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在哪儿?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到底如何,用当前课程改革中非常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成效;自主建构知识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16-01
“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在哪儿?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到底如何,用当前课程改革中非常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流行于全国的“洋思经验”无疑是解决“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有成效”的典范了。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洋思经验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我也积极地身体力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在学习洋思经验的粗浅体会和认识。
一、把握教材认真备课是学习洋思经验的基础
洋思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学为什么可以有条不紊的、按照知识点、重难点展开?那是因为洋思的老师在备课时,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是“利在课堂,利在学生,利在成绩,功在备课。”所以这学一年来我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如何学好为出发点,一切围绕如何让学生会学、学好展开,多琢磨。在教《拣麦穗》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课堂上以“课文为什么从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为题,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个内容与文章主体的“我”的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从看似无关的内容中挖掘出作者的深意。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洋思经验的目的
洋思教学法的精髓概括起来讲就是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反思我以前的教学,这个环节重视不够,常常是布置了让学生预习,但是并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学”总是担心学生这儿不懂那里不明,结果装模作样地让学生看了两三分钟的书后就迫不及待的讲个不停,效果很差。通过学习“洋思经验”,认识到只有敢于放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现在我的一般做法是:安排自学内容,加强课前预习。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命制自学提纲,于当天下午放学前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自学提纲在家中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放的自学提纲目标明确,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来实现目标,自学提纲同桌互相签字,检查项目是否完整。为了达到自学的要求,并向家长提出检查督促的要求,家长必须过问签字,确保自学时间。实践初步证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洋思经验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建一种和谐、自主、民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主体参与者。反思以前在我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者的“一言堂”,学生极少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的课堂活动可以概括为“两眼看”、“两耳听”、“一手记”,一节课下来,笔记密密麻麻,印象模模糊糊,作业千疮百孔,效果很差。通过学习洋思,我彻底改变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内容,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设置了深浅难易不同的阶梯式问题,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使学生纠正了只顾抄笔记而懒于动脑的陋习,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探究的习惯。实践初步证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学习洋思经验的双翼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要的培养。合作学习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迂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我以前的课堂教学中,也曾组织合作学习,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原则,学习小组没有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重组,只是临时拼凑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结果在组织讨论时出现如下情况:由基础好的几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论得面红耳赤,而由基础差的几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却一筹莫展或者鸦雀无声,更有甚者趁机谈天说地、说笑打闹,课堂上乱哄哄的像个菜市场,失去了组织讨论的意义。通过学习洋思,明确了学习小组的组织原则,我现在一般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分组,有时兼顾学生性别、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分成若干异质小组,尽量做到优、良、差生的协调组合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以便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及评价。
总而言之,学习“洋思经验”,让我感觉找到了一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金钥匙”,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就一定能谱写课堂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成效;自主建构知识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16-01
“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在哪儿?课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到底如何,用当前课程改革中非常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流行于全国的“洋思经验”无疑是解决“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有成效”的典范了。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洋思经验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我也积极地身体力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在学习洋思经验的粗浅体会和认识。
一、把握教材认真备课是学习洋思经验的基础
洋思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学为什么可以有条不紊的、按照知识点、重难点展开?那是因为洋思的老师在备课时,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是“利在课堂,利在学生,利在成绩,功在备课。”所以这学一年来我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如何学好为出发点,一切围绕如何让学生会学、学好展开,多琢磨。在教《拣麦穗》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课堂上以“课文为什么从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为题,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个内容与文章主体的“我”的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从看似无关的内容中挖掘出作者的深意。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洋思经验的目的
洋思教学法的精髓概括起来讲就是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反思我以前的教学,这个环节重视不够,常常是布置了让学生预习,但是并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学”总是担心学生这儿不懂那里不明,结果装模作样地让学生看了两三分钟的书后就迫不及待的讲个不停,效果很差。通过学习“洋思经验”,认识到只有敢于放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现在我的一般做法是:安排自学内容,加强课前预习。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命制自学提纲,于当天下午放学前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自学提纲在家中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放的自学提纲目标明确,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来实现目标,自学提纲同桌互相签字,检查项目是否完整。为了达到自学的要求,并向家长提出检查督促的要求,家长必须过问签字,确保自学时间。实践初步证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洋思经验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建一种和谐、自主、民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主体参与者。反思以前在我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者的“一言堂”,学生极少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的课堂活动可以概括为“两眼看”、“两耳听”、“一手记”,一节课下来,笔记密密麻麻,印象模模糊糊,作业千疮百孔,效果很差。通过学习洋思,我彻底改变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内容,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设置了深浅难易不同的阶梯式问题,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使学生纠正了只顾抄笔记而懒于动脑的陋习,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探究的习惯。实践初步证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学习洋思经验的双翼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要的培养。合作学习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迂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我以前的课堂教学中,也曾组织合作学习,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原则,学习小组没有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重组,只是临时拼凑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结果在组织讨论时出现如下情况:由基础好的几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论得面红耳赤,而由基础差的几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却一筹莫展或者鸦雀无声,更有甚者趁机谈天说地、说笑打闹,课堂上乱哄哄的像个菜市场,失去了组织讨论的意义。通过学习洋思,明确了学习小组的组织原则,我现在一般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分组,有时兼顾学生性别、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分成若干异质小组,尽量做到优、良、差生的协调组合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以便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及评价。
总而言之,学习“洋思经验”,让我感觉找到了一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金钥匙”,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就一定能谱写课堂教学的新篇章。