为有了伙伴而开心;树叶宝宝,一天天悄悄长大。学校门前大杨树上的毛毛虫已经好肥好肥,春天来了呀。你、我还有他,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你、我还有他,我们不一样,我们却很亲。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雨滴”。亲爱的孩子们啊,你(我)也有一个骄傲的名字,这个名字全世界爱你(我)的人都知道。(第四周)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我们不一样,我们却很亲”。当我再次强调这两句话的时候,似乎别有一番韵味了。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会思考,学会将心比心,学会尊重与理解,学会做事的尺度——学会如何做人并积极悦纳他人!
四年级开始,我们走进了《唐诗三百首》。我们希望用这本书培植雨滴班的核心素养“坚持”。“挑战不可能”是我们为这个课程精心选择的题目。
我们还撰写了主题诗《没有什么不可能》:
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飞上蓝天,潜入海底,昨日的梦想,今天都成了现实。
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小小毛虫,破茧成蝶,曾经的心愿,已经绽放出美丽。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小小雨滴,坚持努力,一天又一天,滴穿一块大青石。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唐诗三百,日日吟诵,一点又一点,蚂蚁啃下硬骨头。
我们读唐诗、吟唐诗、唱唐诗、写唐诗,并以《文字王国历险记之穿越唐诗》的师生共写为载体,记录我们共同走过的书香岁月。
四年级下学期,在“挑战不可能”的主题诗《没有什么不可能》基础上,我们又创编了“行动在路上”的加油诗,继续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
一切皆有可能
——雨滴班挑战不可能加油诗
春天因为有梦想 / 才会破土萌发 / 鹅黄 嫩绿 / 用绽放的花朵 / 证明自己的朝向
夏天因为有梦想 / 才会愈演愈烈 / 姹紫 嫣红 / 用辛勤的汗水 / 挑战一个不可能
秋天因为有梦想 / 才会麦浪起舞 / 饱满 金黄 / 用丰登的五谷 / 吟唱劳作的欢歌
我们因为执著/继续在路上 / 边走 边唱 / 将一切皆有可能 / 写在骄傲自信的脸上
结合“挑战不可能”课程,我对原有期末评语进行了变革。我用唐诗仿写的形式,承载浓浓的期待。
《期李念》博学强识理自强,诗词歌赋念吟唱。天资聪慧潜学心,冰清玉洁自雅芳。
《期可真》闲持一卷深,信步苔色浅。博古观千载,通今游四海。
《期浩冉》自由岁寒心,亦有灵巧气。方正如搭石,大器安可仰。
《期金琦》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花自吐芬芳,树然成栋梁。
《期璨玮》日光璀璨邀君行,红树笑迎晓路开。宝剑尚未锋芒现,只因卧薪未到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这首诗作为我们在“挑战不可能”课程——《唐诗三百首》中诵读的最后一首,也富有教育意义。虽有些“老生常谈”,但是,对于时光的珍惜,真的别有一番韵味——在匆匆的时光河流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又可以留下些什么?
孩子的生命需要经典来浸润。让孩子从此走近唐诗,亲近经典,埋下一粒种子,那么,我们的诵读也是善莫大焉。
于是,我们又有了一首课程的“自励”诗——
把可能握在手掌
——雨滴班挑战不可能自励诗
当我们把最后一页
轻轻合上
厚重的一本书
五百多个日出
每天 向着明亮那方
当我们读着金缕衣
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