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模式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以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当地乡村音乐教育为对象,发挥高校和乡村各自的音乐教育资源优势,建构以“转化”为目标的实践范式,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特色的联动模式,探索解决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乡村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乡村音乐教育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本研究基于此项政府工作重点,阐述了笔者由近五年的乡村支教实践所思考出的理论成果,以期对乡村美育的振兴提供借鉴。
  一、建构地方高校与乡村教育的联动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教育公平任务的使命
  《中国教育报》刊发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七问》一文中指出,高校转型的成效用“五个度”来评价,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我国“十四五”时期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义务教育在校生1.45亿人,其中乡村及乡镇学生人数为9505万人,占义务教育总人数的65%;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为321901所,其中乡村镇共280660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7.2%;到2030年,中国乡村依然会有约1700万小学在校生,400万初中在校生。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直观地看出,乡村学生是中国义务教育的主体,乡村学校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基础。虽然乡村学生在逐渐减少,但乡村学校至少在10年内还不会消失。
  目前,在国家、政府的体制改革、政策倾斜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下,乡村音乐教育雖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国家“十四五”任务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还很远,离教育公平还很远。因此,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不仅是地方高校的时代责任,也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途径,能够解决乡村音乐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二、乡村音乐教育师资问题与地方高校音乐学人才培养问题的一致性
  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料和调查显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没有落实,学生缺乏对教育的职业情怀和时代的历史担当;二是理论与实践存在屏障,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职业能力较弱;三是创新能力较弱,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动力、能力不足。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音乐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缺乏,很多乡村音乐师资是“无”;即使“有”也“留不住”;即使“留得住”也“教不好”。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音乐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去工作,即使暂时留下,也是被动工作,缺乏对工作的热爱和教育理想;二是音乐综合实践能力较弱,毕业生只掌握一种音乐技能,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多维目标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需要,理论和实践存在屏障,无法快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三是缺乏学习和教学研究动力,音乐教育教学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发展。从2001年我国开始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音乐课程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量”的要求、“必修课”的要求和“三维课程目标”的“质”的要求,在乡村音乐教育中仍无法实现。乡村音乐教育“量”和“质”的需求只能向它的源头——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来追溯。
  三、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在资源上可优势互补
  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果将它们各自的优势结合互补,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高校和乡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还能产生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成果。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具有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理念上。从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来看,它不仅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而且包括很大比重的通识教育课和实践实训课,这些课程为培养合格师资奠定了基础;其次,体现在具有充足的科研、教师和学生资源上。教师不仅具有一线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研究水平,承担着关于地方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具有将国内外学科前沿与新时代结合,并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能力。
  乡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体现在充足的民间艺人的人力资源上,如非遗传承人、戏曲演唱者和艺术团体等。同时,乡村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胜古迹、民俗活动等,活态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最后,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打造地方特色课程。
  四、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模式
  我国实行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多地出现了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但是,在这些支持和合作中,专业研究者和课题专家参与较多、高校师范生参与较少。另外,这些行动计划和教育改革,都是从乡村音乐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没有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反观和思考。笔者通过五年的乡村支教实践得出以下联动的模式:
  (一)建设完善的音乐课程规划、实施、保障、考核、辅导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首先,选择能实现每周实施教学的联动中小学。其次,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学段目标,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保障教育教学的连续性、衔接性和科学性。最后,在机构建制、人员组织、实施等方面要有制度保障,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建设以“转化”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实践范式
  实践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的唯一路径。高校教师要以“转化”为目标,指导学生在乡村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要怎么做”,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可用的、活态的职业技能。   (三)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反思,整理归纳问题类型,然后在实践和研究中探索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教学与科研交互的专业习惯。
  (四)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可以利用乡村教育资源优势,在国家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地将有文化底蕴、艺术价值、美育功能的资源挖掘出来,建设成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满足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和繁荣的需要。
  (五)建设常态化的艺术活动,改善乡村音乐教育生态,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应该承担起改变乡村文化氛围、服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乡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文化水平的责任。
  五、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联动的预期效能
  (一)可实现互为源头和结果的优质人才输送
  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为地方高校音乐学提供优质的生源。同时,优质的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为基础音乐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
  (二)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教育联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的情怀和时代担当,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在实际行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可解决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質、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在实践中实现。乡村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地方高校将为乡村的教育环境整体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这种联动模式不仅解决了乡村音乐教师极度缺乏的紧迫问题,满足了乡村音乐教师“量”的需求,而且也保障了乡村音乐教育“质”的要求。
  (五)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有利于宣传、学习、传承和发展当地的音乐文化,为当地的音乐文化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
  本研究提出的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从地方高校的角度来讲,是在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下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学生是参与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体,是系统地、深入地参与乡村音乐教育的实践者。这种联动旨在使乡村音乐教育成为地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实践沃土,使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的孩子接受公平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发布[EB/OL].(2019-01-15).www.jyb.cn/rmtzgjsb/201901/t2
  0190115_212031.html.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严先元.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红 茶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将第1—8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其内涵观测点的纵向分解,并阐述了毕业要求对通用标准的覆盖情况,为我国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提供
摘 要:融课程思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国新时代高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明确指向。中国法制史属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中国法制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外考察、课后阅读、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能,既是切实落实我党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需要,又是提高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法制
播音创作基础作为播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范式改革实践中,坚持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引,结合教学活动发生的情境,从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实施、课程思政融入、评价体系建立
近年,新农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新农科的建设过程涉及专业内涵、专业特征等关键问题.本研究论述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并以吉林大
摘 要:公安统计分析课程是公安院校开设的方法论课程,公安统计分析课程思政的开展对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发展,说明了公安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指出公安院校可从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改善教学方法、改良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开展公安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并从公安统计分析课程内容入手挖掘出培养公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践行马克思哲学原理、
摘 要:为加强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本研究针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从找准课程定位、优化课程内容、建设在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培养单位办学特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优质课程;研究生教育  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
摘 要:高校书院、学院双院育人机制,打破了单一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书院制取代学生单一住宿制、书院制弥补学院服务缺位、书院成为落实通识教育的载体的运转机制。书院、学院双院育人要促进一流专业建设,书院通识教育实践平台功能要全面落实,进而建构出校级层面的书院制融合机制。  关键词:一流专业;双院育人;法科人才  河南科技大学于2020年成立丽正书院、河洛书院两个书院,六个学院的学生住进书院后,书院
本研究以洛阳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1050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大学生在参保、对医保的认知、就医习惯和满意度、医保宣传等方面的情况,利用数据分析和建模进
摘 要:以化工原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从思政培养目标、教法设计、教学模式及平台、考核设计等四个方面构建适于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及效果比对,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责任意识、民族担当意识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
摘 要:基于对PISA数学素养测评框架的充分解读,针对目前河南省高校理工类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数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数学素养测评不公正、学习成果认证困难等问题,利用区块链关键技术,构建河南省高校理工类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及评价联盟链。通过区块链的有效监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成果互认,从而提升高校理工类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